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王亶望(甘肃巡抚王亶望)

今天给各位分享王亶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甘肃巡抚王亶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清朝浙江巡抚王亶望是被谁查处的

1、清朝浙江巡抚王亶望是被乾隆皇帝查处的。乾隆四十六年(1781),大学士阿桂奉命赴浙江勘察海塘工程,弹劾杭嘉湖道王燧和嘉兴知府陈虞盛借大差为名,贪纵浮冒。皇帝怀疑与王亶望在任时庇护有关联,命逮王燧严查。同时,河州回民苏四十三作乱,甘肃巡抚勒尔谨讨剿时损兵折将,亦被逮。

2、乾隆王朝中王亶望是第二集。王亶望,山西临汾人,清代官员。江苏巡抚王师之子。1750年考中举人,捐资得知县。历官甘肃宁夏知府、甘肃布政使、浙江巡抚乾隆四十六年,大学士阿桂奉命赴浙江勘察海塘工程,弹劾杭嘉湖道王燧和嘉兴知府陈虞盛借大差为名贪纵浮冒。

3、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震惊全国的“甘肃冒赈案”被踢爆,时任浙江布政使王亶望在担任甘肃布政使期间,勾结阖省官员集体作弊,以赈灾济民的名义瓜分巨额公款,牵涉陕甘总督、甘肃两任布政使及各道、州、府、县官员113人,共追缴赃银281余万两,堪称清朝史上最大的贪污窝案。

4、乾隆帝大为震怒,派遣侍郎杨魁前往浙江,和浙江巡抚陈辉祖一起审查王亶望,抄没其家,抄得金银一百多万两,同时有大量无法估价的珠宝、玉器等。当时,乾隆帝正在热河巡视,召集众大臣到热河联合会审王亶望、勒尔谨等贪腐大案。王亶望贪腐一案,牵扯众多官员,甘肃省除了小部分清廉的官员,几乎是“全军覆没”。

5、王亶望(?-1781),山西临汾人,清代官员、贪官。江苏巡抚王师之子。1750年考中举人,捐资得知县。历官甘肃宁夏知府、甘肃布政使、浙江巡抚。乾隆四十六年(1781),大学士阿桂奉命赴浙江勘察海塘工程,弹劾杭嘉湖道王燧和嘉兴知府陈虞盛借大差为名,贪纵浮冒。

6、陈辉祖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仕途履历非常漂亮,陈辉祖受到父亲的影响,并没有走科举之路,而是直接以官员之子的身份,出任户部员外侍郎,从此以后,在官场也是混的风生水起。在此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甘肃冒赈案,王亶望是这起案件的主要罪犯,乾隆皇帝就下令陈辉祖去查超王亶望的家产。

王胆旺是干什么的?

王亶望以举人捐知县,先后任职甘肃山丹、皋兰知县、宁夏知府、浙江布政使,署理浙江巡抚,是乾隆帝眼中的才干之臣,因此,特意调王亶望去任甘肃布政使,主持开捐收粮的重任。时为乾隆三十九年四月。

清代 乾隆 朝出过不少贪官。除了我们熟知的古今第一贪官和砷,在 乾隆 四十六年时,还出过一位很厉害的贪官,名叫王亶望。

他是通过捐纳走上仕途,也就是花钱向朝廷买官。从政之后,他的花花肠子特别多,也特别会钻营,因此,升官的速度也比较快。通过捐监生救灾的事,就由他负责。但王亶望办事的目的,可并不是为了灾民,而是要以此收回买官的成本,甚至取得暴利。乾隆批准后,王亶望马上撸起袖子开干。

这一切都那么完美,皇帝不但不知道王亶望的可恶,反而把王亶望的官职升为了巡抚。不过,做过的事情总是会留下痕迹的,这件事情还是被皇帝发现了。甘肃大案之所以被发现,并不是被人举报,而是因为被人弹劾浙江一带的官员弄虚作假。就在浙江案件不久后,皇帝以现甘肃并没有旱灾这个消息起了疑心。

王亶望冒赈贪污案发于乾隆朝中后期,当时乾隆已经不像年轻刚继位时那样对物欲有所节制,朝廷上下在乾隆穷奢极欲的物质追求和议罪银等恶政的怂恿影响之下,腐败之风无孔不入,大清在乾隆自认为的空前繁荣下面已经千疮百孔。

王亶望的王亶望传

1、王亶望,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师子。自举人捐纳知县,发甘肃,知山丹、皋兰诸县。选授云南武定知府,引见,命仍往甘肃待缺,除宁夏知府。累迁浙江布政使,暂署巡抚。乾隆三十八年,上幸天津,亶望贡方物,范金为如意,饰以珠,上拒弗纳。三十九年,移甘肃布政使。

2、王亶望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举人,后来拿钱买了个知县。几年之后步步升迁,官至浙江布政使,并暂代浙江巡抚一职。王亶望向上爬的秘诀就是用钱开路,行贿送礼,巴结上司。他被调任甘肃后,搞起了“捐监冒赈”的勾当。所谓“捐监”,就是为解决粮食歉收问题,官府允许一些人通过捐粮换取监生资格。

3、王亶望是个很会享受的贪官,举个小例子,看看这货活着的时候有多么牛皮哄哄。《竹叶亭杂记》记载:清代学者朱云锦客居扬州城的时候,雇了一个厨子王某,这个人自称小时候跟随师父,曾在山西王亶望的官署服役。王某透露:王亶望喜欢吃驴肉丝,官署后厨有专门养驴的仆役,蓄养着几头健硕肥壮的毛驴。

4、王亶望被撤职查办,查抄了他的府邸,清算了他的财产,这一清算居然清算出了一笔巨款。王亶望的家底竟价值2亿元人民币,可见在他做官期间没有少搜刮民脂民膏。经此一事,王亶望被斩首示众,相关涉案人员也皆被处置,王亶望所有的家产悉数充公。

5、乾隆下令,将王亶望即刻正法,其他相关人员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该案件后来被称之为“甘肃捐监冒赈案”,它因贪污数量大,持续时间长,涉案人员多,成了清朝著名“贪污案”。王亶望作为“操盘手”,他若不死,天理难容。秋媚说:王亶望是乾隆中后期,清朝地方官的典型。

陈辉祖:最胆大包天的贪官,最后下场有多惨?

1、面对着强大的舆论压力,乾隆帝只好改变主意,将陈辉祖赐死了事,时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二月。

2、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巧取豪夺的江南道御史陈辉祖看大势已去,才发现自己是玩火自焚。 纪晓岚不畏强权,刚直不阿的行为有时会赢得皇上的敬重,有时却会冒犯龙颜。他不会为皇上对才女苏姑娘想入非非一事穿针引线,却在解救被诬隐的洪御史及其女儿时不遗余力。

3、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巧取豪夺的江南道御史陈辉祖看大势已去,才发现自己是玩火自焚。纪晓岚不畏强权,刚直不阿的行为有时会赢得皇上的敬重,有时却会冒犯龙颜。他不会为皇上对才女苏姑娘想入非非一事穿针引线,却在解救被诬隐的洪御史及其女儿时不遗余力。

仅次于和珅的清朝著名贪官:王亶望

1、乾隆四十六年六月,乾隆刚刚抓住了一个大贪官王亶望,现在回过头来看,王亶望算是清朝第二大贪官,贪污的钱仅次于首席大贪官和珅。这个王亶望在甘肃连续多年搞捐监冒赈,贪污了巨额赈灾款,捞到的家产,放到现在可能需要一辆专列才能容得下。

2、说起清朝的贪官,人们自然会联想起巨贪和珅,下面要说的这位,算得上仅次于和珅的清朝著名贪官。这货叫王亶望,生年不详,山西临汾人,他老爹王师曾任职江苏巡抚,算得上出身官宦世家。

3、清朝是封建时期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最为还算富饶的一个朝代,当时在位的贪官一定是不少的。清朝时期的第二大贪官王亶望,仅仅其贪污得来的家产就有2亿。

4、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震惊全国的“甘肃冒赈案”被踢爆,时任浙江布政使王亶望在担任甘肃布政使期间,勾结阖省官员集体作弊,以赈灾济民的名义瓜分巨额公款,牵涉陕甘总督、甘肃两任布政使及各道、州、府、县官员113人,共追缴赃银281余万两,堪称清朝史上最大的贪污窝案。

5、如此巨大的案子,乾隆不禁拍案,下谕:王亶望立即正法,勒尔谨自尽,接任王亶望布政使的王廷赞绞监候,九月绞决。陆续斩杀正法五十六名,一次就处理这么多贪官,也是清国开国至今未有过的。乾隆后期的六大案的甘肃捐监冒赈案就此把乾隆盛世撕开一个大口子,贪污之风横行,让乾隆诛之不尽,罚不胜罚。

6、王亶望,他是被查出来的最大贪官,最大的贪污案。其实最大的还是和珅,只是没有在乾隆年间查出来。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巡抚王亶望为何非死不可?

因为王亶望的捐监冒赈大案是清国入关百年里最大的案子,赃银数量第一,况且还是全省官员不论大小无不染指,这个也是大清立国百余年的第一回,除了吞没监粮以外,王亶望还盗取国库帑银,牵扯人数之多,赃银之多,空前罕见,如此,王亶望怎么还会有保命不死的机会?必死无疑的。

实际上清朝《大清律例》规定官员贪污受贿达40两白银就可杀头,但因为官官相护以及皇帝默许等原因真正因为贪污被杀的官员是非常少的。乾隆时期浙江巡抚王亶望被杀是因为他犯的事太大了,皇帝都遮掩不住。王亶望犯事不是在浙江巡抚任上而是在甘肃时期。

乾隆又回想起来,当初王亶望的开捐奏折他本来还犹豫不决,是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不断地给甘肃省助言,乾隆才批准了奏折。显然当年朝廷派人去甘肃检查捐粮极有可能是于敏中通风报信,怪不得他两年前死后家里为二百万两家财闹得不可开交。

王亶望自己留下一半,剩下的见者有份。当然,这群人并不仅仅将银子收入囊中就完事。按照清朝的财政规则,各项支出收入都要有帐可查。因此,王亶望要求下面的人,每年都要白纸黑字上报灾情,甚至还给下面下达了灾情指标,然后,将其整理成一本精致的假账上报给户部。即便乾隆看到,也没起疑心。

或许是陈辉祖的人品和政绩实在太差,所以尽管乾隆帝决定对他开恩,但很多重臣却并不买账。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包括浙江巡抚福崧、闽浙总督富勒浑、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等在内的重臣纷纷上书弹劾陈辉祖,指责他贪赃枉法、治理无方,并且有包庇王亶望的嫌疑,实属罪不可赦。

乾隆帝于是联想起勒尔谨、王亶望曾奏报甘肃连年大旱,怀疑奏报不实。阿桂和两广总督李侍尧剿灭叛军后,奉命赶往甘肃,调查历年来的赈灾情况。两人经过调查,查出是王亶望虚报旱灾,“监粮改捐银”中饱私囊,于是向朝廷如实举报。

王亶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甘肃巡抚王亶望、王亶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