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柏举之战(柏举之战的成语典故)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柏举之战,以及柏举之战的成语典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先秦散文·左传·吴楚柏举之战(定公四年、五年)》原文鉴赏

1、武城黑对子常说:“吴国是用木头做的战车,我们用皮革蒙上战车,下雨就不能持久,不如速战速决。”史皇对子常说:“楚人讨厌您而喜欢司马,如果司马在淮河边上把吴国的船只毁掉,堵塞隘口回来.这是他独自一人战胜了吴国。

2、左司马戌谓子常曰:「子水公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还塞大隧、直辕、冥厄,子济汉而伐之,我自后击之,必大败之。」既谋而行。武城黑谓子常曰:「吴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战。

3、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自稷会之,大败夫□王于沂。吴人获薳射于柏举,其子帅奔徒以从子西,败吴师于军祥。秋七月,子期、子蒲灭唐。 九月,夫□王归,自立也。以与王战而败,奔楚,为堂溪氏。吴师败楚师于雍澨,秦师又败吴师。

4、申包胥得知伍子胥鞭尸,派人指责伍子胥,并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春到秦国求救。秦哀公命大将子蒲、子虎率五百乘战车联同残余楚军南下帮助楚复国,败吴军于沂,楚将子西也率兵于军祥击败吴军,秦楚联军也灭亡了吴的属国唐国。

柏举之战是在哪发生的,为啥引起,记录了哪些事?

柏举之战的起因。公元前546年,弭兵大会以后,与会国停止了多年的战争,晋、楚两国间四年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中原地区都是一些局部战争。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王阖闾率领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了楚都,此次远程进攻战后世称之为柏举之战。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大军深入楚国,打败楚军主力柏举(湖北麻城东北,一说汉川北),进而攻破楚都郧(荆沙北)的远程进攻战。

战争暴发和通过前506年秋季,楚伐蔡,蔡向吴国求助,与此同时唐国国君早就怨恨楚国的侵凌和敲诈勒索,故表明添加吴国层面。

史皇战死,子常弃军逃往郑国。丧失主帅的楚军残部纷纷向西溃逃,吴军乘胜追击,到柏举西南的清发水(今湖北省安陆市境内涢水)追上楚军,阖闾欲立即展开攻击,夫概认为乘其半渡而击,必获大胜。

柏举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具体过程如何?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蔡国国君蔡昭侯、唐国国君唐成公,为报楚令尹子常(囊瓦)的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叛变楚国,与晋、吴结盟,使楚北端丧失天然屏障。

柏举之战

1、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国与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此战吴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国。

2、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

3、柏举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具体过程如何?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蔡国国君蔡昭侯、唐国国君唐成公,为报楚令尹子常(囊瓦)的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叛变楚国,与晋、吴结盟,使楚北端丧失天然屏障。

柏举之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柏举之战的成语典故、柏举之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