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由又作繇),相传为尧时人,字武仲,阳城槐里(今河南登封)人,许姓始祖。隐于沛泽,尧闻其贤,欲以天下让之,不受而逃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欲召为九州长,不愿闻,遂洗耳于颍水之滨,死后葬箕山(今河南登封东南)。一说许由与巢父实是一人(《文选·应璩书》引《古史考》)。
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
许由,一作许繇,是上古时代一位高尚清节之士。相传尧帝知其贤德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今河南登封)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许由自幼农田躬耕,不营世利,讲道义,守规矩,邪膳不食,邪席不坐。夏天树上筑巢而寝,冬天挖地窑居住。食山果、饮河水,且无怀器,手捧而饮。
尧帝老年,深感衰老,儿子丹朱不肖,不愿因爱子而误天下。听说许由清高大志,便派人求贤,欲禅让帝位。许由说:“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禄位;纵情游闲,以求安然无惧,非贪天下”。尧得知许由不轻移其志,便登门拜访。许由仍推辞说:“我年纪大了,需求无多,还是当个臣民吧!”于是连夜逃往箕山颖水旁,农耕而食。
尧得知许由去处后,又派人请他做九州长。他听后更是烦恼,匆忙到颖水边掏水洗耳,遂隐居深山之中,终身不为名利,死后葬于箕山之巅。汉代后,以五岳配祀许由,世代供奉,太史公司马迁曾登临凭吊。《前汉书》列许由为仁人。《晋书》赞云:“昔许由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
尧准备将天下让给许由时,许由不为所动,认为这活污辱了他,去河边洗耳朵,樊坚见许由洗耳,问他:“耳朵有什么污垢吗?”许由说:“没有污垢,只是听了不好的话。”樊坚问:“是什么话?”许由说:“尧要聘我为天子。”樊说:“天子是尊位,为什么这话不好呀?”许由说:“我志在青云之上,为什么去做那凡俗的九州长呢?”樊坚当时正在饮牛,听了这话便离开了,耻于让牛在他下流饮水。
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为。尧准备召许由为九州长,由不爱听,去颍水边洗耳。这时他朋友巢父牵牛来饮水,见许由洗耳就问他缘故。许由说:“尧想召我为九州长,我讨厌听这种话,因此来洗耳朵。”巢父说:“你如果隐居在高山深谷中,不与人世来往,谁还能找到你? 这都是因为你轻浮游荡,想博取好名声的结果。脏了我牛的口!”说着把牛牵到上流饮水。
许由 夏天在树上巢居,冬天在山洞穴处。饿了就在山上找食物吃,渴了就去河边饮水,也没有杯子,经常用手捧着喝。有人见他没有器具,送给他一只瓢。许由用瓢喝完水,把它挂在树上,风吹树动,瓢摇晃作响,许由认为这响声令人生烦,于是取下把瓢摔掉不要。
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
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事实说明,许由是许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为男爵。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的由来。这些许国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并不姓许,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是许姓的另一个得姓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