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澶渊之战,以及澶渊之战时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澶渊之战的历史影响深远,对宋朝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后果。这场战争不仅给中原地区的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他们陷入了长久的困顿之中,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确立了宋朝与辽国之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先例。
“澶渊之盟”后,辽一方面由于内部统治不稳,另一方面也感到难以打败宋朝,所以不再举兵南下,宋辽两国的战事基本结束,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此后的100 多年间,宋辽大体上维持着和平状态。
回顾历史,澶渊之战是景德之役的一部分。辽国发动战役,初衷是为了迫使和平,自宋太宗以来,宋辽战争已持续25年。战争的残酷,每一场大战,都伴随着巨大的人员伤亡。宋景德元年,辽国统治者发动南下战役,意图用孤注一掷的战略迫使宋朝屈服。历史的画卷中,澶渊之盟的签订,似乎预示着双方的妥协。
1、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
2、宋真宗在寇准的强烈劝说下,毅然前往澶州,这一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迅速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形势对宋朝显得极为有利。相反,辽军身处险境,孤军深入本就触犯兵家大忌,加之主将挞览被宋军击毙,导致其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前进受阻,后方又遭受宋军包围,两面受敌,进退维谷,处境极其艰难。
3、真宗在寇准的坚持下,来到澶州,使宋军士气大振,几十万大军迅速向澶州集结,形势对宋十分有利。而此时的辽军,孤军深入,本犯兵家大忌,加上主将萧挞凛被宋军击毙,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前进则受阻,背后又有宋军环伺,腹背受敌,进退失据,处境险恶。
4、十一月,辽军在朔州遭受宋军大败,岢岚军因粮草问题撤退。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城下,日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坚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能攻下。萧挞凛、萧观音奴攻克祁州后,与萧太后等人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宋廷命令各地军队及澶州戍卒集结于天雄军。
1、澶渊之战是北宋与辽朝之间在公元1004年爆发的一场决战,双方倾巢而出,在北宋领土北部发生决战。两国君主相聚澶州城下。
2、辽朝和南宋没有并立的原因是:辽朝于1125年被金朝灭亡。而南宋建立于1127年,此时辽朝已灭亡两年。公元1114年春,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1115年辽朝天祚帝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军击败。同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在宋辽之战、宋夏之战、宋金之战中,宋朝败多胜少,又崇文鄙武,文官们担心大战一起,武夫必然受到重用,所以就想方设法将战争的萌芽掐灭在摇篮中,赔点钱无所谓。因此,大宋每逢大战,能不打就不打,就算打赢了也得认输,澶渊之战就是一次窝囊的不败而败的战争。
历史上的宋辽“澶渊之战”是胜败颠倒的典型战例。北宋在击杀辽军统帅时,辽军已深入宋境数百里,由于瀛洲固守战的胜利,辽军绕开瀛洲,这样的有利背景下,北宋选择和谈,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北宋初期最为重大的一个转折点,宋辽长达25年的战争就此终止,边境再无大的战役,宋辽两国享受了百年的和平,但是一直以来,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毕竟宋军也算小胜,但是宋真宗急于议和,最终是花钱买和平。
郾城之战是宋金战争中的一次着名战役。史载此役宋朝岳飞所率岳家军以少胜多,予以金军沉重打击。绍兴九年(1139),金朝统治集团内完颜宗弼一派得势,主张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夺回河南、陕西。次年,金朝分兵三路,东起两淮,西至陕西,向宋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宋廷被迫命令各路宋军进行抵抗。 崖山海战。
总的来说,澶渊之战虽然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结束了唐朝以来百余年来的动乱局面,并使宋辽之间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之一。辽国在第一阶段的重兵掠境中,屡次碰壁,收效甚微,且谈判方面也遭到拒绝。只有胜利才能获得更多话语权,辽圣宗和萧太后为此想到了直接亲自上阵。
关于澶渊之战和澶渊之战时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下一篇
弥生人(弥生人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