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石渠阁会议,以及石渠阁会议时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综上所述,白虎观会议和石渠阁会议对于两汉经学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白虎观会议推动了儒学的神学化,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容与形式;石渠阁会议则在今文经学的传承与整理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学术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学术文化的繁荣。这两场会议共同构成了两汉经学发展的关键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白虎观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对当时经学中的文字、典章制度、师说、思想等诸方面的分歧,作一番评析,以择一定的标准,维持儒学的地位。从白虎观会议的成果—《白虎通》来看,这个目的基本上达到了。
3、总之,白虎观会议在汉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还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通过这次会议,儒家思想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皓日中天—独尊地位的确立·两汉经学·石渠阁与白虎观议经 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后,朝廷对经学非常重视,时常组织经学研讨会。如汉宣帝时曾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肖望之,大议殿中,平《公羊》、《谷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由于这次讨论中赞成《谷梁》的人占上风,于是《谷梁》学大兴。
建初四年,汉章帝根据光武中元元年的诏书,提出要简化五经的章句。永平元年,长水校尉倏樊提出建议,认为先帝的宏大事业应当付诸实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章帝召集了包括大夫、博士、议郎、郎官以及诸多学者和儒生,于白虎观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五经讨论,探讨经典之间的异同。
陈寅恪并不以这样的工作为然,在他看来,经书不应该再在共同知识库当中处于核心地位,他甚至批评当时的学界状况:“近年国内本国思想史之著作,几尽为先秦及两汉诸子之论文,殆皆师法‘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者’。何国人之好古,一至于斯也。
1、石渠阁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学术会议,但并不是一次单纯的学术会议。横向研究,应该考虑昭宣时期学术、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纵向研究,应该考虑秦汉以来的诸历史问题与石渠阁会议的联系。对它们的研究,不仅要看到它们的原因,也要重视对之后的影响。
2、石渠阁会议,也叫石渠阁奏议,是西汉宣帝刘询(算上吕后,西汉第八位皇帝)召集的一次学术会议。西汉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3、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1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儒学学派传承不同,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
4、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丞相萧何主持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未央宫。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未央宫基本建成,成为西汉的主要宫殿。新莽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称帝,以未央宫为皇宫。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火烧未央宫。
5、古罗马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 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1453年)三个阶段。罗马帝国始于公元前27年,此时是中国西汉末期的河平二年,皇帝是汉成帝。
石渠阁会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石渠阁会议时间、石渠阁会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