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应詹

应詹

应詹(《宣和书谱》误作詹思远)(274年—326年9月8日),字思远。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东晋时期将领、书法家。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应璩之孙,应玚侄孙。

最初为公府辟命,迁太子舍人。被赵王司马伦任为征东长史,司马伦被诛后坐免,又被成都王司马颖辟为椽,被祖舅刘弘请为镇南长史,迁南平太守。历任假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假督五郡军事,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金银珠宝,一无所取,唯取图书,任内颇受百姓爱戴。后被晋元帝司马睿拜为建武将军,又监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颍阳乡侯,迁益州刺史,再拜后军将军,外出补任吴国内史,因公事免职。

后被刘隗请为镇北军司,加散骑常侍,累迁光禄勋。王敦攻建康时,晋明帝以应詹为都督前锋军事、护军将军、假节。王敦之乱平定后,因功封观阳县侯,又迁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咸和元年(326年)七月二十五日(9月8日),应詹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追赠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烈侯。

应詹有文集三卷(《隋书经籍志》作五卷)。应詹工于书法,他的书法真率天然。擅长章草,对藁草有高深的理解。

概述图片来源:

人物生平

质素弘雅

应詹幼年时便成为了孤儿,得到祖母的抚养。应詹十几岁时,祖母又过世了,他在守丧期间,身体憔悴哀毁,需要拄杖才能起身,便以孝顺而闻名。应詹家中很富有,他年纪又小,就请族人与自己一起居住,把财产交给他们,就像对至亲的人一样,世人都惊讶于他的与众不同。他年轻时就已很出名,他的性格宽宏雅正,他人虽然时有冒犯他而他却不与人计较,以研习文章而为人所称颂。司徒何劭见过他后说:“这个人是个君子啊!”

最初被公府征辟,担任太子舍人。被赵王司马伦任命为征东将军长史,司马伦被诛杀后,应詹也被牵连罢免。又被成都王司马颖起用为掾属。当时骠骑将军从事中郎诸葛玫背弃长沙王司马乂到邺投奔司马颖,大谈司马乂的过错。诸葛玫浮躁而有才辩,临漳的士人都去归附他。应詹与诸葛玫是旧交,他感叹道:“诸葛成林,怎么像乐毅那样不忠诚呢!”终究没有见他。诸葛玫听到这话后非常惭愧。

协理荆南

镇南大将军刘弘,是应詹的祖舅,请他担任自己的长史,并对他说:“你器识宏大深远,以后应该在荆南一带取代老夫了。”接着,托付他军政大事。刘弘在汉南的功业,有应詹的功劳。后来调任南平太守。

公元305年(永兴二年),陈敏叛乱,引兵想要西上,刘弘将南蛮校尉之职授予前北军中候蒋超。亲自统领陶侃、苗光等人屯于夏口。又派治中何松统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之兵,屯驻巴东,为益州刺史罗尚的后继。再加应詹为宁远将军,督三郡水军,作为蒋超的后援。

安定郡境

王澄任荆州刺史时,暂命应詹督管南平、天门和武陵三郡军事。当洛阳被刘曜攻破时,应詹撩起袖子痛哭流涕,劝王澄派军支援,王澄就让应詹写发兵檄文,应詹下笔便成,檄文豪壮激越,众人看了都情绪激动,但终究没有前往救援。此时,天门、武陵的少数民族纷纷造反,应詹率军讨伐将其降服。当时政令不一,少数民族都心怀不满,共同谋划发动叛乱,应詹召集了他们的首领,破铜卷与他们订立盟约,当地夷人都对应詹心悦诚服,好几个郡都因此获得安宁。当时天下大乱,只有应詹治下仍能保持安定。百姓作歌称颂他说:“乱离既普,殆为灰朽。侥幸之运,赖兹应后。岁寒不凋,孤境独守。拯我涂炭,惠隆丘阜。润同江海,恩犹父母。”

深得人心

征南将军山简又暂命应詹督管五郡军事,当时爆发了杜弢起义,杜弢军进攻应詹治下之郡,应詹率军力战将其击破。不久后联合陶侃在长沙大破杜弢,截获金银财宝无数,应詹一无所取,只把图书整理起来,众人无不赞叹。琅玡王司马睿任命应詹为建武将军, 王敦又推荐应詹监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颍阳乡侯。

陈郡人王冲占据了荆州,素来仰慕应詹的名声,想请他来担任刺史,应詹认为王冲没什么才德,不肯接受,于是返回南平,王冲也不生气,他就是这样的得人心。应詹后来迁任益州刺史,兼领巴东监军,他离开南平时,士庶百姓都拉着车子哭着不让他走,如同眷恋自己的亲人一样。

上陈时政

不久,被任命为后军将军,应詹对时政提出建议,认为“今大荒之后,制度改创,宜因斯会,厘正宪则,先举盛德元功以为封首,则圣世之化比隆唐虞矣。”又上疏说:“自元康(291年-299年)年间以来,轻视典籍,崇尚道学,把玄虚弘放视作平达,把儒术、清俭看作鄙俗,如今应当尊崇和奖掖儒官,来革新风俗教化。”司马睿很是看重他的才能,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又出任吴国内史,因公事被免职。

镇北将军刘隗出镇合肥时,任命应詹为镇北军司,又加职散骑常侍,经屡次升迁任光禄勋。应詹因为王敦专制、四处树立威信,所以他在任上只是讽刺讥笑,并不表明自己的倾向。

助平王敦

等到王敦命王含等率军逼近建康时,晋明帝司马绍向应詹问计。应詹表情严肃情绪激昂的说:“陛下应发出君王的威严,臣等当全副武装作为前驱,希望凭借宗庙之灵,不战而胜。如其不然,王室必危。”明帝任命应詹为都督前锋军事、护军将军、假节,又都督朱雀桥南。叛军从竹格渡江,应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率军将其击败,斩杀叛军将领杜发,斩首数千级。公元324年(太宁二年),王敦之乱平定后,应詹受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又赐绢五千匹。应詹上疏辞让,明帝不许。

出镇江州

同年十月,又改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应詹将要出镇时,上疏认为应该任用人才,并分派官员巡查郡国、检举不法。又建议严格执行旧时的降职制度,还针对地方提出了一些意见。

当时王敦之乱刚刚平底,人心未安,应詹抚慰怀柔,众人无不悦服,百姓都依赖他。

公元326年(咸和元年)七月二十五日(9月8日),应詹逝世,享年五十三岁。被追赠为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号烈,以太牢礼祭祀。临终时,仍然不忘国家,给陶侃去信,望他能“竭节本朝,报恩幼主”。

历史评价

百姓歌曰:乱离既普,殆为灰朽。侥幸之运,赖兹应后。岁寒不凋,孤境独守。拯我涂炭,惠隆丘阜。润同江海,恩犹父母。

何劭:君子哉若人!

刘弘:君器识弘深,后当代老子于荆南矣。

王隐:为人弘长有淹度,饰之以文才。

窦臮:思远则稿草悬解,笔墨无在。真率天然,忘情罕逮。犹群雀之飞广厦,小鱼之戏大海。

房玄龄:① 应詹行业聿修,文史足用,入居列位,则嘉谋屡陈;出抚籓条,则惠政斯洽。② 卓临南服,詹莅西州。政刑克举,威惠兼修。应嗟运促,甘毙疑留。

范成大:性质素弘雅,以学艺文章称。

轶事典故

永嘉之乱时,京兆人韦泓的亲人都因饥荒而死,韦泓从异乡来到洛阳,他很久以来都听闻应詹的名声,于是前来归附应詹。应詹于他同甘共苦、情同兄弟。韦泓随从应詹数年,应詹为他寻找妻子、建置居所,并像元帝推荐他,元帝立即起用韦泓。韦泓此后官至少府卿。韦泓受应詹接济生活及推荐为官的恩惠,应詹去世后,韦泓马上制作了朋友所着的丧服,直到墓上有了新草才停止哭泣,追慕古时候赵氏祭祀程婴、杵臼的节义,终身祭祀应詹。

文献记载

《世说新语》

《晋书·卷七十·列传第四十》

《资治通鉴》

《两晋演义》

亲属成员

高祖

应奉,字世叔,官至司隶校尉。

曾祖

应劭,字仲远,东汉末年学者,官至军谋校尉。

祖父

应璩,字休琏,官至侍中。

父亲

应秀

后代

应詹有二子:

应玄,世袭应詹观阳县侯,官至散骑侍郎。

应诞,应玄之弟,有器干,历任六郡太守、龙骧将军,死后追赠冀州刺史。

个人作品

应詹工于书法,他的书法真率天然。擅长章草,对藁草有高深的理解。《宣和书谱》称其书法“作章草字肥,整整斜斜,直有晋人风度。世之论字者多病肥瘦,而不知肥之病在于剩肉,瘦之病在于露骨。肥不剩肉,瘦不露骨,则于佳处自初不相妨也。若以俗子为之,则肥亦;病,瘦亦病,此深不知书者。所以昔人于师资形容之际,或得其骨,或得其肉,不闻偏胜者良有以耳。如思远者,字虽肥而气古,书虽章而法完,一所谓得肉而善学者也。虽然语古,作者亦几何哉!”收录有其章草《清佳帖》。

应詹有文集五卷(《隋书经籍志》作五卷,《唐书经籍志》作三卷),又著有《沔南故事》三卷(《隋书经籍志》)。

《全晋文》收录有《上表请兴复农官》、《上疏陈便宜》、《上疏让封观阳侯》、《为江州临行上疏》、《启呈杜弢书并上言》、《荐韦泓于元帝》、《疾笃与陶侃书》。

相关遗迹

六和塔

应詹逝世后,他的后人在杭州钱塘江畔建造六和塔(寓意吉祥、如意、致和)纪念他。

应詹墓

应詹墓位于浙江永康芝英,2006年应詹后人在灵岩重建应詹墓,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为之亲笔题写“重建应氏南宗始祖詹公墓志”。

上一篇
司马攸

下一篇
扶余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