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郗鉴(郗鉴怎么读)

今天给各位分享郗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郗鉴怎么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被世人低估的东晋能臣:郗鉴的一生有多传奇?

1、东晋时期,中原被外族侵占,汉人衣冠南渡,江北的地主门阀为自保,招募流民组成私人武装,这种形式的私兵首领在当时称为流民帅。流民帅势力自由度极高,而本身又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长期以来既被朝廷重视又被顾忌。

2、郗超(336—378),字景兴,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人, 大臣,是 郗鉴之 ,书圣王羲之的夫人是他的亲姑姑。郗超吸引人之处就是对他没法定性,无法把他归结为君子还是小人,他是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第三类人,在他身上,高尚与卑劣,残忍与温情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又爱又恨。

3、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 晋书》卷七三《庾亮传》:“时(案在咸康中)王导辅政,主幼时艰,务存大纲,不拘细目。委任赵胤、贾宁等诸将,并不奉法,大臣患之。陶侃尝欲起兵废导,而郗鉴不从,乃止。至是,亮又欲率众黜导,又以咨鉴,而鉴又不许。

4、郗鉴是金乡县人,少年时家中贫寒,连饭也吃不上,可为人聪慧好学,加上他贤达的人品德性,以儒雅著名乡里。大家伙都想让他成才成名,就自愿献粮献钱资助他,于是他便刻苦地习文练武,奋进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当皇上时,郗鉴被诏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

5、王羲之的婚姻到底有多幸福?“天作之合”都不足以形容!书圣王羲之,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其作品《兰亭集序》历经岁月依旧惊艳世人,被无数书法爱好者所推崇。出身于两晋时期顶尖贵族世家的他,其婚姻生活同样令人称道。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2)郗鉴的密谋

1、郗鉴,东汉以来的儒学世家,高平金乡人,汉献帝时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家学渊源深厚。虽不属极高门第,但在两晋之际,与东海王越有过政治关联,后在洛阳沦陷后,郗鉴与宗族乡党保据峄山,并受琅邪王司马睿委署为兖州刺史,后因石勒侵逼南移至合肥。纪瞻荐郗鉴于晋元帝,被征为尚书,入居京都。

2、苏峻之乱后,王导重新掌握政权,但面临内外压力。郗鉴在京口的军事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维护了政局的稳定,避免了再次发生内战。王导虽居中枢,但家族势力不足以抗衡庾亮,而郗鉴的存在成为了王导稳固地位的重要支柱。在陶侃、庾亮试图废黜王导的事件中,郗鉴两次反对,这显示了他在平衡各方势力中的关键作用。

3、通过翔实的考据,田余庆能够从小处洞察,提出新颖的史学观点,从而揭示出一代政治演变的重大脉络,深入剖析关键问题,破解历史难题。

4、形成原因(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2)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3)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段。

5、在司马家的帮助下,郗鉴开始整合盘踞在京口的流民帅,最终形成了京口集团。经过郗鉴的长期耕耘,京口兵颇有战斗力,桓温称赞道: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

6、(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京口曾是晋元帝所置侨兖州寄居地,后成为侨徐州治。檀氏得以徙居京口,与其曾为高平金乡地方世族、抗胡中的领导作用,以及郗鉴安置流民和营造京口成为东晋军事重镇的努力分不开。

郗鉴拼音?

郗鉴拼音:[chījiàn];郗鉴(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重臣、书法家,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玄孙。出身高平郗氏。少年时孤贫,但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以清节儒雅著名,不应朝廷辟名。晋惠帝时曾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永嘉之乱时,聚众避难于峄山。

郗鉴的拼音为:【chī,jiàn】。郗鉴(269-339)东晋大臣。字道徽,汉族,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生于晋武帝泰始五年,卒于晋成帝咸康五年,年七十一岁。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不应辟命。晋明帝初,(公元三二三年)拜安西将军,假节镇合肥。为王敦所忌,征还。

郗鉴爱的读音是:xī jiàn ài。 郗鉴爱的拼音是:xī jiàn ài。 注音是:ㄒ一ㄐ一ㄢ_ㄞ_。 结构是:郗(左右结构)鉴(上下结构)爱(上中下结构)。郗鉴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喻称舅对甥之深情厚爱。

郗鉴为稳定时局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是如何安定东晋政权的?

郗鉴组织兵力平定了两次内乱,稳定了东晋局势,他稳定司马氏皇权的存在,让其成为维持稳定局面的因素,抑制过分强大的士族门。

郗鉴仅靠着言语威慑,便制止了陶侃、庾亮这两次即将发生的内乱,因而保证了东晋政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安定。咸康五年(公元339年),郗鉴病故,时年七十一岁。

王敦派将领进逼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晋明帝以郗鉴为中将军衔的假节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郗鉴以省部级的尚书令的身份统领各屯营御敌,最终成功讨平王敦之乱。郗鉴因功获封高平侯,赐绢四千八百匹。晋明帝因郗鉴有才识名望,朝廷大小事情都询问他。

郗鉴的介绍

郗鉴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人物,出生于名门望族,以其才学和品德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赞誉。郗鉴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家世显赫。他的个人才学和品德在当时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作为一位名士,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首先,郗鉴在政治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郗鉴的人物介绍 郗(xī)鉴(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重臣、书法家,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郗鉴少年时孤贫,但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以清节儒雅著名,不应朝廷辟名。晋惠帝时曾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永嘉之乱时,聚众避难于峄山。

郗鉴,字道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和将领,出生于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是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他自幼孤贫却才学出众,以躬耕读书、品行高洁而闻名。尽管未应朝廷征召,但晋惠帝时期他曾担任太子中舍人和中书侍郎。

郗(xī)鉴(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书法家、将领,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少年时孤贫,但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以清节儒雅著名,不应朝廷辟名。晋惠帝时曾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洛阳陷落后,聚集千余家,避难于峄山。

郗鉴简介

1、郗鉴工于书法,现有《灾祸帖》存于《淳化阁帖》中,原有文集十卷,今已遗失,《全晋文》录其作品。人物生平初入仕途郗鉴是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从小孤贫,但仍然博览经籍,即使耕作时仍不断吟咏文章,以儒雅著名。及后任赵王司马伦的掾属,但察觉到赵王有夺权篡位之心后就称病辞官。

2、郗鉴,这位出身贫寒的少年,自幼在田间劳作,耕读不辍。他广读经书,诗咏不断,以清廉的节操和儒雅的风度闻名于世。在晋惠帝时期,他担任过太子中舍人和中书侍郎等职。当洛阳陷落,他带领上千户人家避难于鲁地的峄山,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

3、郗鉴(269-—339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书法家、将领, 御史大夫 的玄 。少年时孤贫,但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以清节儒雅著名,不应朝廷辟名。晋惠帝时曾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洛阳陷落后,聚集千余家,避难于峄山。

4、郗鉴工于书法,现有《灾祸帖》存于《淳化阁帖》中。原有文集十卷,今已佚。《全晋文》录其作品。

5、郗鉴(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重要将领,军事家。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郗鉴历仕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三朝,曾协助讨平晋初的王敦之乱和蘇峻之乱。生平 初仕西晋 郗鉴年少孤贫,但仍然博览经籍,即使耕作时仍不断吟咏文章,以儒雅著名。

6、司马绍暗自叹息,只好召郗鉴回建康。郗鉴不敢再违抗圣旨,收拾行装,去建康上任。途中,他要经过姑孰王敦简介,必然要拜访王敦。于是迎来了他一生中最为凶险的时刻,两人有一次杀机重重的对话。王敦问他:乐广这个人实际没有什么才能,怎么能比得上满奋呢?这句话是为了试探郗鉴,问得相当含蓄。

郗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郗鉴怎么读、郗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