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姚崇,以及姚崇怎么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
2、姚崇的父亲姚懿在唐朝任嶲州都督,死后追赠为幽州都督吏部尚书,被尊称为文献公。姚崇自幼丧父,随母亲回到汝州梁县广成外婆家。广成泽是汝州西的名胜,他曾在此习武射猎,锻炼出过人的体魄和勇气。
3、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
4、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祖籍吴兴,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的一生当中有过低谷也有过巅峰,为官多年三次为相,执政能力可见一斑,姚崇第一次做宰相还是在武则天时期。
5、姚崇,字元之,后改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年轻时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以打猎自娱,二十岁后发奋读书,以孝敬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又考中下笔成章举,授为濮州司仓参军,累迁至夏官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攻陷河北数州。
6、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武则天因突厥叱利元崇叛逆,忌惮有大臣与之名,故命以字行。后又避唐玄宗开元年号,遂改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1、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出生于公元650年,逝世于公元721年。由于避唐玄宗的“开元”年号,他改名为姚崇。他的父亲姚懿曾任硖石县令,而姚崇的祖籍则是浙江吴兴。然而,由于家族世代在陕州为官,他们最终定居于当时的陕州硖石(现在的陕县硖石乡)。
2、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父姚懿,曾任硖石县令,祖籍浙江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今属陕县硖石乡)。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
3、姚崇灭蝗 公元715年(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蝗灾。蝗虫多得连绵成片,飞起来像乌云一样遮天蔽日,停下来密密麻麻乌泱泱一大片,所过之处禾苗、树皮吃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寸甲不留。地方上的官员说:“蝗虫是神虫,不能捕杀。”老百姓吓得烧香、叩头,纷纷祈求上天开恩。
自此之后,姚崇尽心辅佐玄宗,施行新政,唐朝很快就从之前的战乱中恢复过来。虽然玄宗十分信任姚崇,但是之后姚崇的宰相之位却被罢免了,关于这一点要从唐玄宗的用人原则说起。玄宗认为担当宰相之位的人,如果想长久地干下去,就不能专任,就是大权独揽的意思。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在位期间,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逸。唐朝达到顶峰,后被称为“新世纪盛世”。当然,玄宗并没有促成这个盛世的建立。先后辅佐他的几位宰相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些宰相中,姚崇是深受玄宗赏识的一位。
其实唐玄宗对姚崇十分信任,也一直采纳姚崇提出的政治意见,君臣之间的配合很融洽,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姚崇的宰相之位一定可以长久,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姚崇居然做了几年宰相之后就罢相了。
一来,唐玄宗任相有个原则,那就是宰相专任不能太久。专任就是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足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绝不能久任,久任就会形成过分的权威,就会危及到皇权。只有专任不久,才能既发挥才能又没有隐患。
唐玄宗在位初期,的确是雄才大略,能够识人,也能够善任。仔细观察他任命的几位主要宰相就能发现,针对政局的不同需求,他都能恰如其分的选择最合适的人来主政。唐朝四大贤相,他手上出了两个:姚崇和宋璟。
姚崇没有脚唐玄宗失望,在他姚崇任宰相期间,唐朝内政修明,朝纲有序,唐朝国力蒸蒸日上。姚崇之后的宋璟同样在治国方面给予了唐玄宗极大的帮助,但是人们都以为这样的贤相能够长期的在任,国家也将会更加强盛。
1、姚崇,出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的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陕县),祖籍吴兴(浙江湖州市),显赫的吴兴姚氏第二十一世孙。其家族有着显赫的军事背景,高祖姚宣业曾是南朝梁陈的征东大将军,屡立奇功,备受武帝倚重。
2、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
3、姚崇,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曾与张柬之、桓彦范共同推翻张易之兄弟,促成了武则天退位,中宗登基。因政变的贡献,他被封为梁县侯。尽管武则天退位后,他表现出对旧主的深厚情感,被调任亳州刺史,有人解读为他选择避让政治斗争。武则天赏识姚崇的才能,曾提拔他为兵部侍郎,他在为她处理政务时表现出色。
这一次为相,姚崇面对着太子李隆基与长平公主的权力之争。为了帮助李隆基夺取,姚崇秘密上疏睿宗,请求把宋王、豳王外放,太平公主与驸马安置洛阳,收回岐王、薛王统领的御林军。可惜这件事还是被太平公主所知,迫于压力之下,唐睿宗下旨罢黜姚崇的宰相之位,将姚崇外放地方任刺史。
在之后的李隆基和长平公主争夺权力的斗争中,很是坚定的站在李隆基这边,使得后来隆基登上皇位后,首先就是启用了姚崇。三度为相的姚崇,针对中宗以来的弊政,向玄宗提出了经过深思熟虑的十条建议。有的是废除严苛刑罚,有的是息兵休战,不求边功,有的是要求官员要秉公执法,这些都使得李隆基很是受用。
他一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唐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辅佐唐玄宗李隆基时,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从稳定政局、整顿官吏和改革财政制度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策,为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一个“姚崇施政”的典故可以显示他的雄才大略。
李隆基即位之后,为了报答当年姚崇的拥护之恩,将其任命为紫微令(中书令在玄宗朝的称谓),姚崇再度拜相后,革故鼎新,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被时人誉为“救时宰相”。
双方攀谈期间,唐玄宗很快发现,这个叫姚崇的官员,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于是便直接任命他为唐朝宰相。而姚崇当上宰相之后,也没有辜负唐玄宗的期望,将国家治理的蒸蒸日上,最后成就了著名的开元盛世。因为宣布这项任命的时候,唐玄宗正在骑马打猎。所以这件事,在历史上也被称之为‘走马任姚崇’。
姚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姚崇怎么读、姚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