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伯矩鬲(伯矩鬲图片)

今天给各位分享伯矩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伯矩鬲图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伯矩鬲lì、太保鼎——古代青铜器名品集录

伯矩鬲和太保鼎,作为古代青铜器的杰出代表,不仅展示了西周时期的工艺水平,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它们是那个时代艺术和生活紧密结合的见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揭示更多历史之谜。

伯矩鬲:西周早期的艺术巅峰 在辉煌的西周早期,一件非凡的青铜器——伯矩鬲lì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51号墓中重见天日,它的存在犹如一章生动的历史诗篇。这件国宝级文物,以其精良的铸造工艺和独特的艺术设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美学。

伯矩鬲与太保鼎是古代青铜器中的名品。伯矩鬲: 出土背景: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51号墓,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杰作。 艺术特点:高33厘米,重5公斤,盖钮为两个写实的牛首背靠背,颈部装饰有龙纹,腹部有三组牛首兽面纹,共7个牛首形兽面纹,展现了西周早期的工艺美学。

从大克鼎和鸟纹三戈,我们看到族谱与权力的结合,而遂公盈则是大禹治水的最早例证。象尊象征吉祥,四虎铜镩则展现了雄风。天亡簋见证了开国盛典,伯矩鬲则透露出牛气冲天的繁荣景象。太保鼎是召公的重器,青铜调色器则是艺术的瑰宝。晋候鸟尊、折觥和班簋则记录了历史的东征与交融。

文物欣赏丨伯矩鬲

伯矩鬲盖内及器身颈内壁各铸有相同的阴文铭文“才戊辰,匮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盖内4行15字,颈内壁5行15字,属于器、盖对铭的形式。铭文释义为在某年某月戊辰这一天,燕侯赏赐给了贵族伯矩贝币,伯矩用以铸造了这件青铜鬲,以此表示对其父亲的纪念。伯矩鬲的制造工艺采用的是分铸法。

铭文四行十九字,内容记燕候赏赐伯矩贝事。此鬲装饰以平雕、高浮雕和圆雕饰相结合,使器形增强了浑厚雄丽感,在同类器中是难得见到的精品。因出土在西周燕国贵族墓地,故铭文是研究西周初年燕国历史与地理的重要资料。

I. 伯矩鬲:西周早期的艺术巅峰 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51号墓中,发现了西周早期的青铜艺术瑰宝——伯矩鬲lì。这件重见天日的国宝级文物,以其精湛的铸造技艺和别具一格的造型设计,成为研究那个时代工艺美学的宝贵资料。

在辉煌的西周早期,一件非凡的青铜器——伯矩鬲lì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51号墓中重见天日,它的存在犹如一章生动的历史诗篇。这件国宝级文物,以其精良的铸造工艺和独特的艺术设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美学。

那么今天,我们就让文物自己发声,听穿越3000年而来伯矩鬲讲故事。伯矩鬲 首都博物馆提供 寻宝仪 贝吉塔绘 大家好,我叫伯矩鬲(音丽)。提起青铜器,人们通常想到的是鼎,而提到鬲的时候,很多人,甚至不会读鬲是古代的一种炊器,通常用来煮粥。鬲也说明人类已广泛食用熟食。

伯矩鬲的鬲怎么读

1、伯矩鬲的“鬲”读作:gé。伯矩鬲是一种青铜器,其中的“鬲”字在此处代表着一种古代炊具。其读音应为gé。关于“鬲”的解释: “鬲”是一种古代烹饪工具。在中国古代,鬲常被用于烧煮食物,其形状与现代的锅相似。

2、读音为:lì 部首:鬲 笔画:10 读音及释义:lì 古代炊具,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gé 〔~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是中国河北、山东两省的界河。

3、伯矩鬲的鬲字在中文中的读音为 lì,其部首为鬲,笔画数为10。这个字源自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形状类似于鼎,但足部是中空的。同时,鬲字在某些特定语境中还被用于指代一种古水名,称为鬲津河,它是中国河北和山东两省的界河。

4、I. 伯矩鬲:西周早期的艺术巅峰 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51号墓中,发现了西周早期的青铜艺术瑰宝——伯矩鬲lì。这件重见天日的国宝级文物,以其精湛的铸造技艺和别具一格的造型设计,成为研究那个时代工艺美学的宝贵资料。

5、西周早期,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名为伯矩鬲的青铜器。这件器物的高度为30.4厘米,口径为28厘米。伯矩鬲是西周早期的代表作品,1974年在北京琉璃河251号墓出土。器物的造型独特,折沿方唇,直颈袋足,颈部饰有龙纹,装足则为牛首形。盖上饰有二相背的牛首,角翘起,两个钮为立体牛头。

西周伯矩鬲在哪个博物馆

西周伯矩鬲现在收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内,它的全名是“牛头纹带盖伯矩鬲”,它更是西周朝代刚建立起时的青铜石器。西周伯矩鬲由盖头和盖身组成,其表面的纹路、浮雕相当紧致,足以见得当时人类铸造工艺的高超。

伯矩鬲,1974年北京琉璃河251号墓出土,伯矩鬲上下铸造大大小小的7个牛头,伯矩鬲盖内及颈部内铭文相同,盖内4行15个字,颈内壁5行15字。释读为:“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乙宝尊彝”。

西周早期,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名为伯矩鬲的青铜器。这件器物的高度为30.4厘米,口径为28厘米。伯矩鬲是西周早期的代表作品,1974年在北京琉璃河251号墓出土。器物的造型独特,折沿方唇,直颈袋足,颈部饰有龙纹,装足则为牛首形。盖上饰有二相背的牛首,角翘起,两个钮为立体牛头。

伯矩鬲: 出土背景: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51号墓,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杰作。 艺术特点:高33厘米,重5公斤,盖钮为两个写实的牛首背靠背,颈部装饰有龙纹,腹部有三组牛首兽面纹,共7个牛首形兽面纹,展现了西周早期的工艺美学。

西周早期,高33厘米,口径29厘米。1975年北京房山琉璃河黄土坡村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为炊煮或盛食器,三袋足,腹作双眉翘起的兽面纹,二直耳,有盖,盖上铸相背的两个高浮雕兽面,双角弯翘起,以圆雕兽首为盖钮。铭文四行十九字,内容记燕候赏赐伯矩贝事。

伯盂的特征为圆腹、卷沿、附耳、圈足,颈部前后饰浮雕兽首,两侧饰夔首鸟身的变形夔纹,腹部饰宽叶纹,圈足上饰对角夔纹。盂内底铭文2行15字,表述伯盂为伯所造,希望子孙永远享用并视为宝物。该盂为西周早期作品,具有典型商晚期青铜器特点。

伯矩鬲——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为炊煮或盛食器,三袋足,腹作双眉翘起的兽面纹,二直耳,有盖,盖上铸相背的两个高浮雕兽面,双角弯翘起,以圆雕兽首为盖钮。铭文四行十九字,内容记燕候赏赐伯矩贝事。此鬲装饰以平雕、高浮雕和圆雕饰相结合,使器形增强了浑厚雄丽感,在同类器中是难得见到的精品。

2、在首都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中,伯矩鬲是西周初期青铜器中的杰作,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也是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班簋则展示了商周时期精湛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堇鼎也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佳作,代表了商周文化的高度。

3、这方宝玺就是“十宝”之一。西周时期的伯矩鬲。鬲为古代炊具,此为燕国贵族伯矩所属。有盖,口沿外折,方唇,束颈,直立耳,蹄足,足跟部呈袋状。

关于伯矩鬲和伯矩鬲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