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孟郊

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 (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

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唐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中年及第

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792年),下第。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

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贞元十八年赴任,韩愈作《送孟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去做县尉是与他的愿望很相违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lài),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以致曹务多废。于是县令报告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因此孟郊穷困至极。

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辞去溧阳尉一职。

晚年生活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郑馀庆任盂郊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这时候才富裕一点,可以免于冻饿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丧子之痛。 .

元和九年(814年),郑馀庆为兴元尹,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闻命自洛阳往,八月二十五日(公元814年9月12日),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终年六十四岁。

文学成就

诗歌题材

在内容上,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固然,他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针砭了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有的则尖锐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与“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两相对照,《织妇辞》描写了织妇“如何织绔素,自着蓝缕衣”的反常现象。他写这种诗常有很深刻的心理体验,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之句,实非泛泛纪述民间疾苦者可比。应该说,在杜甫之后,孟郊又一次用诗歌深入地揭露了社会中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矛盾。孟郊还有一些诗描写了平凡的人伦之爱,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这些题材已经在很长时间内被诗人们忽视了。

诗歌思想

孟郊接过元结一派手中的复古旗帜,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继续宣扬其复古思想。他宣扬仁义道德,歌颂尧舜古风,批判浇薄时风和叛乱犯上,处处显示出一个伟岸君子的姿态,对时俗采取一种不合作态度:“耻与新学游,愿将古农齐。”他所结交的官僚和朋友,如郑余庆等也大多是些重道德,守古遣的人物。他标榜的“自是君子才,终是君子识”,其主要内含就在于不与时俗为伍,只求复古守道的知音的意愿。他卫道、行道的思想和行动,与韩愈所倡导的“道”相近,而其生活准则正好是韩愈的“道”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孟郊不仅在生活中惜守古道,而且在创作中亦以宣扬这种“道”为目的。他的“补风教”、“证兴亡”的创作宗旨,直陈元结的“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的原则,与元和时白居易的“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惟歌民生病,愿得天子知”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是一致的。因此孟郊虽然没有直接参预韩愈的古文运动,也没有象白居易那样在鲜明的文学原则下以直言讽谏式的诗去千预政治,但他却是自始至终地沿着恢复古道、整顿朝纲、淳化民俗、振兴诗坛的道路走下去的,而复古,就是他在这条道路上的战斗宗黔和精神武器。他是一位复古思潮的杰出代表。因此他在中唐这个复古之风很浓的时代里得到了在后来不可能有的赞誉。

诗歌艺术

其一,古朴凝重,避熟避俗。孟郊诗歌与当时盛行的浅俗流易不同,具有古朴凝重的特点,在古朴自然中又营造出新鲜的艺术效果。孟郊惯用白描,《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高简,历来为人称道。《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日,深谷昼未明”境界开阔。在句式上孟郊忌平缓流易,打破常规,力求古劲 折,以古文句法为诗。与五言诗歌上二下三的习惯不同,孟诗有上一下四的句子,如“藏千寻布水,出十八高僧”(《怀南岳隐士二首》其一)、“磨一片嵌岩,书千古光辉”(《吊卢殷十首》其四),改变诗歌的传统表达方式,给人新鲜的艺术感受。

其二,险奇艰涩。精思苦吟。孟郊诗歌硬语盘空,他惯用死、剪、烧、骨、录、折、断、攒等狠字、硬语,营造奇崛的艺术感受。这一方面与他心情郁闷、情绪低沉有关。在《夜感自遣》中,他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苦苦地写诗,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寻求新词句,用过去诗中少见的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而心理的压抑、不平,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从而尽可能把内心的愁哀刻划得入骨和惊耸人心,在这些诗中,他精心选用了“剸”、“梳”、“印”、“刷”等令人感到透骨钻心的动词与“峭风”、“老虫”、“病骨”、“铁发”、“怒水”、“劲飙”、“黑草”、“冰钱”等感觉上属于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了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

其三,情深致婉,气势磅礴。孟郊并非终身苦吟,其诗也并非全是硬语,韩愈看到他“敷柔肆纡余”的一面,苏拭喜爱他“鄙俚颇近古”的诗歌。孟郊不少诗歌具有古淡闲雅的特点,以平淡的诗语写出深婉的情致,诗歌清新纡余,跌君生姿。他既有具有悠远情致的诗歌,又有具有“奋猛卷海僚”气魄的作品。

孟郊愁苦之诗所获褒不一,而他古淡闲雅的诗歌获得较为一致的好评。许学夷认为“郊五言古,以全集观,诚蹇淫费力,不快人意;然其入录者,语虽削,而体甚简当,故其最上者不能窜易其字,其次者亦不能增损其句也。本传谓其诗有理致,信哉。” 肯定“东野五言古,不事敷叙而兼用兴比,故觉委婉有致” 独特魅力。孟郊不少诗歌写得语浅情深,《游子吟》以平淡的语言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归信吟》“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以心理细节打动人心。《列女操》、《薄命妾》、《塘下行》、《去妇篇》诸篇“情深致婉,妙有讽喻。……此公胸中眼底,大是不可方物,乌得举其饥寒失声之语而訾之。”

与情深致婉相对应,孟诗还具有气势雄健的特点。他以“荡”、“振”、“锁”等硬语体现出山峰、建筑的阔大气象,将建筑物、山峰写得高插云霄,横亘天地之间,“地脊亚为崖, 出冥冥中。楼根插迥云,殿翼翔危空”(《登华岩寺楼望终南山赠林校书兄弟》)、“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游终南山》)描绘出雄健飞动的气势,反衬出一己的敝小。在表达风吹水啸的意境时,孟郊常用“振空山”、“荡天地”等写出波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传世作品

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事迹可参考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夏敬观《孟东野先生年谱》、华忱之《唐孟郊年谱》。

孟郊代表作品




《罪松》

《蜘蛛讽》

《赠章仇将军》

《赠剑客李园联句》

《自惜》

《织妇辞》

《赠姚怤别》

《赠建业契公》

《自叹.愁与发相形》

《峥嵘岭》

《赠文应上人(一作赠高僧)》

《赠韩郎中愈》

《自商行谒复州卢使君虔》

《征妇怨》

《赠万年陆郎中》

《赠道月上人》

《子庆诗》

《折杨柳.杨柳多短枝》

《赠苏州韦郎中使君》

《赠城郭道士》

《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御》

《招文士饮》

《赠李观(观初登第)》

《赠别殷山人说易后归幽墅》

《烛蛾》

《张徐州席送岑秀才》

《赠农人》

赠别崔纯亮

《舟中喜遇从叔简别后寄上时从叔初擢第归江南郊不从行》

《赠主人》

《赠黔府王中丞楚》

《杂怨(一作古乐府杂怨)》

《终南山下作》

《赠转运陆中丞》

《赠竟陵卢使君虔别》

《再下第》

《至孝义渡寄郑军事唐二十五》

《赠郑夫子鲂》

《择友》

《杂曲歌辞.羽林行_朔雪寒断指》

反映时代现实、揭露藩镇罪恶的诗歌:《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生活、愤慨贫富不平,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

表现骨肉深情的诗歌:《游子吟》、《结爱》、《杏殇》等;

刻画山水风景的诗歌:《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

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的诗歌:《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

自诉穷愁,叹老嗟病的诗歌:《秋怀》、《叹命》、《老恨》等。

历史评价

唐.李翱(《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陵)、苏属国(武)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

唐.李观:孟之诗,五言高处,在古无二,其有平处,下顾两谢。

唐.李肇《唐国史补》:学矫激于孟郊。

唐.韩愈: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唐.张为《诗人主客图》:清奇僻苦。

宋.欧阳修: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

宋.苏轼: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

宋.许顗《彦周诗话》:能杀缚事实,与意义合,最难能之。

金.元好问:诗囚。

明.胡震亨: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以名场事入诗,自孟东野始。

近代.闻一多:从中国诗歌的整体发展过程着眼,认为“最能结合自己生活实践继承发扬杜甫写实精神,为写实诗歌继续向前发展开出一条新路的,似乎应该是终身苦吟的孟东野。现代.钱钟书: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孟郊的故事

巧挫钦差

一年冬天,有个钦差大臣来到武康县了解民情。县太爷大摆宴席,为钦差大人接风。正当县太爷举杯说“请”,钦差大人点头应酬的辰光,身穿破烂绿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进来。县太爷一见很不高兴,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来了小叫花子,真扫雅兴。”孟郊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 尺有神仙。”钦差大臣觉得孟郊很大口气,要出对联考他。“请吧。”小孟郊一点也不害怕。这钦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见对方是个小孩,便摇头晃脑地说:“小小青蛙穿绿衣”。小孟郊见这位钦差大臣身穿大红蟒袍,又见席桌上有一道烧螃蟹,略一沉思,对道:“大大螃蟹着红袍”。钦差一听,气得浑身象筛糠,但有话说在先,又不好发作,便对县官说:“给这小儿一个偏席,赏他口饭,看我再和他对。”这老钦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气活现开了,他斜了一眼小孟郊,说:“小小猫儿寻食吃”。小孟郊看着像馋狗啃骨头似的钦差大臣,又看着拍马溜须的县太爷,心想,你们这帮贪官污吏,便怒气冲冲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粮”。钦差大臣、县太爷一听吓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他们吃得正是救灾的银粮。

孟郊贾岛

郊岛是中唐诗人孟郊、贾岛的合称。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贾岛的前辈诗人。但他们都是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一生苦吟。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他们又都是韩愈的诗友。韩愈对他们的诗也都很赞赏,说孟郊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荐士》),贾岛诗“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但重视郊较过于岛。郊、岛二人偶有诗相投赠,在当时并不齐名。宋代欧阳修始以两人并举,谓“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书梅圣俞稿后》),苏轼有“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之论。

死后无营

孟郊死后,韩愈与樊宗师为之经营后事,张籍提议私谥为贞曜先生,但不知为什么,却没有把他的作品编辑成集。宋代《崇文总目》著录《孟郊诗》五卷,不是完书;后经宋敏求搜集编缀,才成《盂东野诗集》十卷行世。

亲属成员

父亲:孟庭玢 昆山县尉

后世影响

版本流传

孟郊诗对宋诗影响甚大,自北宋宋敏求“总括遗逸,摘去重复”,孟集便广为流传。因此,宋元时期通行的唐诗选本大多不再另选孟诗,仅蔡正孙《诗林广记》、方回《瀛奎律髓》和杨士弘《唐音》选录了孟诗。明代是唐诗学发展的兴盛期,尤以前后七子所倡之“诗必盛唐”为最,一直到晚明,士人对唐诗的接受才渐趋多元化。即使盛唐诗成为众家必法之诗体,但实际上传世选本中还是选录了盛唐诗以外的诗篇,由此可知选录者并不是没有关注到中晚唐诗在唐诗圣河中的地位。明代唐诗选本对孟诗的评选相对宋代有了很大的不同,选评篇数呈现出明显的增加,孟诗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被誉为“学唐诗者门径”的《唐诗品汇》选孟诗达45首之多,此外孟郊五古最受选家推重,如《唐诗品汇》所选45首孟诗皆为五古,《唐诗归》所选孟诗40首亦皆五古,其见重如此。此外,孟郊名篇序列亦经由明代唐诗选本而基本确立。明代的宗唐之风流行数百年之久,至清代始有改观,诗论家不再固守鸿沟,而开始对唐诗进行全面的研究。除了孟郊名篇序列已具形制外,孟诗在此一时期之接受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清代主要唐诗选本对孟郊名篇的选录深受明代的影响,如颇具影响力的《唐诗别裁集》一书在选录孟诗上几乎未出明选本的选录范围;二是孟诗因进入通行的童蒙课本而更为普及,如《唐诗三百首》所选之《游子吟》至今仍为人传诵。

诗风影响

孟郊诗歌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唐李肇说:“元和已后..……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汀所谓“矫激”,包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指诗歌语言朴质瘦硬,其二指诗歌抒情激切刚直,孟郊对唐以后诗坛的影响,主要就在这两方面。宋梅尧臣主“诗穷而后工”,以孟郊相诩,创作了独具风格的“老硬不可截”的诗歌。以翻新求奇著称的黄庭坚,不仅十分推崇孟郊的创作才能,而且在诗歌创新的尝试中也吸取孟郊的成果,开创了以瘦硬为主要特征的江西诗派,所以清刘熙载说:“孟东野诗好处,黄山谷得之无一软熟句,梅圣俞得之,无一热俗句。”足见孟郊对二人影响之深。孟郊诗歌中那种刚直猛烈、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在后世也时有回响。南宋末年诗人谢栩不仅作有《效孟郊体>七首,而且在其他诗歌中也学习孟郊诗歌那种奇崛警拔、激切猛烈的艺术,抒发其亡国之痛,丧友之悲,较之“四灵”诗人,他更多地吸收了孟诗的精华。

史籍记载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一

《唐诗纪事》

后世纪念

故里

孟郊故里位于浙江德清县城武康,孟郊故里有东野古井和孟郊祠;德清博物馆内,有“东野古井”碑和古井井圈;河滨公园内,有孟郊像;春晖公园内,有“慈母春晖”长幅浮雕,镌刻了冰心书写的《游子吟》。

墓地

墓在送庄乡凤台村一带。唐韩愈为其撰写墓志。

孟郊祠

孟郊辞世后不久邑人即立孟郊祠,它位于德清县武康镇春晖街与铁路交叉口往西10余米。因晚唐兵乱不断而遭毁。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武康知县国材喜得进士舒岳祥祖传家藏的孟郊遗像后重建祠堂,奉祀孟郊,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毁于兵荒马乱。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迁回原址,改祠为寺设置山门,后又复为孟祠。日寇侵略中国时期,实行野蛮残酷的“三光政策”三次放火烧武康,城、郊夷为平地,孟祠四周的民房全部化为灰烬,但日寇因畏慑于孟郊的声名与神灵,对孟祠一不敢纵火,二不敢动物,使孟祠秋毫未损,奇迹般地幸存下来。文革“破四旧”时遭毁,现在的孟祠,是在1998年经过第四次重建的。

祠堂内有孟郊塑像,高达3.2米。塑像上方的横联是“贞曜千秋”,竖联是“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巨篇五百咏遍天下平民心”。

上一篇
段志玄

下一篇
李孝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