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历史 > 正文

宋朝时期辽国和契丹是同一个吗?

对于中原民族,也就是汉族的历史,很多人可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如果是宋朝、五代十国等这样有比较多的外族的历史,有些人可能会有点混乱,觉得这些历史不太能读懂,因为大部分的关注点并不在外族身上,所以觉得很奇怪。而宋朝时期还有一个辽国,有一个契丹,这两个其实都是同一个,但为什么它总是会改变国号,她到底是叫契丹还是辽?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与此前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的割据政权不同的是,辽朝的汉化程度很高,实现了高度的文明,进而与南方的北宋王朝分庭抗礼,并立于中华大地上。当年有一位辽朝皇帝宣称,我辽朝修习中原文化典章,以至于彬彬有礼,不异于中华。故而辽朝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于辽朝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辽朝的国号究竟是什么。根据宋代的文献记载,辽朝的国号曾经先后又多次变化。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为大契丹。辽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改国号为大辽;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又改称大契丹;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大辽。那么辽朝的国号为什么要在“契丹”和“辽”之间变来变去呢?

以往的历史学家往往以为,“大辽”和“大契丹”两个国号是一种替代关系。但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有历史学家提出了质疑。现代历史学家的看法是,辽朝初建国时还是一个以契丹人为主的游牧国家,故而称为“大契丹”。公元983年,燕云十六州被割让给北方的契丹国,于是辽太宗就在这个以汉人为主的地方建立了新国号——辽。

公元947年,辽军南下,灭石晋政权,辽太宗宣布将晋国改称为大辽,实际上意味着大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中原。但太宗北归后,中原很快易主,辽又缩回了燕云十六周的范围,而辽朝本土仍然称为大契丹。

辽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2年),取消了“大辽”国号,统一改为“大契丹”。此后又在公元1066年,改回“大辽”。有历史学家指出,辽朝是一个汉化程度很深的民族政权,兼有契丹和南方的汉族文化两种文化,在国号上也就体现出来了这样的特色。

由于对汉地统治的需要,辽朝多次更换过汉文国号,或是“大辽”,或是“大契丹”。在契丹语中,契丹人一直称他们的国家为“伟大的中央哈喇契丹”,可简称为“大契丹”或“契丹”,这也能看出辽朝受华夏文化影响之深,其将“中国”翻译为“伟大的中央哈喇契丹”,目的正是宣示自己作为“中国”的正统性,由此而言,辽朝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