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阏与之战(阏与之战秦国主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阏与之战,以及阏与之战秦国主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赵、秦五战是哪五个战役?

1、第五战是芦苇之战,秦将王翦指挥秦军对赵国进行了最后的攻击,导致了赵国的灭亡。

2、赵国与秦国的五次大战分别为:阙与之战: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

3、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略性战役。秦昭王时期,依据范雎近攻远交的策略,首先攻打魏国、韩国。韩国以17座城池为代价,请求赵国出兵帮助共同抗秦。赵国在当时实力当数一数二,就答应了韩国的请求。引起了秦国不满。于是,秦出兵50万攻打赵国。

4、长平之战:赵国败。邯郸之战:秦国败。这三次大战之后就是“肥之战”和“番吾之战”(这两次都是秦国败了),再然后王翦就把赵国给灭了。所以本人想《六国论》里面应该不是真的指有五次战役,而是一个虚指。是为了形容赵国胜得多赵国比秦国强,所用的夸张手法。个人见解,有错漏处勿怪。

阏与之战是怎么回事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与秦军在阏与(今山西和顺)进行了一次作战,史称阏与之战,以赵军获胜告终。 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

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赵奢因功被封为马服君。此战中,赵奢隐蔽作战意图,麻痹敌人,促使秦军骄傲轻敌,随后出其不意地突然发动攻击,并抢先占领要地,使己方处于有利地位,这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秦军向东兼并的兵锋也因此受到一次挫折。

阏与之战:赵奢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与秦军在阏与(今山西和顺)进行了一次作战,史称阏与之战,以赵军获胜告终。 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

公元前270年,赵国惠文王因自恃强大,违背与秦国的协议,激怒了秦国。秦王派遣秦国名将中更胡阳,通过韩国的上党地区,对赵国的战略要地阏与发起了攻势,阏与位于太行山西,是通往邯郸的必经之路,战略价值极高。面对胡阳这位战绩显赫的将领,赵惠文王先后咨询了廉颇蔺相如的意见。

在历史上著名的阏与之战中,秦军采取了周密的战略部署。他们一方面围困了阏与,另一方面派遣一支军队向东直插武安,形成强大的钳形攻势,以牵制赵军的行动。赵奢对此早有察觉,他从邯郸出发仅30里就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开始加固营垒并增设防御工事,表面上显得毫无进取之心。

阏与阏与之战

秦军攻阏与不克,突闻赵援兵到来,仓卒分兵迎击。赵奢采纳军士许历的建议,发兵万人抢占阏与北山高地。秦军后到,攻山不下。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赵奢因功被封为马服君。

赵国与秦国的五次大战分别为:阙与之战: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

阏与之战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秦穰侯魏冉,为扩大定陶封地,派客卿灶越韩魏两国攻占齐国的刚、寿地区,由魏入秦的谋士范睢向秦昭襄王提出,攻齐刚、寿是战略错误,因中隔韩、魏,难以固守。

赵奢的成名之战是 阏与之战其实赵奢真正的成名之战就是阏与之战。当时赵国与秦国商定用三座城池交换秦国占领的三座赵国城池,但是秦国交还城池后赵国并没有履约,秦国于是派胡阳攻打阏与。

关于阏与之战和阏与之战秦国主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