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诞(375-413年),字茂世,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末年官员,东晋丞相王导曾孙,祖父是后将军王恬,其父王混过继了给王恬兄王悦为其后嗣。王诞早年曾依附司马元显势力,任琅琊内史,元显败后遭流放。卢循叛乱,将其放回建康后成为刘裕爪牙,屡次随军。
王诞: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丞相王导的曾孙、即丘子王恬之孙、王混之子,袭爵雉乡侯,历任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
隆安四年(400年),司马元显以后将军开府,就任用王诞为其功曹。不久王诞迁尚书吏部郎,后又任后军长史,领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又转任龙骧将军、琅邪内史,仍任后军长史。当时王诞巴结司马元显的宠臣张法顺,故此亦得司马元显宠待。
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迁骠骑大将军,王诞亦随其改任骠骑长史,同时,司马元显下令讨伐荆州刺史桓玄,并有过尽诛桓氏子弟的打算,不过王诞就坚称表兄弟桓脩等人与桓玄志趣不同,故令司马元显打消念头。同年,桓玄率军进攻建康,打败了司马元显等,并诛杀了元显及谯王司马尚之、张法顺等人,当时王诞原本亦要被杀,但因为桓脩为其向桓玄求情,于是改为流放至广州。
元兴三年(404年),卢循率众攻下广州治所番禺(今广东广州市)生擒了广州刺史吴隐之,并自称平南将军,摄广州事。及后,卢循任用王诞为平南长史,甚为礼待。次年卢循向东晋朝贡,东晋朝廷亦权宜地任命其为广州刺史,王诞思归,于是就以自己不是军人,留在卢循身边没用,自请北归,并允诺会回报其恩德,卢循于是听从,让他回建康。当时刘裕亦要卢循送还吴隐之,卢循不肯,王诞则以昔日孙策让华歆入朝许都之事,说一地容不下两个首长,请卢循放行,最终王诞与吴隐之一同返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王诞回朝后先获授员外散骑常侍,但未拜即便因刘裕所请而任其太尉咨议参军,后又转长史;王诞在职都尽心协助刘裕,日夜不懈,故亦很得刘裕倚仗。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北伐南燕,王诞亦随军,领齐郡太守。
义熙六年(410年),卢循乘刘裕领兵在外起兵进攻建康,刘裕在灭南燕后不久就班师援救建康。至七月卢循撤离建康附近,在不久前大败给卢循的刘毅自请追击,然而王诞却密告刘裕说不要让经已因败战而力量衰败的刘毅有立功的机会,故刘裕最终决定亲率大军进击,终大败卢循,次年卢循叛乱亦被平定。
义熙七年(411年),王诞任吴国内史。
义熙八年(412年),刘裕出兵讨伐荆州刺史刘毅,当时王诞正因母亲去世而服丧,刘裕则授其辅国将军,王诞当时辞让将军号,以黑色丧服随军。任建康留府的诸葛长民在刘裕消灭刘毅后并不安心,更有作乱的打算[2],而王诞却自请率先回建康。刘裕知诸葛长民有异心,担心王诞先回会有危险,然而王诞则认为自己受刘裕亲待,自己轻身独返能令诸葛长民稍得安心。刘裕称许其勇气及得上孟贲和夏育并让他先回去。
义熙九年(413年),王诞去世,享年39岁,后获追封作唐县五等侯。
其子王诩,曾官宋国世子舍人,早卒。
王诞年轻有文才,其堂叔王珣曾为晋孝武帝作哀策,但就因为有一句写不出而久久不成。但王珣给王诞看后,王诞却拿笔为他作了那一句,王珣也觉得十分好,于是采用。
【原文】
王诞,字茂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兄也。祖恬,中军将军。父混,太常。诞少有才藻,晋孝武帝崩,从叔尚书令珣为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诞揽笔便益之,接其秋冬代变后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珣嗟叹清拔,因而用之。袭爵雉乡侯,拜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
隆安四年,会稽王世子元显开后军府,又以诞补功曹。寻除尚书吏部郎,仍为后军长史,领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龙骧将军、琅邪内史,长史如故。诞结事元显嬖人张法顺,故为元显所宠。元显纳妾,诞为之亲迎。随府转骠骑长史,将军、内史如故。元显讨桓玄,欲悉诛桓氏,诞固陈修等与玄志趣不同,由此得免。修,诞甥也。及玄得志,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又言修等得免之由,乃徙诞广州。
卢循据广州。以诞为其平南府长史,甚宾礼之。诞久客思归,乃说循曰:“下官流远在此,被蒙殊眷,士感知己,实思报答。本非戎旅,在此无用。素为刘镇军所识,情味不浅,若得北归,必蒙任寄,公私际会,思报厚恩,愈于停此,空移岁月。”循甚然之。时广州刺史吴隐之亦为循所拘留,诞又曰:“将军今留吴公,公私非计。孙伯符岂不欲留华子鱼,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于是诞及隐之并得还。
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卢循自蔡洲南走,刘毅固求追讨,高祖持疑未决,诞密白曰:“公既平广固,复灭卢循,则功盖终,勋无与二,如此大威,岂可余人分之。毅与公同起布衣,一时相推耳。今既已丧败,不宜复使立功。”高祖从其说。七年,以诞为吴国内史。母忧去职。高祖征刘毅,起为辅国将军,诞固辞军号,墨绖从行。时诸葛长民行太尉留府事,心不自安,高祖甚虑之。毅既平,诞求先下,高祖曰:“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高祖笑曰:“卿勇过贲、育矣。”于是先还。九年,卒,时年三十九。以南北从征,追封作唐县五等侯。
【翻译】
王诞,字茂世,琅邪临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堂兄,他的袓父王恬,任中军将军。父亲王混,曾任太常。
王诞年少时就有才华文采,晋孝武帝去世,王诞的堂叔尚书令王珣作哀册文,写了很久都没有完稿,对王诞说:“还差一个叙述时节景物的句子。”随即拿出稿本给王诞看。王诞抓起笔来就添上,接着文稿中“秋冬代变”的句子之后道:“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王珣赞叹文辞清秀挺拔,因而加以采用。王诞承袭爵号雉乡侯,官拜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
隆安四年(400),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开后军府,又将王诞补为功曹。不久任尚书吏部郎,仍为后军长史,领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任龙骧将军、琅琊内史,长史之职如故。王诞结交侍奉元显的嬖人张法顺,因而也为元显所宠幸。元显纳妾,王诞为他亲往迎接。随军府转任骠骑长史,将军、内史如故。元显讨伐桓玄,打算把桓氏全部诛灭,王诞一再述说桓修等与桓玄志趣不同,桓修因此得以免罪。桓修是王诞的外甥。等到桓玄得志时,王诞将被处死,桓修替他陈言请求,又陈言桓修等得以免害的原由,桓玄才把王诞调到广州。
卢循割据广州以后,让王诞担任他的平南府长史,颇以宾客之礼相待。王诞久居在外,想回家乡,就说服卢循道:“下官流放在此,得到您特别的关照,士人感附知己者,的确想报答您。只是我原本不是军人,在这儿没有什么用处。我一向与刘镇军结识,情谊不浅,如能回到北方,必定会得到重用,公私两便之际,再图报答您的厚恩,这远远胜过留居在此,白白地浪费了时间。”卢循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当时广州剌史吴隐之也被卢循扣留,王诞又说:“将军现在留住吴公,于公于私都有所失策。当年孙伯符难道不想留下华子鱼,只是因为一个地方容不下两位统治者罢了。”于是王诞和吴隐之一起得以反回。
王诞被任命为员外散骑常侍,没有就职,刘裕向皇上请求任命他为太尉谘议参军,转任长史。王诞尽心侍奉,白天黑夜不懈怠,刘裕很倚重他。北伐广固时,领齐郡太守。卢循从蔡洲往南逃,刘毅坚决要求追击,刘裕犹豫而未作决断,王诞秘密禀告说:“明公现已平定广固,如果再剪灭卢循,您的功勋将超过三皇五帝,举世无双,像这样大的威德,怎么能让别人分享。刘毅与您同是平民出身,他只是暂时推重您罢了。既然他现在已经失败受损,不应再让他立下大功。”刘裕听从了他的意见。义熙七年(411年),任命王诞为吴国内史。因母亲的丧事而离职。刘裕讨伐刘毅,征聘王诞为辅国将军,王诞坚决辞去将军称号,穿黑色丧服随军前行。当时诸葛长民代行太尉留府事,心中很不安,刘裕对此甚为忧虑。平定刘毅以后,王诞请求先下京都,刘裕说:“长民好像有自疑之心,你怎麽能就去呢?”王诞说:“长民知道我得到您的器重,如今我单身独往,他一定认为太平无事,这样才可以稍微稳定他的心意。”
刘裕笑着说道:“你真是比战国时的孟贲、夏育还要勇敢。”于是王诞一人先回京都。
王诞在义熙九年去世,当时三十九岁。因跟随刘裕南北征战之功,追封为作唐县五等侯。
王仁
┃
王融
┃
┃
王裁
┃
王导
┣━━━━┳━━━┳━━━┳━━━━┳━━━┓
┣━━━━┳━━━━━┓
王混 王浩 王女宗(桓冲之妻)
┃
王诞
┃
王诩
注:参考《琅邪王氏世系演变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