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河东节度使,以及河东节度使辖区地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天宝时节度使为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剑南节度使 西抗吐蕃,南抚蛮僚,治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统辖团结营、天宝军、平戎军、昆明军、宁远军、澄川守捉、南江军及翼州、茂州、维州、柘州、松州、当州、雅州、黎州、姚州、悉州等州郡兵,管兵三万九百人。
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设置了十大节度使,可以更便于保卫大唐边疆地区。十大节度使分别是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岭南五府节度使。节度使有兵权而无财权与地方管理权,但后来朝廷逐渐失去了对节度使的控制。
节度使制度的开端,是从唐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立的缘边节度使。而天宝十节度使则是唐天宝年间设置在边陲的十个军区长官。这十大节度使分别是:范阳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临制奚、契丹,治幽州,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天宝时节度使为裴宽、安禄山。
范阳节度使,负责统治奚族和契丹地区,治所位于幽州。该节度使下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和北平军,共指挥九万一千四百名士兵。 平卢节度使,主要负责镇抚室韦族和靺鞨族,治所设在营州(柳城郡,今辽宁朝阳)。
平卢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分范阳节度使设置平卢节度使,治所在营州,统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北平军,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首任平卢节度使是裴宽,后平卢军南迁至淄青,改为淄青节度使。
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在玄宗天宝年间,当时唐政府一共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简称为天宝十节度。安史之乱发生在范阳、平卢和河东三镇,当时安禄山是这三个重镇的节度使,所以才能起兵反抗,史称安置之乱。
1、未必是河东节度使很厉害,很多厉害的忠心护国为民。
2、唐末五代,河东地区成为战乱频繁之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区域独特的军事地理优势、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军事集团。从军事地理上看,河东地区位于中原王朝北部边陲,拥有太原府及雁门关、石岭关等重要关隘,占据战略要地,易守难攻。
3、特殊的是,大多新帝之前都镇守于河东,即河东节度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河东地理位置特殊,能够勾连各个重镇,是著名的龙兴之地;二是在大多数藩镇被削弱的情况下,河东仍然维持着相当的实力。所以,河东节度使一般都是皇帝倚重之人,手握重权,在变故之下能够迅速称帝。
4、节度使拥有军,财政大权严重危胁中央政府安权。安史之乱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叛乱平定后,唐朝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节度使拥兵自重问题。节度使固战功可出将入相,这些宰相是靠实力上位的,更不可能削弱节度使的权力。节度使招募军队,军人对节度使有严重的依赖性。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
1、李克用担任过唐朝的河东节度使。他的儿子李存勖在后唐称帝,建立了后唐。接着,后晋高祖石敬瑭也是河东节度使出身。而后汉高祖刘知远同样担任过这一职务。并非河东节度使的地位轻易能够导致政权更迭,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各有不同。李存勖能够继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父亲留下的强大实力。
2、唐末五代,河东地区成为战乱频繁之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区域独特的军事地理优势、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军事集团。从军事地理上看,河东地区位于中原王朝北部边陲,拥有太原府及雁门关、石岭关等重要关隘,占据战略要地,易守难攻。
3、在五代十国那个纷乱的年代,国家更迭十分频繁。特殊的是,大多新帝之前都镇守于河东,即河东节度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河东地理位置特殊,能够勾连各个重镇,是著名的龙兴之地;二是在大多数藩镇被削弱的情况下,河东仍然维持着相当的实力。
4、以下是部分人物及其关系:庄宗李存勗:沙陀部人,先世姓朱邪,祖父朱邪赤心,参与镇压庞勋起义,有功于唐朝。父亲李克用,因出兵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任河东节度使,据有河东。908年李克用死,李存勗在太原继任河东节度使,并袭晋王封号。
5、开国君主刘知远为世居太原的沙陀人,原为五代后晋河东节度使。947年,乘契丹陷开封而于太原称帝,国号晋。同年,契丹北撤后,建都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自称为东汉明帝八子淮阳王刘昞之后,改国号汉。史称“后汉”,以别于汉朝。亡国君主是其子刘承祐。
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康国和突厥),治所营州(辽宁朝阳),镇抚室韦、靺鞨,防御契丹,统兵约75万,战马5500。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治所幽州(北京西南),控制奚、契丹,统兵14万,战马6500。前任裴宽。 河东节度使(安禄山),治所太原府,与朔方节度使共同防御漠北的突厥等族,统兵5万,战马4万。
朔方镇共有三任节度使,分别是王忠嗣、张齐丘、安思顺。安史之乱爆发时,安思顺是当时的朔方节度使。但由于他是安禄山的堂兄,受其造反牵连,被免去节度使职务,改为郭子仪担任节度使。(安思顺后来被哥舒翰诬陷,含冤而死)陇右镇有三任节度使,分别是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
河西节度使和陇右两大节度使。河西节度使和陇右两节度使是西域边镇节度使强有力的保证,换句话说,唐玄宗设置陇右节度使和河西节度使,主要就是为了针对涂吐蕃作战,使吐蕃安安稳稳的待在边关了好多年,直至安史之乱发生,都不敢再来犯。朔方节度使是为了对抗突厥。
兴平军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郑蔡节度使季广琛以讨安庆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 郭子仪 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北庭行营节度李嗣业、襄邓节度使鲁炅、荆南节度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滑濮节度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等九节度之师讨安庆绪。
安禄山,是发动“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其身份在叛乱前是唐朝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接替裴宽,担任范阳节度使。在这个职位上,他控制了河北道的军政大权以及近十三万的精锐军队。
1、裴度的人物简介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度亦伤首。旋即代武元衡为相。
2、裴度,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出生于永泰元年(765)的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字中立。78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在宪宗元和时期,裴度崭露头角,担任宰相,领导军队成功平定了淮西割据势力吴元济,为唐朝带来了短暂的中兴。
3、谥号:文忠裴度的一生晚年,裴度出生于一个名为“河东史培”的官宦家庭。他的祖父裴是濮阳的县令。其父裴勋,曾任河南渑池县。贞元五年,裴度中学进士部,贞元八年任博学修辞部,涉贤方正,能言善谏于唐德宗施立之堂。针对对策的低劣结果,他被任命为印盒县的指挥官。
范阳节度使:统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北平军。平卢节度使:统辖平卢军、卢龙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河东节度使:统辖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朔方节度使:统辖经略军、丰安军、定远军。
节度使制度的开端,是从唐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立的缘边节度使。而天宝十节度使则是唐天宝年间设置在边陲的十个军区长官。这十大节度使分别是:范阳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临制奚、契丹,治幽州,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天宝时节度使为裴宽、安禄山。
设立十大节度使的帝王设立十大节度使的帝王是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9月8日-756年8月12日在位)。
范阳节度使,又称幽州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治所在幽州,统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契丹,治幽州,初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9州,也是安史之乱的发生地。
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设置了十大节度使,可以更便于保卫大唐边疆地区。十大节度使分别是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岭南五府节度使。节度使有兵权而无财权与地方管理权,但后来朝廷逐渐失去了对节度使的控制。
设立十大节度使的帝王是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9月8日-756年8月12日在位)。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河东节度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河东节度使辖区地图、河东节度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下一篇
韦保衡(韦保衡 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