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朔方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安思顺)

今天给各位分享朔方节度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晚唐朔方节度使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

尽管灵武节度使从实力上来说不如以上三镇,但由于灵州所处于西域、河西通向中原的交通要道上,加以朔方节度使管内蕃汉各民族狡杂,又是唐王朝的西北边境重要的屏障,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因此,灵州也是晚唐地缘政治角力中一股不容各势力忽视的力量。

宁夏在唐属朔方节度使,治灵、盐、夏、绥、银、宥、丰、会、麟、胜、单于都护府等州,统经略、丰安、定远、西、东受降城、安北都护、振武等七军府,在唐代,这里形成了一批记述唐人边境游历的边塞行旅诗。追寻其生成历程,都城位置、城市布局、交通网络、科举制度、幕府建置五大要素都起了促进作用。

无论是当诸道兵马都统、司徒、太尉乃至汾阳郡王,郭子仪很长时间一直兼任朔方节度使,可以说就是一个与安禄山同等规模的硕大藩镇。但就是这样一个最大的藩镇或者说军阀,郭子仪真正做到了功高盖世权倾天下,而且历经七朝恩宠不衰,这让我们不能不对郭子仪的为人处世方式写一个大大的赞字。

第四章至第六章详细剖析灵州道的中、下部分,包括晚唐五代时期朔方节度使对灵州道的管理,佛教文化交流,以及归义军与中原王朝的使者往来。附录部分则列举了敦煌遗书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如《西秦五州占》、《七星人命属法》等,深入探讨当时的天文、法律和葬俗。

广德二年(764年),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谋反,引回纥、吐蕃十万军进攻关中。子仪埋伏于乾陵(陕西乾县),回纥、吐蕃军知其有备,不战而退。永泰元年(765年)十月,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子仪在泾阳(今属陕西)被回纥所围。

为什么平定安史之乱功劳全在朔方节度使?

郭子仪的功勋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是平定“安史之乱”,安禄山出兵反唐时,原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因是安禄山的近亲而被撤换,郭子仪由朔方右厢兵马史、九原太守接任节度使,掌管一方兵权从而东征西讨,奋力收复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把一个游击太子李亨接回首都做上皇帝,所以李亨感激不尽地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

朔方节度使,统领朔方军,对平定叛乱起到关键性作用。安禄山造反之前,原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因是安禄山近亲被撤换,由朔方右厢兵马史、九原太守郭子仪接任节度使,朔方军接连收复长安、洛阳,极大的鼓舞了唐军士气,统帅郭子仪战功赫赫,被封司徒、代国公、食邑千户。

朔方军的设立,本意就是为唐廷镇守西北疆土,防范突厥,兼预吐蕃。在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之前,安禄山凭借对年老昏聩的唐玄宗巧言令色,卖萌哄骗,成功获得玄宗信任,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在河北地区大肆扩张个人势力。

在郭子仪的推荐下,李光弼走上了他的军事生涯,此后,李光弼接连打了多场胜仗,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功劳,因此,还被封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更是因为战功被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

郭子仪在什么背景下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的?

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正式爆发。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奉命率兵东讨叛军,从此踏上了平叛战争的征途。由于安禄山、史思明握有重兵、蓄谋已久,而唐王朝军备空虚、士无斗志,叛军南下后,1个月之间,就攻占了河北各郡和河南荥阳、洛阳。

在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等职,他奉命率兵讨伐安禄山,先后缶败了周万顷、高秀岩等安禄山的部下,收复了云中、马邑等地,打通了东陉关,但是其他唐朝的抗叛斗争却一败涂地。郭子仪奉朝廷之命赴河北前往救援。

郭子仪赶到后,被唐肃宗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不久,唐肃宗发兵南征,宰相房琯在陈涛战败。此时,唐军队损失大半,只能倚靠朔方军为根基。后来,叛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兵,引诱河曲九府等进攻行在。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进击,俘虏数万,终于平定河曲。

关于朔方节度使和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