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冯玉祥十三太保(冯玉祥十三太保实力排名)

今天给各位分享冯玉祥十三太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冯玉祥十三太保实力排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冯玉祥西北军的“十三太保”?

1、闻承烈(1889—1976),河北静海人,毕业于陆军大学,曾为冯玉祥麾下西北军重要将领。他先任左路备补军班长,后晋升至16混成旅排、连、营、团长等职。1923年后,闻承烈先后担任团长、旅长、西北军兵站总监、第七军副军长等要职。1926年,他成为国民一军军官教导团长。

2、孙良诚,1893年生,字良臣,天津静海人。他投身军伍,进入冯玉祥军幕,经历了直奉、国奉、北伐多役,成为冯军“十三太保”之一,又有“五虎将”之号。当冯军失败后,孙良诚投奔国民政府,被任命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

3、张维玺(1889-1944),字楚玉,山东馆陶县人,是西北军将领,也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之后,张维玺解散了自己的部队,回到天津家中隐居。1936年,张维玺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至南京,“陆军大学特三期”进行学习。

4、西北军十三太保是民国时期军事实力集团首领之一,冯玉祥的部队在鼎盛时期兵力多达40万人,因其驻地在中国西北部的陕、甘、宁、青诸省,故被称为“西北军”。冯玉祥在西北军中提拔了13名军官作为自己的心腹,这些人被人们称为“十三太保”。他们长期追随冯玉祥,南征北战,为冯玉祥所倚重。

5、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 第一种说法:韩复榘、石友孙连仲、孙良诚、张维玺、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等等13人也号称13太保。还有一说则是加入傅作义、张自忠、宋哲元、冯治安、赵席聘等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龙蛇混杂,有抗战殉国的英雄如:张自忠、佟麟阁等。

6、闻承烈(1889—1976),山东威海人。闻承烈早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曾任冯玉祥的西北军,左路备补军班长,后历任16混成旅排、连、营、团长。1923年后,先后任团长、旅长、西北军兵站总监、第七军副军长等职。1程希贤,冯玉祥部将十三太保之一。1926年任国民军6军1师2旅长。

十三太保的名字都叫什么?

1、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也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都是养子。

2、孙良诚,1893年出生,字良臣,天津静海人,少投军伍,入冯玉祥军幕,历直奉,国奉,北伐多役。为冯军“十三太保”,又号“五虎将”之一。张维玺(1889-1944)字楚玉,山东馆陶县人。西北军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中原大战后,解散所部回天津家中隐居。

3、江湖传言:“十三太保,一夫当道。教头快刀、浪子富翁、学生少爷、熊虎鹰豹、眼镜烟嘴、长枪难逃。”其中“一夫当道”的沈刚夫是“十三太保”的大哥,十三太保”中的“豹”是两兄弟”大豹“、”小豹“,下面介绍一下这15人。

4、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

5、三太保李存勖。这位是李克用亲儿子,也就是后世有名的唐庄宗。本身能征善战,勇武出众。可以说早早就确定了继承人的身份,其他十个亲兄弟都对他毫无威胁。再加上他爸十二个义子,这二十二个王子捆绑起来,也就十三太保李存孝对他有那么一点的威胁。可见其本人有多厉害,压着他爸打了一辈子的后梁。

6、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也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都是养子。

西北军十三太保张维玺

张维玺(1889-1944),字楚玉,山东馆陶县人,是西北军将领,也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之后,张维玺解散了自己的部队,回到天津家中隐居。1936年,张维玺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至南京,“陆军大学特三期”进行学习。

张维玺(1889-1944)字楚玉,山东馆陶县人。西北军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中原大战后,解散所部回天津家中隐居。1936年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至南京“陆军大学特三期”学习。1938年于长沙毕业后,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议兼贵阳军训部督练官。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计划以原西北军军官为核心组建三个新军,推荐张维玺、鹿锺麟和石敬亭为军长,蒋介石表面同意但实际并未履行承诺,导致新军计划失败,英雄们无处施展才能,冯玉祥等人随后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

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指的是当年冯玉祥西北军中13个重要的军事将领,他们被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长期跟随冯玉祥,为冯玉祥南征北战,被冯玉祥所倚重。他们分别是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和韩多峰。

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 第一种说法:韩复榘、石友孙连仲、孙良诚、张维玺、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等等13人也号称13太保。还有一说则是加入傅作义、张自忠、宋哲元、冯治安、赵席聘等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龙蛇混杂,有抗战殉国的英雄如:张自忠、佟麟阁等。

太保的13名军官是:孙良诚、孙连仲、韩复榘、韩多峰、佟麟阁、刘汝明、石友张维玺、程希贤、过之纲、闻承烈、葛金章、赵席聘。“十三太保”在西北军中是怎样叫起来的,说法不一,不过一般认为是在1919年前后冯玉祥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驻防湖南常德的时候。

冯玉祥手下“十三太保”,气节大多都不怎么样,只有谁死得最壮烈呢?_百...

不过十三太保之中,最有气节的当属一个人,他就是佟麟阁,佟麟阁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后来参加冯玉祥的滦州起义,并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1928年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时候,佟麟阁任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五军军长兼任第十一师师长,不过由于出身西北军所部,因此装备级差,此后还一度下野。

葛金章,字仲文,安徽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曾任冯玉祥部模范连班长、营长。1924年任团长时曾参与永定河抗洪抢险活动。后任国民一军中央第七混成旅长。中原大战后,托庇于韩复榘,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赵席聘(1878—1957),字国珍,保定市赵家庄人。

西北军十三太保,指西北冯玉祥军中杰出的十三位将领,即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和韩多峰。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介绍 韩复榘 韩复榘(1890-1938年)字向方,1890年出生在河北霸县胜芳镇(今霸州)东台山村一个小康之家。

韩复榘,河北霸州人,在冯玉祥手下,从一个小文书被一步步提拔成为西北军的重要军事将领。但是在中原大战,他弃冯投蒋。后来,他占领山东,成了山东王。在抗战时期,因不战而放弃山东,被军事法庭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枪毙。

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高级将领之一。赵登禹(1898—1937年),字舜诚(一作舜臣),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

历史上的“十三太保”到底为何方神圣?

1、中国历史上很多人爱用“十三太保”,不过其根源主要来自于唐朝末年。

2、十三太保这么出名,是因为十三太保帮助了李克用打了很多的胜仗,所以得到了重用,现在就来讲一讲这十三太保比较出名的几个故事。十三太保中的三太保李存勖最后当上了君王的人。李存勖这个人非常的厉害,不仅继承了李克用的军事上的衣钵,更是有着聪明的脑子。

3、一,唐朝“十三太保”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

4、后世也有很多团体都喜欢自称十三太保,就是因为这个名号在历史上留下的太过浓重,而且本身也有一点传奇的感觉,所以才会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借用这一名号的人好像真的没有太出名的,反而成了街头混混的代名词。

关于冯玉祥十三太保和冯玉祥十三太保实力排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