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吴金鼎(吴金鼎班在山东大学的知名度)

今天给各位分享吴金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吴金鼎班在山东大学的知名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吴金鼎的简介

1、吴金鼎著名考古学家,安丘县宋官疃乡万戈庄人。早年毕业于齐鲁大学,继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爱上考古工作。后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攻读考古学。其间,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安阳后岗等著名历史遗址的发掘。1933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

2、简介: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3、中央研究院,民国时期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其辉煌成就世界瞩目,开创了“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局面。这本书以中研院从组建到迁往台湾的历史为线索,讲述了蔡元培、傅斯年、陶孟和、陈寅恪、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吴金鼎、夏鼐、曾昭燏、游寿、胡适等知识分子,为学术自由与进步付出的努力。

4、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他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断层上,发掘出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这引起了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专家的高度重视。

吴金鼎考古评价

他被誉为最有成就的现代考古学家之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吴金鼎的著作不仅解决了当时考古学界关于中国文化起源的争论,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综上所述,吴金鼎一生致力于中国考古学研究,尤其是新石器文化的研究。他的贡献包括对龙山遗址的发现及城子崖的发掘,对中国史前陶器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对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开拓。

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字禹铭,出生于1901年,景芝镇万戈庄人,对考古充满热情。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时,他投身考古工作,并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深研考古学。

吴金鼎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人物,他以发现山东龙山黑陶文化而知名。1928年,吴金鼎在山东省章邱县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一个遗址,即龙山镇以东武原河畔的“城子崖”台地。经过研究,他意识到这个遗址自成一文化系统,与中原及西北的彩陶文化存在差异。

吴金鼎生平经历

1、年,吴金鼎激于爱国的热诚,加入军事委员会,任四川新津美国空军第2招待所主任。1946年,吴金鼎在重庆参加教育部召集的全国各大学复员会议,并应母校齐鲁大学的邀请,返回济南,主持学校复员之事,直至去世前再没机会参予田野考古工作。

2、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

3、年,考古学家吴金鼎发现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王献唐受邀参与勘查工作,并与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等共同领导遗址的发掘,还成立了山东古迹研究会,对山东其他遗址进行了普查和小型发掘,为山东考古工作奠定了基础。1940年,他受聘担任国史馆总干事,兼任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撰写出多部考古著作。

吴金鼎的考古经历

吴金鼎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人物,他以发现山东龙山黑陶文化而知名。1928年,吴金鼎在山东省章邱县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一个遗址,即龙山镇以东武原河畔的“城子崖”台地。经过研究,他意识到这个遗址自成一文化系统,与中原及西北的彩陶文化存在差异。

年,吴金鼎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集刊》上发表《平陵访古记》,记录其踏查龙山遗址的经过和重要的考古发现。同时在《国闻周报》上发表《斯坦因敦煌盗经事略》,揭露斯坦因盗取敦煌藏经的真相。

年春因滇缅公路吃紧,史语所由昆明迁往四川,中央博物馆、营造学社也都迁来,这三文化团组织川康古迹考察团,吴金鼎任团长,从事川康境内考古工作。此时发掘经费拮据,这是考古最艰困的阶段,吴金鼎尚能乐于处之。

他获博士学位后,于1937年回国。时值日本侵略军大举入侵,中国考古学面临极为艰难的局面。他先在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后到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

吴金鼎考古经历

1、年,吴金鼎获得博士学位回国,继续进行考古调查工作。尽管当时正值敌机轰炸,他仍与梁思永等调查了小吴门及北关外。次年,吴金鼎随史语所迁至昆明,继续考古工作。1941年春,史语所迁往四川,吴金鼎担任团长,从事川康境内考古工作。尽管发掘经费拮据,吴金鼎依然乐于接受挑战。

2、年,吴金鼎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集刊》上发表《平陵访古记》,记录其踏查龙山遗址的经过和重要的考古发现。同时在《国闻周报》上发表《斯坦因敦煌盗经事略》,揭露斯坦因盗取敦煌藏经的真相。

3、年春因滇缅公路吃紧,史语所由昆明迁往四川,中央博物馆、营造学社也都迁来,这三文化团组织川康古迹考察团,吴金鼎任团长,从事川康境内考古工作。此时发掘经费拮据,这是考古最艰困的阶段,吴金鼎尚能乐于处之。

吴金鼎的介绍

1、吴金鼎著名考古学家,安丘县宋官疃乡万戈庄人。早年毕业于齐鲁大学,继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爱上考古工作。后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攻读考古学。其间,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安阳后岗等著名历史遗址的发掘。1933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

2、吴金鼎(1901—1948) 字禹铭。山东省安丘县万戈庄人。幼年家贫,由外祖母供应上学,先后就读于安丘德育中学、潍县广文中学(今潍坊二中)和齐鲁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 (清华大学前身)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1930年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

3、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齐鲁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和图书馆主任等职。1928年3月,吴金鼎对山东章丘县龙山镇5里处的城子崖文化遗址发生了兴趣,经发掘、研究,命名为龙山文化。这一发现与命名,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4、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关于吴金鼎和吴金鼎班在山东大学的知名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