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异姓诸侯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汉初分封的异姓诸侯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在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中,刘邦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分别是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韩信(韩国后人)、齐王韩信(后封楚王)、梁王彭越、燕王卢绾。不过,对于西汉初期的八位异姓王,最终的结局是六人被杀,只有两人最后得以善终。
韩王信,韩王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在张良的支持下刘邦封其为韩王。但在次年刘邦就将韩王信迁往太原,太原紧靠匈奴使韩王信的日子很不好过,加上刘邦怀疑其和匈奴勾结,韩王信最后投降匈奴。在前196年,韩王信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韩王信韩王信原本是韩襄王的孙子,在汉高祖5年,刘邦把他封为了韩王,不过在第2年的时候,刘邦又把他迁到了太原。最终韩文信也是投降的,匈奴在前196年,韩文信带兵攻打汉朝的时候,被汉朝军队斩杀。
刘邦在统一天下后共分封的异姓王八人,他们分别为齐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常山王、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他们的结局除了长沙王吴芮是善终外,其它诸侯王全部被被刘邦和吕后被杀。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下这八位异姓诸侯王。齐王、楚王韩信。
1、汉2年(前205年)11月,刘邦立韩王信为韩王,大致辖治原韩国故地,都阳翟(今河南禹县)。韩王信本名韩信,后被封为韩王。为了与同名同姓的兴汉三杰之一楚王韩信相区别,一般习惯称他为“韩王信”。韩王信是战国末年韩国国王韩襄王的庶孙,他身材高大,英武伶俐,从小就胸怀大志。
2、赵王张耳。汉4年(前203年)11月,刘邦立张耳为赵王,大致辖治原赵国故地,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第二年秋天,张耳病死。张耳死后其子张敖袭赵王,并娶刘邦之女鲁元公主为妻,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贬爵宣平侯。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张敖去世。
3、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即皇帝位于汜水,国号“汉”,中国历史上最为瞩目的一个大帝国诞生了。
4、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刘邦一开始封了七大异姓诸侯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和韩王信。臧荼被刘邦所杀后,燕地被交给刘邦最好的哥们卢绾,一共八个异姓王。
5、刘邦在统一天下后共分封的异姓王八人,他们分别为齐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常山王、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他们的结局除了长沙王吴芮是善终外,其它诸侯王全部被被刘邦和吕后被杀。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下这八位异姓诸侯王。齐王、楚王韩信。
1、赵王张耳。汉4年(前203年)11月,刘邦立张耳为赵王,大致辖治原赵国故地,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第二年秋天,张耳病死。张耳死后其子张敖袭赵王,并娶刘邦之女鲁元公主为妻,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贬爵宣平侯。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张敖去世。
2、赵王张耳。汉4年(前203年)11月,刘邦立张耳为赵王,大致辖治原赵国故地,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第二年秋天,张耳病死。淮南王英布。前196年,英布反叛失败后,跟随吴臣的使者来到番阳(今江西波阳),结果在农舍中被人轻易杀死。最后,英布的头颅被人送往长安报捷请赏。楚王韩信。
3、赵王张耳。汉4年(前203年)11月,刘邦立张耳为赵王,大概辖治原赵国旧地,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第二年秋季,张耳病死。张耳死后他的儿子张敖袭赵王,并娶刘邦之女鲁元公主为妻,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贬爵宣平侯。吕雉六年(公元前182年),张敖过世。
关于异姓诸侯王和汉初分封的异姓诸侯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