鉏鸒(?-前607年),春秋晋国人,一些人不认为鉏鸒是刺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 鉏鸒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但鉏鸒的历史身份的确是刺客,且我个人认为鉏鸒还具备更多的义士品质。由于他主动放弃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传》里却有精彩的记载。
鉏鸒一个普通的刺客,一个没落的士人,他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春秋时代忠义的悲歌。
虽然他不是称职的刺客,可是他是一个伟大的义士。他是所有刺客中最独特的也是最勇敢的,因为他为了心中的正义,选择了自杀。可能是史书上记载的先秦最鲜为人知的刺客。就其事件本身来说是一次不成功的刺杀。但是,这一自我放弃过程却成就了鉏鸒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个都吃不饱饭的底层人物,他已经远远超出了刺客的境界。我们可称他为“义士”。
当时晋国君 ,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 晋国民怨沸腾。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灵公改正,灵公全然不听,反有厌恶之意。
前607年,灵公宠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贾献计加害赵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贫,臣常接济之, 其感臣之惠,愿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国!”是夜,灵公和屠岸贾密召鉏鸒,赐酒食,告以“赵盾专权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误事。”
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 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曰:“我,鉏鸒也,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 言罢,向门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
晋襄公卒他的的儿子太子夷皋少不更事丧德失行,如果立为国君将引起晋国上下的不满人民的动乱,于是赵盾决定迎立住在秦国的襄公之弟公子雍。赵盾的决定不能说没有道理,公子雍性情
温和,又正当壮年,当年就深得晋文公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公子雍同秦国关系密切,如果拥立为君,一旦国内出现动乱,将会得到秦国的援助。于是就派人赴秦国迎回公子雍。
可是,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不乐意了,每天上朝的时候,她就抱着太子夷皋到朝上撒泼,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数落赵盾:“先君到底有什么过失,你赵盾要舍去他的嫡子而外求他人。”退朝后,又抱着孩子直奔赵府:“先君曾将这孩子托付你,对你说‘如果此子成材,那是受你的恩惠;如果不成材,我将在地下诅咒你’。先君尸骨未寒,言犹在耳,你就背弃诺言,你的良心都让狗吃了吗?”赵盾和诸大夫都怕了这泼妇,又怕事情闹大了祸及自身,于是妥协而立太子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同时发兵晋秦边境,阻止公子雍入境。结果由此而使秦晋交恶,引起两国之间的长期战争。 从这一事件可见,年轻的赵盾尚不具备乃父的政治才能。但能力是可以在实践中成长的,我们看到,到了晋灵公八年,赵盾已经以成熟的身影活跃在春秋时代的政坛上了。这一年,周顷王崩,周室公卿争权,一片混乱。赵盾作为晋国的使者,率800乘入周,一举定周乱而立匡王。
在国内,赵盾的身姿就没有这般潇洒了。14年后,当年的婴儿太子夷皋已经长成一个品性恶劣的不良少年。身为国君,晋灵公不但不理政务,而是在一帮宦臣的掩护下,偷偷躲在高高的亭台上用弹弓射人,看到别人东躲西藏的模样而乐不可支。赵盾经常声色俱厉地劝谏他,对于这位监国的父相,灵公有几分畏惧,但更多的是怨恨。一天,由于厨师蒸的熊掌未熟,灵公一怒之下便将人杀了,把尸体装在一个大缸里让两个宫女抬出去扔掉。在经过朝堂的时候,不巧被正好经过的赵盾看到。灵公害怕再次遭到训斥,就派一个叫鉏鸒的人去刺杀赵盾。是一个很有正义感而又慷慨激昂的汉子,他趁夜悄悄潜到赵盾的府第,见厅门微开,里面透出一线灯光。鉏鸒看到,夜深人静的午夜,赵盾还在为国家事务而操劳。鉏鸒悄悄地又退出来,望着满天的星星长叹一声:“杀国家的栋梁之臣是不义,违背君令是不忠,可叫我怎么办?”这位慷慨悲歌的燕赵汉子,最后把自己的头颅撞向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
《左传》里的记载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见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 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曰:“我、鉏鸒也、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 言罢,向门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