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元朝科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元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变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他认为,由于元代统治者不重视知识分子,不实行科举考试,知识分子转而向地方政府推荐官员。通过科举考试可以而且应该是主要途径。
元代的科举制度在本朝影响不大。一方面皇室对这个制度不太重视,举行的次数也少。另一方面,当时社会出现了一些畸形现象。当时很多汉人对蒙古人恨之入骨,不愿在主要由蒙古人组成的朝廷工作,所以不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的由来: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创建于隋朝,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基本就是靠科举。
元朝统治者大政方针是拒绝被汉人文化所同化,但其后为了国家的维稳、人才的招揽还是采用了科举制度,但实行科举制度已经是很晚的事情了,忽必烈死后20年到了元朝第4位皇帝元仁宗时才开始开科取士。
元仁宗即位,为了整顿吏治,改革由吏入仕制度带来的弊端,主张以儒治国,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才正式颁布科举之制,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春三月,元朝第一批科举廷试进士,护都答儿、张起巖等五十六人及第。
元朝科举,为元朝的科举制度。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简称“元十六考”),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亡。
元朝十六次科举,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十次,十六次录取1139名进士,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700名,占总数的646%。当然,这与元惠宗(元顺帝)在位时间长达三十多年有很大关系。
自金亡,北方停科,迄于元代中叶复科,科举取士制度在蒙元政权下停废长达八十年之久,是为科举制推行一千三百余年间停废最久的时期。在此期间,凡用人或由贵戚世臣、军功武将,或由吏职杂途。
元太宗十年(1238年),元朝试诸道之士。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九月,翰林学士王鹗请行选举法。元世祖下诏中书省与翰林院商议选举程序。至元六年(1269年)七月,立国子学。十年(1273年),真金太子奉旨行科举。
元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指的是隋以后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举士而得名。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有连中三元即乡试、会试、殿试的说法。因此科举考试的等级可以分为三个,第一级乡试,第二级会试,第三级殿试。
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道。全国共设十七个乡试科场,分布在京城、中书省直属行政区以及各行省的省治所在地。总共录取300人,其中蒙古、色目人、汉人、南人各75名。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第一级是院试。读书人必须通过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取得童生身份,有了童生身份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
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县府两级属初试,初试合格叫童生,相当于我们的入学考试吧!合格了才可以进入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共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考中后称“生员”,也就是秀才。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元太宗十年(1238年),元朝试诸道之士。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九月,翰林学士王鹗请行选举法。元世祖下诏中书省与翰林院商议选举程序。至元六年(1269年)七月,立国子学。十年(1273年),真金太子奉旨行科举。
元朝科举,为元朝的科举制度。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简称“元十六考”),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亡。
自金亡,北方停科,迄于元代中叶复科,科举取士制度在蒙元政权下停废长达八十年之久,是为科举制推行一千三百余年间停废最久的时期。在此期间,凡用人或由贵戚世臣、军功武将,或由吏职杂途。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包括: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唐朝 首创殿试,武举选拔军事人才,发明了糊名考试制度。而且对科举的考生来源明确规定俩种,其一是生徒,其二是乡贡,前者是中央官学里的学生,后者是地方的学生。
年,戊戌选试录取4030人。后因故中止,至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再次开办。元代的科举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
元朝十六次科举,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十次,十六次录取1139名进士,元惠宗(元顺帝)时期就有700名,占总数的646%。当然,这与元惠宗(元顺帝)在位时间长达三十多年有很大关系。
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简称“元十六考”)。元一考:延祐二年(1315年)农历二月大都会试取中选者一百人,农历三月七日,举行殿试(廷试),五十六人及第。 护都答儿、张起岩分别为左右榜状元。
元朝举行了16次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元仁宗时期 延佑二年(1315)三月,廷试进士,五十六人及第。延佑五年(1318)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人及第。元英宗时期 [至治元年(1321)三月,廷试进士,六十四人及第。
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简称“元十六考”),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亡。
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简称“元十六考”),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亡。
常把元朝人这段发自己朝代牢骚的牢骚话当成历史加以引用,有一位近年才崛起的“历史学家”甚至由之推断,元朝立国到亡国近百年间没有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
元朝暂停科举制度差不多有八十年之久,当然了,没有科举,不代表就不能入朝为官,可是忽必烈本身是看不起科举制度的,所以就算入朝为官,汉人官员的待遇也是比较进退两难的。
元代的科举制度在本朝影响不大。一方面皇室对这个制度不太重视,举行的次数也少。另一方面,当时社会出现了一些畸形现象。当时很多汉人对蒙古人恨之入骨,不愿在主要由蒙古人组成的朝廷工作,所以不参加科举考试。
元朝并不是不举行科举考试。只是初期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停息。初期,元朝不偏重开科取仕,灭宋后二度不举行科举,至元仁宗延佑二年才再次创办。
元朝科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元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变化、元朝科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
后晋(后晋历史简介)
下一篇
汗血宝马(汗血宝马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