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张廷玉简介,以及清朝张廷玉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 张廷玉像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出兵征讨。
2、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为维护国家统一安定,决定出兵征讨。
3、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1]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1、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康熙王朝第38集,张廷玉年轻的时候提在长城的城墙上的。
2、出自《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是创作于清朝时期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张英。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译文: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3、清朝康熙年间,有个新科进士叫张廷玉,在长城城墙上“涂鸦”,留下了“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的诗句,碰巧被前来巡视的康熙看见了。康熙没有将其定性为“不稳定因素”,反而当众宣布大清朝从此永不筑长城,并对张廷玉委以重任。
1、康熙朝的重臣:索额图 索额图曾经帮助康熙皇帝除掉权臣鳌拜,铲除鳌拜党羽,稳固了朝政,康熙即位以后,对其极其信任,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伐噶尔丹期间,索额图一直辅佐康熙管理内政,兢兢业业,是康熙最得力的助手。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是康熙朝前期最重要的臣子之一,出身满洲正黄旗,深得皇帝器重。
2、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康熙初年,纳兰明珠担任侍卫、治仪正,不久后升迁为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1664年)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成为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康熙五年(1666年)任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
3、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
4、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乾隆并不信任张廷玉,心里面非常忌惮张廷玉。所以在乾隆有了自己的实力之后就想要卸磨杀驴,不仅仅只是想要抄了张廷玉的家,而且还想要治张廷玉的罪。
张廷玉被抄家 张廷玉其实还是非常正直的,而且也非常的清廉,在工作的时候也没有出纰漏。可是由于张廷玉的年纪增加,在面向皇帝的时候就犯了一些错误 。而且雍正死后,乾隆就上位了,乾隆在最开始还是比较看中张廷玉的,但是等到后来,乾隆就像培养自己心腹大臣,就让张廷玉退休了 。
但乾隆皇帝却派兵去抄了张廷玉家。所以会这样做首先是因为张廷玉历经三朝,属于是朝廷当中汉臣领头人,而他偏偏和满臣领头人物鄂尔泰一直不和,因此乾隆皇帝想通过抄家对汉臣势力进行相应打击。其次想当年雍正皇帝曾经对张廷玉许诺说,将来死了可以配享太庙。
因为乾隆皇帝疑心太重。雍正帝在位时间时间不长,临终之际,他为太子选择了三位顾命大臣,张廷玉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赐给他身后配享太庙的荣誉,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有此殊荣的汉人大臣。历经康熙、雍正两朝的张廷玉,在雍正朝才是做到了“位极人臣”。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 张廷玉像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出兵征讨。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为维护国家统一安定,决定出兵征讨。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1749年,张廷玉已身处晚年,乾隆为了将其换掉,名义上假借其已是花甲之年,特许他每逢天气糟糕的时日可以不用上朝,实际上还特意找人代其职。张廷玉为人聪明得体,便主动提出辞职归乡,在得到乾隆同意以后他要求最后上朝一次。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1]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张廷玉 张廷玉(1672—1755年)李光地简介,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张廷玉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清朝张廷玉简介、张廷玉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下一篇
龚玥菲(龚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