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王景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王景弘活了多少岁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王景弘(?~约1436年),明朝龙岩县集贤里(今福建省漳平市赤水镇)香寮人。明洪武年间入宫为宦官,事奉燕王朱棣。建文元年(1399)随朱棣起兵夺取帝位,得成祖朱棣赏识。
2、据《宁洋县志·中官》(康熙三十一年版)记载:“王景弘,集宁里人,明永乐间随太宗巡狩有拥立皇储功,恩赐嗣子王祯,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这是关于王景弘籍贯目前最早的记载,比张廷玉修《明史》写《郑和传》早了47年。另外,在清乾隆三年版《龙岩州志·人物·中官》条目中,也记载了:“王景弘,龙岩集贤里人”。
3、建文年间(1399~1402年),王景弘随朱棣起兵,助朱棣夺取帝位,得朱棣赏识。永乐三年(1405年),奉成祖命,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62艘巨型海船、27800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出使西洋(今南洋加里曼丹以西至非洲东海岸一带)。
4、王景弘是一位与郑和一样出色的外交家和航海家,多次担任远航副使、正使,对于郑和七下西洋的成功,有着极大的功劳。补充说明,王景弘与郑和一样是宦官,于洪武年间入宫。在朱棣起兵夺取帝位之时有功,因此受到朱棣赏识。永乐三年,奉朱棣命协助郑和开始远航。
5、永乐七年二月,船队经过锡兰山时,专程到立佛寺进香布施,供奉金银丝帛等物,祈求航海平安。在寺前立有用汉文、塔密尔文和波斯文镌刻的《布施锡兰山立佛寺碑》。碑文首刻:“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昭告于佛世尊曰”,落款为:“永乐七年岁次己丑二月甲戌朔日谨施”。
6、不过,明仁宗早亡,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他在南京官吏的簇拥下,迅速奔赴北京,一举奠定皇位。所以,南京内外官吏在这次皇位嬗替之际立下大功。作为南京内官中仅次于郑和的人物,王景弘显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他得以荫子孙为千户。
仁宗朱高炽呗,然后是宣宗朱瞻基,英宗朱厚恩。
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但是最后一次却因为病逝而不得回来。那么大的一支船队,没了郑和总要有人领回来吧,而这个领回来的人就是王景弘。其实他并不是什么无名小辈,他在朱棣靖难时期,也是屡建战功的。对了,顺势提一下,王景弘也是个太监,也同样是受朱棣信任的。但是因为郑和在前,他只能往后靠靠了。
在明朝时期,作为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明成祖朱棣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宣扬了明朝国威。但在郑和死后,这个活动便被立即叫停了。郑和下西洋是由当时朱棣提出的。具体目的解读为是为了寻找当时火烧皇宫后不见了的建文帝朱允炆。
于4月24日从马林迪启航,乘着印度洋的季风,沿着他所熟知的航线,一帆风顺地横渡了浩瀚的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而该港口正好是半个多世纪以前,是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所经过和停泊的地方。
其四,郑和船队过于庞大,明朝官员非议甚多。郑和所统领的官兵大约二三万人,船舶近百艘,航程周期又过于漫长,每次往返需二三年时间,返航后不久就接着下一次航程,人员伤亡惨重,本身就难以为继。
1、永乐七年九月,王景弘受命第三次与郑和率队使洋。“驾驶海船四十八号,往诸番开读赏赐”。“十月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十一月自福建五虎门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至占城国”。然后到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山。在锡兰山时,“其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
2、王景弘是一位与郑和一样出色的外交家和航海家,多次担任远航副使、正使,对于郑和七下西洋的成功,有着极大的功劳。补充说明,王景弘与郑和一样是宦官,于洪武年间入宫。在朱棣起兵夺取帝位之时有功,因此受到朱棣赏识。永乐三年,奉朱棣命协助郑和开始远航。
3、王景弘(?~约1436年),明朝龙岩县集贤里(今福建省漳平市赤水镇)香寮人。明洪武年间入宫为宦官,事奉燕王朱棣。建文元年(1399)随朱棣起兵夺取帝位,得成祖朱棣赏识。
4、建文年间(1399~1402年),王景弘随朱棣起兵,助朱棣夺取帝位,得朱棣赏识。永乐三年(1405年),奉成祖命,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62艘巨型海船、27800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出使西洋(今南洋加里曼丹以西至非洲东海岸一带)。
1、王景弘后裔人间蒸发。所幸在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重修的香山桥碑记中,寻找到许家山王景弘家族捐银名单,乡宾王应文、王任荣、王志通;监生王拨元、王达元、王衍思;贡生王殿文;庠生王任煌、王思义、王国任等十人捐银四十七两,由此看来,清末时期,许家山王氏家族还是人文鼎盛,人丁兴旺。
2、王景弘(?~约1436年),明朝龙岩县集贤里(今福建省漳平市赤水镇)香寮人。明洪武年间入宫为宦官,事奉燕王朱棣。建文元年(1399)随朱棣起兵夺取帝位,得成祖朱棣赏识。
3、一般史书记载王景弘参加了第七次下西洋,但也有人认为王景弘无役不与。宣德九年(1434年)六月,王景弘受命以正使身份率船队出使南洋诸国,第八次下西洋。船队先到苏门答腊,后到爪哇。回国时,苏门答腊国王遣其弟哈尼者罕随船队到北京朝贡。
宦官不一定就是坏人,刘若愚就是当时宦官中的一股清流他非常有才华还写了一本《酌中志》。《酌中志》对于现在来说非常有研究意义,所以刘若愚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明熙宗登上皇位之后由于意不在此经常会做一些木工,当时他把朝中的大权全都交给了身边的太监魏忠贤处理。
这位宦官是明成祖时期五大太监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航海史上杰出航海家。他就是王景弘。王景弘是福建漳平人。洪武年间,入宫为宦官。谁也不曾想到,这位宦官和历史上其他大奸大恶的宦官完全不同,他干净正义得宛如一张白纸,反面指数完全为零。
宦官不一定是坏人,刘若愚就是一股清流,他写下了众所周知的《酌中志》。我们常说身残志坚,这个词用来形容品行好的宦官非常恰当。虽然这部分人的身体有了残缺,但是他们的精神并不一定有问题,相反,还是有很多为人称道的事情。
历史上的很多大奸臣都是太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皇帝本身一个是太监本身。从皇帝的角度来分析,也可以分为两个角度,一个是皇帝本身的想法,另一方面是皇帝对于太监的信任。
王景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王景弘活了多少岁啊、王景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