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鄱阳湖之战)

今天给各位分享鄱阳湖之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陈友谅鄱阳湖之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朱元璋和陈友谅间的鄱阳湖之战,有着怎样的进程?

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鄱阳湖之战进程如下。战前部署两支军队在江西鄱阳湖境内的康郎山相遇。当时陈军的战船连成了一条长达十余里的大船,望之如山,声势骇人。

同年七月初,朱元璋亲率水军20万回救洪都,于十六日进抵湖口,他先派兵守住泾江口和南湖嘴切断陈友谅归路;又派兵扼守武阳渡以防陈军逃跑;自己则亲率水师进入鄱阳湖,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来援,即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一场规模空前、激烈异常的生死大决战就此展开。

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初一,陈友谅率水军10万越过朱军占据的池州(今安徽贵池),攻占太平,夺取采石,并派人和张士诚联系,企图上下夹击,一举吞灭朱元璋。

年,陈友谅围攻洪都,朱元璋救援,于湖口部署严密防御。在得知陈友谅军队困境后,朱元璋决定发起总攻,火攻战术大败陈友谅。陈友谅败逃,朱元璋乘胜追击,进一步巩固了江南地区。陈友谅的失败在于战略决策失误,未能把握朱元璋救援安丰的空虚时机,反陷入包围。

鄱阳湖大战是指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一场著名水战。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当、建大明最为关键的一场恶战。此战的地位,可以同“周郎赤壁”的划等号。

决战鄱阳湖

1、决战鄱阳湖。 1363年8月30日,朱元璋调兵二十万从前线回师,增援困守洪都(今南昌)的军队,来犯的敌手陈友谅担心腹背受敌,率领六十万水军驱入鄱阳湖,与朱元璋展开战斗。 双方在鄱阳湖激战了36天,由于战斗规模空前,被称为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水战,朱元璋以少胜多,凭借此战奠定统一天下的基调。

2、鄱阳湖之战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之战,是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之水而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这是彻底的胜利。这场战斗被视为中世纪。

3、鄱阳湖之战简介:鄱阳湖大战是指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一场著名水战。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当皇帝、建大明最为关键的一场恶战。此战的地位,在今天我们看来,可以同“三国周郎赤壁”的赤壁之战划等号。

4、陈友谅出动水陆两军,号称60万围攻洪都,虽久攻不下,但洪都已是危在旦夕,朱元璋于同年七月,亲率20万大军驰援洪都,陈友谅撤围,双方约在江州附近的鄱阳湖展开大决战。

5、一 首先,陈友谅之所以选择在鄱阳湖和朱元璋展开决战,而不是在陆地上一较高下,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根据史料记载,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对于陈友谅来说,出自一个打渔的家庭。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的兵力是朱元璋三倍,为何还会惨败?

1、第三,朱元璋的军队属于以逸待劳。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是鄱阳湖水战并非单独的一场战役。我们都知道陈友谅最终战死在鄱阳湖水战,但其实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对战不始于鄱阳湖,而是洪都。当时陈友谅亲率大军进攻洪都,不过却遭到了朱军的强力抵抗,几十天陈友谅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2、作战缺乏灵活性陈友谅在军事实力上,远胜于朱元璋,也因此造就了他轻敌的心理。按照他的想法,打败朱元璋,需要先拿下洪都,占据这个兵家必争之地,而后直取金陵,就能够大败朱元璋。洪都久攻不下,他就应该改变战略,而不是在洪都死磕,给了朱元璋调兵遣将的机会。

3、陈友谅兵力是朱元璋三倍多,为何吃了败仗?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击败陈友谅,明军顺利拿下江西、湖南、湖北,眼前形式对朱元璋来说一片大好。那鄱阳湖之战无疑是重要的转折点,在这场水战中,朱元璋的兵力远不如陈友谅。

4、八月二十六日,朱军以舟师、火筏四面猛攻,陈友谅复走泾江,遭遇傅友德伏兵阻击,陈友谅中箭而死,军队溃败,5万余人投降。至此一场从七月二十日开始到八月二十六日结束,前后历时37天的鄱阳湖大战就此结束,最终朱元璋以20万兵力战胜了60万陈友谅大军。

5、其实原因有三个。一是在作战的时候,朱元璋借助东北风,对陈友谅的军队进行了火攻。这一个招式与当初的赤壁之战有类似的地方,都是善于利于天气的风向,来做出正确的选择。虽然一开始朱元璋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是东北风的到来使得朱元璋如鱼得水,最终打败了陈友谅。

关于鄱阳湖之战和陈友谅鄱阳湖之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