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刘公干(刘公干以失敬罹罪启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刘公干,以及刘公干以失敬罹罪启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刘桢简介

1、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后受曹操征辟,曾任丞相掾属、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

2、刘桢,字公干,存诗二十余首。刘桢当时甚有诗名。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诗品》上)成就主要在诗,可分两类,一类是赠答诗,一类是游乐诗。

3、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4、简介刘桢(?D217),字公干,山东宁阳人,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5、刘桢,卒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宁阳)人,汉末诗人。下面是关于刘桢是哪个朝代的人的内容,欢迎阅读!刘桢是哪个朝代的人 东汉名士 简介 “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文学家刘梁之孙。

刘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1、朝代 :魏晋 生平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著名文。三国智原画-刘桢 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少与王粲友善,后同应玚一起被曹操征召,为城乡掾属。

2、刘桢(?~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父刘梁,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

3、刘桢,卒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宁阳)人,汉末诗人。下面是关于刘桢是哪个朝代的人的内容,欢迎阅读!刘桢是哪个朝代的人 东汉名士 简介 “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文学家刘梁之孙。

4、刘桢是东汉的人物。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诗人。他的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

5、刘桢是东汉时期的人。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孙子。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

6、刘桢生平介绍 刘桢(?~217) 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东平(今属山东)人。父刘梁,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

赠从弟的写作背景

1、但从诗人之本意来说,作此三诗,“本不期于咏物”,而在于“赠”人。赠人之作,自汉末蔚然成风,但大多抒写朋友往还之事、夫妇离聚之情。刘桢之赠从弟,其勖勉、赞美之思,全借“咏物”发之,实在是破了常格。

2、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3、编辑《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蓣藻、松柏、凤凰作喻,“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元代刘履《选诗补注》卷二)。

4、刘桢的《赠从弟其二》的写作背景是动乱的社会和坎坷的人生。这首诗是《赠从弟》系列中的第二首,通过描述松柏的坚贞高洁,表达了作者对堂弟的鼓励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坚强品行和傲骨的追求,以及对混乱时代的抗争。

5、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从(zòng)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10、刘公干以失敬罹罪

1、刘公干因为失敬而获罪。魏文帝问他:“你为什么不谨慎尊奉法规呢?”刘桢(即刘公干)回答说:”臣确实平庸浅陋,但也是由于陛下法网太密不宽的缘故。”【原文】刘公干以失敬罹罪。

2、网目:指法网;疏:疏漏。比喻法令法规细致周密。比喻法令细密。《世说新语.言语》:“刘公干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

3、(10)刘公干以失敬罹罪①。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②?”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③。” 【注释】①刘公于:刘桢,字公干,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曾随侍曹操的儿子曹丕(后即位,为魏文帝)。

4、比喻 法令细密。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 》:“刘公干以 失敬 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

5、罹,遭受、遭遇的意思。如:不幸罹难。罹罪:遭罪罚,遭到罪责、遭受罪罚。罹罪一词是古文常用语,大凡受到罪罚的,常有此语。如:《聊斋志异》:“当日以妾罹罪,心实不忍。

6、纲目不疏近义词 纲目不疏反义词 纲目不疏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公干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

刘公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刘公干以失敬罹罪启示、刘公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