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申伯

申伯    


申伯 (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炎帝部落,姜姓,西申国公子诚,周宣王之妻舅。谢氏始祖,南申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西周外戚 封于谢邑

西申国是西周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中国的西陲,国都在平阳(今陕西宝鸡眉县),周穆王(公元前1022-前975年)西巡时,君主因为协助周天子有功,被封侯,正式成为中国的诸侯,侯爵在“公侯伯子男”排第二。

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1年)娶西申侯的女儿为王后,大舅子公子诚入朝辅政,辅佐周宣王“中兴”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宣王五年(前823年)六月间,猃狁(匈奴之祖先)为乱,侵略周朝边境。周宣王命元舅公子诚协同大臣尹吉甫前往征伐,猃狁战败溃逃,公子诚名震朝野。

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因此周宣王又增封其为“申伯”,建立“南申国”。至于周宣王把谢邑册封给申伯的确切年代,在《竹书纪年》里面有明确记载:“宣王七年(前821年),王赐申伯命。”

南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申伯的封地在淮河上游地区,周宣王命大臣召伯建造都城,周宣王“饯送申伯还南,防御夷楚,保卫南土”。申伯在谢邑定居(今河南南阳),贤相仲山甫称赞申伯为:“崧高维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诗经.大雅.嵩高》)

谢邑(今河南省南阳市区和下辖的唐河县一带),原为古谢国(疆域约70平方公里,西周初年已灭亡)封地。为了在谢邑新建申国首都,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谢邑,“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此篇后收入《诗经》。

考古发掘

1981年在此附近的西周墓中,曾出土南申国青铜器。《元和姓纂》记载:周宣王之舅申伯封于谢,以邑为氏。 

经营中原

申伯就国南阳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南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光绪《南阳县志.田赋》:南阳田赋之制,於周最善。昔申伯邑序(《潜夫论》),召伯治之百亩而彻焉,故其诗曰:“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美矣哉!王之制也”。

西周灭亡

西周末年,周幽王废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侄子)的不满。申侯与缯国、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为周王(周平王),迁都洛邑,再次充当了扭转乾坤、开辟新时代的角色。

谢姓始祖

关于谢姓源起,有黄帝之后和炎帝之后两种说法,但黄帝之后已经在西周末年亡国失姓(按照奴隶制社会的宗法制度,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申伯为现代谢氏始祖,不仅有文献可考,也得到了所有谢氏宗亲会的认可。

申伯是炎帝

之后,他的祖先伯夷尧舜时人,姜姓,炎帝神农氏的第十四世孙、共工的玄孙,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申国(今山西、陕西之间)开始只是一个小国,对周朝并没有什么影响力,直到周宣王立申侯的女儿为王后。

申伯因为是周宣王的妻舅,申伯的待遇极为优渥,封往谢邑时先派大臣召公去做立国的准备工作,还赐给许多的器物,有诗为证:“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宋朝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谢,源于黄帝之后,三代之际微不见。”说明了黄帝之后的谢姓,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申伯子孙以谢为姓氏,因此现代谢姓人都尊他为先祖。春秋早期,楚国北上,地处要冲的申国成了攻击目标之一。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南申国被楚文王亲率大军所灭,设为县。申伯的子孙按照当时“以封邑为姓”的习惯,以新都之谢邑名为谢氏。

尹吉甫作《崧高》欢送申伯

原诗

《诗经.崧高》(尹吉甫赞申伯的诗)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题解

申伯封于谢,周宣王大加赏赐。尹吉甫写诗表示赞美,并为申伯送行。 

注释

1、崧(松sōng):山高大貌。嵩山,五岳之一。《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衡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2、申:《郑笺》:“申,申侯也。甫,甫侯也。皆以贤知入为周之桢干之臣。”

3、宣:垣(原yuán)。《郑笺》:“四国有难,则往扞(捍hàn)御之,为之蕃屏;四方恩泽不至,则往宣畅之。”

4、缵(纂zuǎn):继承。《郑笺》:“亹亹(伟wěi),勉也。缵,继也。”《集传》:“使之继其先世之事也。”

5、谢:今河南唐河县南。《正义》:“申伯先封于申,本国近谢;今命为州牧,故改邑于谢。”

6、式:《集传》:“式,使诸侯以为法也。”

7、登:《毛传》:“登,成也。”《郑笺》:“世世执其政事传子孙也。”

8、庸:《毛传》:“庸,城也。”

9、彻:治,测定。《集传》:“彻,定其经界,正其赋税也。”

10、私人:《集传》:“私人,家人也。”

11、有俶:俞樾《群经平议》:“有俶,形容其厚也。”

12、藐藐:《毛传》:“藐藐,美貌。”

13、蹻蹻:《毛传》:“蹻蹻,壮貌。”

14、钩膺:套在马胸前和颈上的带饰。《毛传》:“濯濯,光明也。”

15、莫如南土:《正义》:“因告之曰:我谋度汝之所居,无如谢邑之最善。”

16、近:表语气,犹“矣”。 《郑笺》:“近,辞也。声如彼记之子之记。”

17、迈:《郑笺》:“迈,往也。”

18、谢于诚归:《郑笺》:“谢于诚归,诚归于谢。”

19、峙:贮备。粻(张zhāng)、遄(穿chuān):粮食。《集传》:“峙,积。粻,粮。遄,速也。”

20、番番(播bō):《毛传》:“番番,勇武貌。”

21、啴啴(滩tān):《毛传》:“啴啴,喜乐也。”

22、周:《郑笺》:“周,遍也。”

23、元舅:《传疏》:“元舅,大舅也。宪,法也。文武是宪,言申伯既有文德,又有武功,足为法于天下也。”

24、揉:顺,使顺服。《郑笺》:“揉,顺也。”

25、诵:胡承珙(巩gǒng)《后笺》:“此章言诵,又言诗,又言风,三者有别,诵者可歌之名。……诗则其本篇之词,风则其词中之意。”

译文

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耸峙入云天。神明灵气降四岳,甫侯申伯生人间。申伯甫侯大贤人,辅佐王室国桢干。藩国以他为屏蔽,天下以他为墙垣。

申伯勤勉能力强,王委重任理南疆。分封于谢建新邑,南方藩国有榜样。周王下令与召虎,申伯新居来丈量。申伯升为南国长,子孙继承福祚享。

周王下令给申伯,要树表率于南国。依靠谢地众百姓,修筑封地新城郭。周王下令给召伯,申伯田界重划过。周王下令给傅御,迁去家臣同生活。

申伯建邑大工程,全靠召伯苦经营,墙垣厚实是坚城。宗庙也已修筑好,富丽堂皇面貌新。周王有物赐申伯,四马驾车真健劲,带饰樊膺闪闪明。

周王赏赉给申伯,大车驷马物品多。我已考虑你居处,不如南方最适合。郑重赐你大玉圭,镇国之宝永不磨。尊贵王舅请前往,回到南方安邦国。

申伯出发果动身,周王郿地来饯行。申伯如今回南国,去往谢邑即启程。周王下令给召伯,去把申伯疆界定。路上粮草要备足,保证供给快驰骋。

申伯勇武有豪情,前往谢邑入新城,步卒车骑军容盛。周邦人民皆欢喜,国有栋粱得安宁。尊贵显赫贤申伯,周王元舅封疆臣,文武双全人崇敬。

申伯德高望又隆,品端行直温且恭。安抚万邦功劳大,誉满四海人赞颂。吉甫创作这首诗,篇幅既长情亦重。曲调典雅音节美,赠送申伯纪大功。

上一篇
造父

下一篇
邾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