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三长制(三长制工作开展情况)

今天给各位分享三长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长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三长制是什么意思

1、法律分析:三长制是北魏中期为控制户籍,及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太和十年(486年),给事中李冲建议实行三长制。内容包括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称为三长。

2、法律分析:三长制是北魏中期为了控制户籍,并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实施的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在太和十年(486年),给事中李冲提议实行三长制。该制度的内容包括:每五家设立一位邻长,每五邻设立一位里长,每五里设立一位党长,合称为三长。

3、农村三长制是一种地方基层组织形式,通常由村民选举出的长者、老人或中年人担任。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村长、民兵连长和财经指导员为核心的制度,负责管理村级事务、维护治安、协助政府执行公共事业经费的征收等任务。

三长制名词解释

1、三长制名词解释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作用职责 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

2、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

3、三长制是北魏中期为控制户籍,及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孝文帝太和十年(486),纳内秘书令李冲建议,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必须由乡里中能办事而又谨守法令的人担任,职掌为每四年造一次户籍,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兵役及照顾孤贫老弱等。

4、三长制是北魏中期为控制户籍,及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必须由乡里中能办事而又谨守法令的人担任,职掌为每四年造一次户籍,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兵役及照顾孤贫老弱等。

5、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徭役。又规定民调按一夫一妇为一家,每年向国家交缴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婚的男女4人,或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或有耕牛20头,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三长制实行后,使承担国家赋役的对家增多,国家增加收入,人民减轻负担,上下安定。

三长制是什么

1、法律分析:三长制是北魏中期为控制户籍,及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太和十年(486年),给事中李冲建议实行三长制。内容包括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称为三长。

2、三长制规定:5家为邻,设一邻长;5邻为里,设一里长;5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成为国家的编户。

3、三长制是北魏中期为控制户籍,及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太和十年(486年),给事中李冲建议实行三长制。内容包括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称为三长。

4、三长制是指其废宗主都护制,在地方设置三长,规定五家一邻,设一邻长;五邻为一里,设一里长;五里为一党,设一党长,从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均田制是其颁布的一项土地法令,招徕流民与宗主、地主中的依附民耕种,借以打击地方势力,增加税收以及徭役征发等。

三长制的规定是什么?

1、三长制规定:5家为邻,设一邻长;5邻为里,设一里长;5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成为国家的编户。

2、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税和征发徭役。它是北魏的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同时也通过清查户籍,与豪强地主争夺劳动力,争夺人口,使向政府纳税的户口大为增加,相对地减轻了每户农民的负担。

3、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国家人民的实际控制,髙祖采纳给事中李冲等大臣建议而实行此法,同均田制相辅相成实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

三长制是指哪三长

法律分析:三长制是北魏中期为控制户籍,及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太和十年(486年),给事中李冲建议实行三长制。内容包括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称为三长。

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税和征发徭役。它是北魏的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同时也通过清查户籍,与豪强地主争夺劳动力,争夺人口,使向政府纳税的户口大为增加,相对地减轻了每户农民的负担。

三长制名词解释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作用职责 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

孝文帝于486年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加强中央政府对人口的控制。三长制规定:5家为邻,设一邻长;5邻为里,设一里长;5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成为国家的编户。

设立三长制:这是北魏基层的行政组织,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徨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地方基层政权,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设立三长制的目的?

设立三长制:这是北魏基层的行政组织,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徨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地方基层政权,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里长」和「党长」。有助重新整理户口,方便收税。 均田制均田制」配合「三长制」而行,计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使平民百姓安居乐业。同时,推行「均田制」,亦可视为北魏政权由游牧业跃进为农业的过程。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推行均田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设立三长制: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推行新的租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北魏孝文帝人物介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明太后临朝执政。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

三长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三长制工作开展情况、三长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