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湛若水(湛若水道家真气)

今天给各位分享湛若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湛若水道家真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湛若水详细资料大全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十月二十二日下《故兵部尚书湛若水加赠太子少保诰命》圣旨称: 故兵部尚书湛若水加赠太子少保诰命 隆庆元年十月二十二日 制曰:朝廷恩礼大臣,靡间存殁,盖以笃始终之义,寓激劝之微也。

他写的哲理短文《心性图说》《自然堂铭》是记录甘泉心学精髓的名篇;实用性文本包括学规、家训、乡约、礼仪等,是研究明代社会变化的重要资料。

湛 然:唐代佛教天台宗高僧,常州晋陵荆溪(今属江苏省宜兴)人。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甘泉都,学者称甘泉先生。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官南京吏、礼、兵部尚书。

湛若水(1466~1560)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今广州市增城区)人。明弘治五年(1492),湛若水参加乡试考取举人。

《湛若水》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1、湛若水(公元1466—1560年)字元明,明增城(今广东增城)人。官至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为明代理学家,曾与王守仁同时讲学授徒,而又在学术观点上自立门户,与王并称“王湛之学”。

2、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

3、是中国十五世纪即明代中叶接触的哲学家、理学家,是有明一代第一个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儒心学的先河,在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

4、柯宋英,南宋梅州知州。柯应诚,生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卒年不详。时任江南刺史、后升镇国安化军节度史。柯昶(江西瑞昌人氏),五代时(南唐)官吏。柯九思,元朝人。勤读书,能诗文,善书画。

5、陈白沙原名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明宣宗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于新会县(今属江门市新会区)都会村。

6、个人简介王丽英,女,1963年生,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

湛若水的资料

1、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明代广东增城县甘泉都(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人,大儒、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湛若水一生致力于讲学和著述,现存作品达550万字。

2、心学是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的一个流派,即所谓良知之学。为学主明本心﹑致良知。认为心为宇宙的本原。

3、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甘泉都,学者称甘泉先生。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官南京吏、礼、兵部尚书。陶母湛氏:(公元243--318年),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

4、传陈白沙先生有碧玉一方,失而复得,持建此楼藏之,并名此楼为“碧玉楼”,据传“碧玉楼”牌匾为陈白沙先生的衣钵传人湛若水所书。白沙祠的周围,还有“小卢山书院”、“白沙故里”等多处古迹建筑。

朱汉民:湛若水的心学具有兼容各派的思想特征

湛若水对朱、陆的批评,对程明道“上下体用一贯”的推崇,正表明了他本人的学术主张与思想特点,即在保持其心学体系的基础上,对心学、理学两派采取一种兼容并蓄的调和态度,以避免学派之争而导致学术偏见。

每一派在其它国度亦有代表人物,而不少思想家兼备两派、甚至三派特征。

百家争鸣的出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并且还奠定了中国当时封建文化的基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都互相进行了取长补短,并且还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湛若水的书院及后人记载

1、根据罗洪先的记载,湛若水在14地方建了36个书院,弟子有三千九百多名。要说明的是,湛若水的书院部分是弟子代建的。

2、年,知府蔡汝楠以书院为朱熹、张栻、湛若水、邹守益“过氏之地”,乃重整书院,订立规约,以学文敦行、辨声慎习、等伦常、识仁体训士,刊《说经札记》、《衡汀间辨》、《太极问答》等,“忘倦”达4年。

3、湛若水考取进士后,除长期担任朝廷的官职外,致力于在南京、扬州、番禺、增城、南海等地开设书院讲授理学,尤其是不遗余力地传播白沙学说。

4、在南香山上,湛若水的亲书的湛子洞也可谓是神来之笔。据湛氏同宗后人介绍,湛子洞三字中,湛和洞,本来是两个三点水即六点水。但如果仔细数一数,便会有趣地发现这其中包含有十一点水。

5、明代书院的全盛期在正德年间,这得益于王阳明和湛若水。即使后来朝廷有四次禁毁书院的行动,也不能阻止书院发展的势头。从元明清三代的书院分布图可见,浙江、江西一直是文化大省。

《湛若水传》译文

1、湛若水传译文 湛若水传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2、时宜兴周冲,字道通,亦游王、湛之门。由举人授高安训导,至唐府纪善。尝曰:“湛之体认天理,即王之致良知也。”与信集师说为《新泉问辨录》。两家门人各相非笑,冲为疏通其旨焉。

3、第二年将“江门钓台”作衣钵传与若水执掌, 湛若水 作《赠江门钓台诗》跋:“达摩西来、传衣为信。江门钓台,病夫之衣钵也!今与民泽收管,将有无穷之祝。珍重!珍重!”弘治十三年(1500年)白沙卒,若水为之服丧3年。

4、湛若水与王守仁交情极深,都对程朱理学繁琐空疏不满,曾共商以倡明圣学为终身志愿,彼此常以讲学相倡和。但两家宗旨各异。王守仁倡“致良知”,湛若水则力主“随处体认天理”。

关于湛若水和湛若水道家真气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