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孔有德,以及孔有德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三藩之乱彻底平定后,孔四贞回到北京,她交出了一直隶属其父的军队,开启了在西华门长达30余年的独居生活。她的丈夫死了,儿子死了,父亲的军队也交出去了,最后留给她的什么都没有。而她留给世人的,除了清朝唯一汉人公主的封号,还有就是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公主坟”。
清朝历史上,唯一被封为公主的汉人女性是孔四贞。她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有德虽然在清朝建国初期被封为汉人亲王,但其背叛汉人立场投靠满清的行为,遭到了汉人的不齿。孔有德在对抗南明势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其妻女得以幸免。孝庄皇太后对孔四贞的遭遇深表同情,并收养了她,封为和硕公主。
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孔四贞 孔四贞是孔有德的女儿,孔有德是汉人,同时也是明朝的一员猛将,但是他在清朝攻打明朝时却选择率领士兵投靠了清朝。孔有德在一次和明朝的对抗中因为战败而自缢身亡,愤怒的南明士兵将他的家人上百口人全部杀死,只有他的女儿孔四贞在孔有德部下的帮助下才得以逃生。
孔四贞,作为清朝唯一的汉人公主,出生于大清建国初期定南王孔有德的家庭。据史书记载,她幼时曾为吴三桂的养女,经历了一场家族惨剧后,成为唯一的幸存者。顺治九年(1652年),孔有德在桂林战败自尽,孔四贞年仅十七岁,逃出城池,孤身骑马前往京城,她的悲痛之情感动了顺治皇帝,被收养入宫。
全靠孔四贞是孔有德的女儿才能保全家人。后来孔四贞被吴三桂抓起来,名为保护,实为软禁,就这样过了八年,孔四贞才能回到北京。孔四贞在北京时,万念俱灰,独自住在一条胡同里,最后死去,朝廷举行了葬礼,作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汉族格格,孔四贞的一生是不幸的,不能像一位公主那样活着。
孔四贞这位汉人公主本身就不是天生的公主,而是先是丧父,然后有幸进宫被太后认作养女,但终归是养女,再怎么成公主,她跟皇帝的女儿是不同的。后来她在嫁人方面,又因为自己作死,碰上了孙延龄,颠沛流离的生活,其实是她自找的。
对于孔有德这一历史人物,古人的评价各有不同。有人将其比作祖大寿,认为他虽有过背主的行为,但至少保持沉默,未曾积极参与;也有人将其视为李成栋,尽管有过转变,但晚节不保。
跳出民族的圈子,孔有德不愧是有胆气有担当的汉子,他的妻子也算得是忠贞的女人。从定南王府里逃出来的,只有孔氏夫妇的女儿四贞而已。孔有德夫妇的死,令孝庄皇太后深为感触,她收养了尚未成年的小四贞,并认为义女,封固伦公主。孔四贞从此生活在紫禁城里。
孔有德自称为孔子后裔,但张同敞认为孔有德自称孔子后裔是对孔子的侮辱,孔氏族人则在孔有德试图拜谒孔庙孔林时关闭大门禁止其进入,并呵斥孔有德是冒称孔子后裔,《孔子世家谱》也没有将其收入。
1、之后,孔有德之子孔廷训在顺治十五年(1659年)被李定国下令处斩,孔有德绝嗣,女儿孔四贞则被清朝孝庄太后收为养女。因为这一原因,清朝初期原本册封的四个藩王,最终只出现了三藩之乱,也即不管孔有德有没有造反的意图,他都没有参加三藩之乱的机会了。
2、因为当时孔有德还没有再发生三藩之乱的时候就已经战死沙场了。当时清朝初年虽然把孔友德封为了藩王,但是他也曾带领军队多次征战沙场,为国家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按道理来说,在孔有德战死沙场之后他的藩王应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但是当时孔有德的儿子在逃跑的时候也被明朝军队捕获了。
3、清朝初期为巩固统治,分封了四位藩王,分别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和孔有德。 然而,历史上只有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三位藩王引发了著名的“三藩之乱”,孔有德并没有参与其中。 在清朝入关初期,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后来因为在南方战事中表现出色,被封在广西。
耿仲明投降后,皇太极就按原来他的自封号封他为总兵官。崇德元年,封怀顺王。入关后,跟随孔有德进攻李自成,下江南镇压南明政权。顺治六年改封靖南王,领兵入广东。以匿逃人罪自杀于吉安。耿忠明 耿仲明(1604年—1649年),字云台, 清初三藩之一。
十年间,大明共有五位重要战将投降了皇太极,大大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这五将是洪承畴、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和祖大寿。洪承畴:大明国防部长 洪承畴,福建南安人,万历进士,历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尚书。在督师蓟辽时的松山战役上,被清军俘虏。
五将降清 皇太极即位后积极从事扩张政策。为了扩大武装力量,他除了把八旗变为24旗外,还采取种种措施招降纳叛,从明朝网罗将领。从天聪七年(1633)到崇德七年(1642)这10年间,明朝有五位重要将领投降了皇太极,使清朝的力量大大增强。这五将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和祖大寿。
耿仲明前期的经历基本和孔有德类似,二人一同降清。1636年,与孔有德、尚可喜同时封王,耿仲明被封为怀顺王,649年被改封为靖南王。在进军广东的过程中,耿仲明被查明手下将士中有脱逃的农奴,这在满清可是重罪,而且耿仲明之前有过前科被处罚过,他自认为这一次逃不掉了,于是在江西境内上吊自杀。
异姓封王,在清朝严格说分为生前封王和去世后赠王。生前封王的一共六王,而且均是汉族。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孙可望、张勋。去世后赠王的有四位,扬古利、黄芳度、傅恒、福康安,有三位满洲人,一位汉族人。
异姓王一般为藩属如南平王、安南王、大理国王、定难军夏王、武威郡王、齐郡王,外戚如常山郡王、秦安僖王、沂王、乐平僖靖王,功臣如广阳郡王童贯、同安郡王张邦昌、蕲忠武王韩世忠、循忠烈王张俊、信武顺王吴?、和武恭王杨存中、申忠献王秦桧。
还有的就是刘邦封了三个异姓王,就是韩信,英布和彭越。因为那时天下初定,江山还不是特别稳固,他们三人一是功臣确实在灭秦和灭项羽时立了大功,更重要的是他们三人握有重兵,暂时不能动。最後稳定之後不也都挂了吗(据说彭越被剁成了肉酱)。
顺治六年,孔有德被封为异姓王,并被委以平定广西的重任。那时候的广西,有一个南明政权,是主要的平定对象。公元1652年,孔有德不敌南明将军李定国,被困在桂林一带。最终,孔有德被迫自杀,导致满人对他有些愧疚,决定将他厚葬。
由于孔有德的自尽和他儿子的被杀,他的藩镇消失了,后来就只剩下了“三藩”,即吴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历史上,领导者的安全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孔有德当年没有带上他的儿子,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也许他能够留下一个继承人,那样的话,可能就会有“四藩”。
首先就是这四个藩王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他们是投降清代的明朝将领,清朝也是为了利用它们(没有用错字),来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南明等势力,为什么没有了孔有德呢,是因为孔有德很早就自杀了,是被逼迫的。
清朝初期为巩固统治,分封了四位藩王,分别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和孔有德。 然而,历史上只有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三位藩王引发了著名的“三藩之乱”,孔有德并没有参与其中。 在清朝入关初期,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后来因为在南方战事中表现出色,被封在广西。
当康熙坚决撤藩时,吴三桂意识到自己的割据地位危在旦夕,为了保全势力,他采取了极端行动,导致了叛乱。在战争初期,吴三桂得到了多个藩王的支持,如孙延龄、曹吉申等,清朝短时间内丢失了大片领土。内部,清廷对如何处理叛乱存在分歧,康熙决定以武力平叛,而非姑息养奸。
无法继承爵位,定南王封号被废,导致清初的四大藩王变成了后来的三藩。从历史的角度看,就算孔有德不死,参与“四藩之乱”,结果很可能也以失败告终。当时清朝已经入住中原近三十年,除了少数地区还有抗清活动外,大部分地区已经臣服,并认可了清朝的正统地位。康熙皇帝作为一代明君,叛乱自然难以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清朝初期原本有四个藩王,可最后只是形成了三藩的格局,那么,另外一位藩王是怎么回事呢?一 首先,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的建立和其势力的养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将平定及镇守南方的结果。在崇祯皇帝自尽后,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占明朝都城。但是,不久之后,清朝就成功入主中原。
孔有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孔有德简介、孔有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下一篇
羊续(羊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