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本愿寺教如,以及本愿寺坊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当初在比叡山的本愿寺亲鸾上人受到中国净土宗及日本净土宗师法然的影响,独创出一派净土真宗。此宗以阿弥陀佛崇拜为教义核心,主张「他力本愿」及「恶人正机」。「他力本愿」概念认为,人无法依赖自身修持达到涅盘的永世超脱,需要有他力的协助。
2、本愿寺显如(1543年2月20日 - 1592年12月27日),幼名は茶,石山本愿寺十代法主本愿寺证如的长子。本愿寺十一代法主。由于父亲证如早亡,十一岁就继任法主。本愿寺家是一个宗教色彩极浓的战国大名。其它势力普遍都将其看成一股寺社的野势力。显如继任后致力于改变这种看法。
3、在显如圆寂后,其子准如继为法主,并在丰臣秀吉重建石山本愿寺寺内町时移居摄津天满,同年八月在当地建立阿弥陀堂,翌年八月十间四面的御影堂落成,加上丰臣秀吉赠送京都七条堀川的土地作为寺地,建成现今的京都本愿寺。
4、以血建立神圣佛土─本愿寺显如日本佛教一向宗第十一代法主。一向宗自1488年开始,便以发动暴动的手段争取领土与武士阶级抗衡,希望能将日本改造成以佛为主的佛教国家。自1500年代左右,甚至将加贺一国的武士势力完全逐出,成为“以佛治国”的政治实体。
5、文禄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本愿寺显如因中风圆寂,享年五十岁,后以三子本愿寺准如继为法主,庆长七年德川家康让在关原之战中支持东军的教如另兴东本愿寺,在常陆妙安寺建立御堂,称大谷派,与准如带领的西本愿寺一分为二,一直延续至今。
佐久间信盛被织田信长放逐之事,以往多认为因旧帐问题。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长岛一向一揆终结前,教如退出石山本愿寺,织田信长允诺派遣人质,本愿寺下属寺院仍归本愿寺,加贺在大坂退城後一并归还,寺内町人生命与居住权得以保全。战乱终止。
流放佐久间信盛的原因,通常从两个通说角度分析:一是在三方原事件中对平手泛秀见死不救,二是巩固信忠权力。不过,现在在信野吧讨论历史的环境已不再合适,因此我们在此简单探讨。在一般认知中,柴田胜家是织田家中首席家臣,但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佐久间信盛鼎盛时期的实力不逊于其他家臣。
从用人角度来说,应当是信长希望鼓励更多新人涌现,提倡用人惟才。
综上所述,佐久间信盛的失宠并非单一因素,而是权力、忠诚、能力与个人矛盾交织的结果,每一事件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织田信长的领导风格和时代背景。深入研究,我们得以窥见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历史事件的多元性。
怨恨说、野心说都是揣测之词,因为信长和光秀的关系一直到大约事变一年以前,都没有变坏的迹象。在天正8年放逐佐久间信盛父子的弹劾书中,信长曾写下”对天下表彰光秀的声誉”,在这个时候,光秀是信长最欣赏的武将一事是无庸置疑的。
最为人所知的,是他曾在桶狭间之战中,以寡兵之力在善照寺与强大的今川家大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这场战役使他得到了信长的深深信任,他甚至被委派为信长养女五德姬嫁入德川家时的安全护卫。然而,1580年8月,佐久间信盛的命运发生了转折,织田信长以十九条罪状将他流放到高野山。
1、本愿寺教如(1558~1614)俗家名:大谷光寿,本愿寺显如长子。大谷派本愿寺第十二代法主。性情刚烈,与织田信长敦睦之后仍主张彻底抗战。父亲故去后,围绕法位继承问题与弟本愿寺准如对立,最后准如根据丰臣秀吉的命令出任主持。后在德川家康的支持下,建立了东本愿寺。
2、最终,在与织田信长的长期对抗中,显如选择降服,通过与织田信长的和谈,显如在天正十年移居摄津天满,并于庆长七年德川家康让在关原之战中支持东军的教如另兴东本愿寺,在常陆妙安寺建立御堂,与准如带领的西本愿寺一分为二,一直延续至今。
3、赖廉是擅使铃木家改进的杂贺步枪的高手,而且还有很强的统帅能力。与铃木重秀合称“石山左右二将”。石山包围战中,赖廉就代替显如指挥全军守城。当时显如通过正亲町天皇调停与信长关系时所立的退出石山城一条协议也要署上赖廉的印记,可见在其本愿寺家中的威望。
4、文禄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本愿寺显如因中风圆寂,享年五十岁,后以三子本愿寺准如继为法主,庆长七年德川家康让在关原之战中支持东军的教如另兴东本愿寺,在常陆妙安寺建立御堂,称大谷派,与准如带领的西本愿寺一分为二,一直延续至今。
关于本愿寺教如和本愿寺坊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下一篇
抗清名将(抗清名将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