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河西节度使(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出行图)

今天给各位分享河西节度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出行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河西节度使的复置

1、自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东进,曾兵临长安城下,后遂以六盘山为界,以西为吐蕃所有,原河西节度使撤销。公元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被杀,吐蕃陷入内乱之中,敦煌一带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在张议潮带领下驱逐吐蕃驻军,并向东向西进军,一度收复了河西一带的唐朝故土,在入朝后被授予河西等十一州观察处置使。

2、自安史之乱结束后的动荡时期,吐蕃趁机扩张势力,曾逼近唐朝首都长安。战争结束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边界线被重新划定,河西地区(包括现今甘肃西部)被划归吐蕃管辖,原有的河西节度使职位被撤销。公元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遇刺,吐蕃国内陷入混乱。

3、河西节度使是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唐玄宗时,作为十大节度使之一。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余势力。

河西节度使历任节度使

1、历史上,河西地区曾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掌管着归义军节度使的职务,对当地的政权产生了深远影响。张议潮在公元848年(或851年)至867年期间担任此职,他的领导为那段时期带来了稳定。继他之后,张淮深在867年至890年期间接任,继续领导着归义军节度使的职责。

2、贺拔延嗣在711年至714年担任河西节度使。郭虔瓘在714年至720年接任此职。杨敬述在720年至721年期间掌管。王君chuo在721年至723年期间执掌河西节度使之位。张敬忠在723年至727年期间任职。李嗣直在727年短暂地担任此职。萧嵩在727年至729年期间担任河西节度使。牛仙客在732年至737年期间掌控。

3、但来瑱尚未赴任,九节度使兵败相州,皇帝改任杨志烈为河西节度使,改任来瑱为陕虢节度兼潼关防御团练镇守使)来瑱 759年 (《新唐书》记载来瑱,“乾元二年,徙河西。

4、河西节度使在盛唐时期起源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当时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兼河西节度使,负责抵御吐蕃和突厥的侵扰,其治所位于武威郡(今甘肃武威),管辖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和西州等七州。

5、河西节度使于开元二年兼陇右群牧都使、本道支度营田等使。开元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任朔方节度使的牛仙客“兼关内道支度兼管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副大使,兼采访处置使、群牧都使、监牧度支营田闲厩宫苑五坊等使”。至天宝年间,节度使几乎囊括边州所有军、政、财、监大权。

河西节度使的历史

河西节度使在盛唐时期起源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当时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兼河西节度使,负责抵御吐蕃和突厥的侵扰,其治所位于武威郡(今甘肃武威),管辖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和西州等七州。

五代时,河西地为回鹘、党项分占,唯有凉州、甘州、瓜州、沙州常遣使进贡。瓜沙二州是归义军辖地,中间有甘州隔开,只有凉州较靠近中原。梁太祖时曾以灵武节度使兼领河西节度,而观察甘、肃、威等州。然而徒有其名,凉州人民自立守将。

河西节度使是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唐玄宗时,作为十大节度使之一。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余势力。

历史上,河西地区曾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掌管着归义军节度使的职务,对当地的政权产生了深远影响。张议潮在公元848年(或851年)至867年期间担任此职,他的领导为那段时期带来了稳定。继他之后,张淮深在867年至890年期间接任,继续领导着归义军节度使的职责。

节度使成为正式职衔始于唐睿宗景云二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之时,玄宗开元、天宝之际,为了御边的需要,缘边陆续设置了安西、北庭、河东、河西、朔方、范阳、平卢、陇右,剑南节度使和岭南五府经略使。

哥舒翰在753年至756年担任河西节度使,直至重要历史时期。王思礼在756年接替哥舒翰的部分职务。周泌在756年至757年期间担任。丰王李珙在756年也有过短暂的节度使经历。来瑱在757年至759年期间执掌。杨志烈在759年至764年期间担任。最后,杨休明在764年至766年期间担任河西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复置

1、自安史之乱结束后的动荡时期,吐蕃趁机扩张势力,曾逼近唐朝首都长安。战争结束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边界线被重新划定,河西地区(包括现今甘肃西部)被划归吐蕃管辖,原有的河西节度使职位被撤销。公元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遇刺,吐蕃国内陷入混乱。

2、自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东进,曾兵临长安城下,后遂以六盘山为界,以西为吐蕃所有,原河西节度使撤销。公元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被杀,吐蕃陷入内乱之中,敦煌一带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在张议潮带领下驱逐吐蕃驻军,并向东向西进军,一度收复了河西一带的唐朝故土,在入朝后被授予河西等十一州观察处置使。

3、河西节度使是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唐玄宗时,作为十大节度使之一。晚唐以后复置的河西军,是作为唐末五代时凉州一带的官军残余势力。

4、开元二十一年(733),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为十五道采访使。复于边地置十道节度使、经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五府。

5、唐武德二年复置,设河西节度使。唐天宝元年改武威县,甘源元年改名凉州。唐朝后期,被吐蕃占领。宋天圣六年,元昊攻取凉州,置西凉府。根据Vo汉代文献中没有关于益州的记载。从名称和级别分析,应该是一真郡,即宣化府,是西夏的一个高级行政区。,用以证明任晓时又名一真郡。这里的绿洲面积大,经济繁荣。

6、沙州即自汉至隋的煌郡,唐初改名为沙州,下辖煌﹑寿昌二县,州治煌(今甘肃敦煌县城西)。沙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口。唐在沙州城内驻有豆卢军四千三百人,隶属于河西节度使(驻凉州)。

河西节度使朔方军兼领河西节度

在唐朝末年至五代时期,河西地区的重要军事管理职务——河西节度使,其领导权在多位将领之间交替。首先,从开平元年(907年)开始,韩逊担任此职,他的任期持续到干化四年(914年),为河西节度使的初期阶段奠定了基础。

王晙针对当时河曲降户“却逃者甚众,南北信使,委曲通传,此辈降人,翻成细作”的情状,并预言他们即将“来逼军州,虏骑凭凌,胡兵接应,表里有敌”的发展趋势,唐军将会陷入“进退无援”的困境,最后还请求朝廷诏令“朔方军盛陈兵马,告其祸福”,并将这些降户“分配淮南、河南宽乡安置,仍给程粮,送至配所”。

年(开元十一年)正月,唐玄宗北巡,改并州为北都太原府,任命王晙为吏部尚书兼太原府尹。四月,王晙接替张说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金紫光禄大夫。五月,王晙又兼任朔方军节度大使,统领河西、陇石、河东、河北诸军。同年十一月,唐玄宗到南郊祭天,让王晙回京参加大典。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启用,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郭子仪收复静边军,斩杀叛将周万顷。又在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于是收复云中、马邑,开通东陉关,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郭子仪武举中第入仕从军,官升九原太守,中央朝廷的六部官吏未重视他,玄宗皇帝李隆基还不一定知道这人。若是知道后面发展的事,一定会提拔起来重用。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被拜为朔方节度使,领朔方军东讨安史叛军。连战连胜,击破史思明数万军队,收复河北河东地区。

唐朝,天宝年间河西节度使辖区

1、在天宝年间,唐朝的军事体系中设有多个节度使,各负责不同的边境防御和管辖区域。以下是部分节度使的职责和管辖区域:范阳节度使,由裴宽、安禄山担任,管辖奚、契丹,治所位于幽州(当时称为范阳郡),统辖经略军、静塞军等八支军队,兵员总数达九万一千四百人。

2、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设立了河西节度使,当时管辖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一共七个州,但次年(712年)就设立了北庭节度使,将河西节度使辖区最西端的伊州、西州划归其管辖,此后河西节度使就不再领有这两个州,因而天宝年间河西节度使辖区只包括凉、甘、肃、瓜、沙这五个州。

3、至天宝年间,节度使几乎囊括边州所有军、政、财、监大权。因边疆联防需要,常使一人兼摄数镇。如朔方与河东邻近,节度使常由一人兼领。开元二十六年牛仙客以朔方节度使兼河东节度副大使。陇右和河西毗连,开元二十六年李林甫以陇右节度副大使兼河西节度使。天宝五载以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兼河西节度使。

4、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设置了十大节度使,可以更便于保卫大唐边疆地区。十大节度使分别是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岭南五府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出行图、河西节度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