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洪都之战,以及蓝玉洪都之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是朱文正指挥了洪都保卫战。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的时候,陈友谅曾经带领六十万大军企图攻下洪都,但是朱文正率领部下拼死抵抗,陈友谅两个月都没有成功,朱文正也因此立下了大功。
2、血战洪都改成蓝玉的原因:血战洪都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所指挥的,后来朱文正因嫌朱元璋奖赏太低,投敌谋反。蓝玉是大将常遇春的妻弟,他也是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为了宣传大明将官忠心,将血战洪都改成蓝玉。
3、攻打洪都的肯定不是朱文正,因为他是被朱元璋派去守洪都的。朱文正,朱元璋的侄子,典型的纨绔子弟,整日喝酒作乐,可就是这个朱文正在陈友谅攻打洪都的时候,在60万大军的攻击下,坚守三个月。
细心的读者都记得,上一次陈友谅之所以能攻克太平,利用的是江水上涨,从船上直接领导架梯攀附城墙,很快把太平给踏平了。因此,这一次陈友谅也准备来个故伎重演,对洪都也采取相同的办法。
此外,陈友谅刚愎自用,暴躁多疑,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指挥笨拙,战法单一,联舟布阵,机动困难等等,也都是陈友谅失败的原因。
胜败中间大家将丧失自身的底盘,趁势也将去也。”陈友谅不可以作出决定,继而讲道:“右金吾大将所言言之有理。”左金吾大将因其建议未被听取意见,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大将悉知后,也率军投降。
第2个原因就是攻城本身就属于下下策,在古代攻城的一方损失往往都要比守城的一方损失大很多,朱正文在守城的时候是占了天时地利的。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的军力是朱元璋三倍之多,但最后却败给了朱元璋,这场经典战役也是被载入史册。很多人不理解陈友谅占据巨大优势,为何最后还输给了朱元璋,实际上陈友谅败北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战略上的失误。
1、虽然挡住了敌人的进攻,但是朱文正也是损伤惨重。守城的三个月里,朱元璋损失了14位将领,但是南昌城还是牢不可破。
2、李继先、牛海龙、赵国昭、徐明、叶琛、刘济等将士先后战死,但也把陈友谅抵挡在城外不能进一步,这些都是朱元璋精心培养的将领,陈友谅在南昌城围了85天,朱元璋有14位爱将战死。
3、用大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60万敌军一番又一番地猛攻!与朱文正一起守洪都的,还有被当年明月称为“天下第六名将”的邓愈。邓愈是个擅长使用火器的将领。
4、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惨败就是对陈友谅。朱元璋打天下,最重要的一仗就是鄱阳湖之战。他在鄱阳湖与陈友谅打了一个多月,他自己也损失不小。其实鄱阳湖之战之前,朱元璋这边也是防守洪都的,那是两人的关键战役。
5、朱元璋派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保卫南昌城,率领城里的军民奋战到死,在南昌城门口一次又一次击退了三倍于自己的敌军,历时85天。朱元璋也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49名将军死于战场。将近三个月后,朱元璋终于领兵回来了。
1、朱元璋欲想称霸中国,陈友谅便是他问鼎的主要障碍。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争夺中国南部的战略决战。经过一系列小规模接触的前哨战后,1363年春,陈友谅从九江率60万大军向朱元璋控制的南昌发起围攻。
2、朱元璋和陈友谅进行的这场水战是鄱阳湖之战,因为参与士兵人数众多,兵船数量众多,持续时间长,战斗激烈,被称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这场战役以朱元璋胜利结束,一举摧毁陈友谅的主力。
3、陈友谅的失败,首先是由战略上的错误造成的。本来,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小明王,造成应天空虚,这是战略上的失著。
张子明从洪都出发,去找朱元璋,为了保险起见,他白天不赶路,而是找地方睡觉,晚上趁人少才出发(有点类似倒时差)。这种没有效率的走路方法,使得他走了半个月才到应天找到朱元璋。
张子明同意了,但陈友谅还要求他:等你到了洪都外面,喊来市里那帮人不就来了。请迅速投降!并保证以后绝对不会亏待他。张子明连连答应说好。陈友谅立刻喜上眉梢,趁还来得及。
此战不仅消耗了陈友谅的有生力量,而且为朱元璋的反攻赢得了时间,如果没有这次战役,如果没有张子明带去的消息,洪都或许早就被陈友谅攻破了。
关于洪都之战和蓝玉洪都之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