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华,北齐画家,擅画人物、宫苑、车马等,曾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
是北齐世祖高湛的爱臣,北齐世祖时(561年~565年)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
,据传他在壁上所画马甚至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时有“画圣”之称。北齐世祖使其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成为专门的御用画家。他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有别于顾恺之的“秀滑清丽”,他的画风影响到唐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杨子华也向被认为是牡丹圣手,苏轼面对牡丹曾发出浩叹:“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
杨子华在长安等地画了很多的壁画,但到今天都已经了无踪迹。只有一卷传为宋临的《北齐校书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氏的卷轴画。
《北齐校书图》宋代摹本,纵29.3厘米,横122.7厘米,这图卷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据宋人题跋,原为杨子华作,水墨着色,横卷,卷首画一少年侧立,捧经书阅读;一学者坐椅上执笔书写,侍从二人托纸砚;一人执书卷,身后女侍二人。中段榻上二人书写,一使侍转身与抚琴人对话,榻后女侍二人,榻侧三女侍各手持几、琴、壶而立。卷尾画二马,一人拱手执鞭,二人牵马,一位牵马人似西域人。
画中人物其神情均极生动。此图用笔细劲流动,细节描写神情精微。设色简易标美。画中人物的特征,已不同于顾、张等人的秀骨清象,人物面孔都呈鹅蛋形,与出土的娄叡墓壁画相吻合。因为他善于画壁画,所以有人把1979年出土的北齐娄叡墓的壁画推测为他的手笔。唐代阎立本评其画曰:“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 《北齐校书图》
世祖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尝画马於壁垒,夜听蹄恝长鸣如索水草。图龙於素,舒卷辄云气荣集。世祖重之,使居林中,天下号为“画圣”。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时有王子冲善棋通神,号称二绝。阎立本云:“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喻,其唯子华乎?”有斛律金像、并齐贵戚游苑图、宫苑人物屏风、黻中百戏、狮猛图并传於代。画作有隋朝官本《斛律金像》、《北齐贵戚游苑图》、《义卫出行》、《宫苑人物屏风》、《邺中百戏狮猛图》。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邺中北宣寺、长安永福寺等地都有他的壁画。
《杨子华画三首》元稹(唐)
杨画远于展,何言今在兹。依然古妆服,但感时节移。念君一朝意,遗我千载思。子亦几时客,安能长苦悲。皓腕卷红袖,锦鞲臂苍鹗。故人断弦心,稚齿从禽乐。当年惜贵游,遗形寄丹雘。骨象或依稀,铅华已寥落。似对古人民,无复昔城郭。子亦观病身,色空俱寂寞。颠倒世人心,纷纷乏公是。真赏画不成,画赏真相似。丹青各所尚,工拙何足恃。求此妄中精,嗟哉子华子。
另外,还有一些墓室壁画也体现了杨子华的绘画风格,甚至有的壁画被学者认为正是杨子华亲笔所作。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山西省太原市南郊王郭村北齐娄睿墓壁画中的出行图与陕西省三原县唐李寿墓壁画中的出行图。它们所处的时代相近,绘制风格相似,内容相同,形式相仿,酷似出于一人之手(杨子华),或者是有着师承关系的作品,至少也是北齐绘画对初唐影响所致。
娄睿,鲜卑望族,北齐外戚,戎马生涯40年(531-570),封南青州东安郡王。《北齐书·娄睿传》称他“在任贪纵”、“聚敛无厌”、“专行非法”、“纵情财色,为时论所鄙”。因为贪婪无度曾被削官免职,但很快又加官晋爵,步步高升。以后又授大将军、大司马而统领全军。又以太傅、太师兼尚书事、尚书令而成为总领帝机的重臣,是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北齐,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厚葬之风盛行。娄睿地位高,墓的建造等级也高。墓道和墓室总长达26米多,全部绘制壁画。这些作品至今大部分清晰可辨,保存完好。出行图绘制在墓道东西两壁,以组画的形式构成全图,场面宏大,气势显赫,是描写墓主生前经历的重要部分。出行图中,以西壁中层比较完整。行进中的马鞍鞯齐备,呈奔腾状、昂首扬尾、神形俱佳。马首多变化,或俯视、或仰望、或傍睨,均呈现出那种膘壮矫健,生姿勃勃的神态。这与严肃的骑士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其动者愈动,静者愈静。从而更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效果。从鞍马奔跑的动势中,似乎可听到马蹄的嗒嗒声,似乎可以看到荡起的微尘。骑士均戴黑色弁帽、黑靴、红色或白色圆领紧袖长袍,腰挎剑,手执弓背。神态炯炯,气势飞扬,呼之欲出,是北齐时期有代表性的壁画杰作。 李寿(577-630),字神通,是唐高祖李渊的从弟。隋末起兵户县,授光禄大夫。武德元年拜右诩卫大将军,封永康王,以后改封淮安王。李寿与隋将宇文化及数战未果,退依许懋功,以后又为窦建德所陷。破建德后,又跟随太宗破起义军刘黑闼?官爵屡迁。《旧唐书·淮安王神通传》:“及建德败,复授河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从太宗破刘黑闼,迁左武卫大将军。”贞观四年薨,赠司空,谥靖。李寿墓壁画规模宏大,对初唐社会作了比较全面地反映。在40多米的墓道两壁,体现了内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高超的绘画艺术水平。作者的娴熟技艺,融合了对生活的深刻认识,铸就了初唐时期少见的壁画佳作。壁画的内容和题材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战争到升平歌舞;从狩猎到农耕牧放;从仪仗到男女侍从,以及内务杂役等,对初唐社会生活现实作了直接或间接展示。壁画中最突出是代表墓主生平事迹的军阵图。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艺术造诣最高的部分。隋唐交替之际,战争频繁,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兵革不休。墓道两旁旌旗林立。从战马嘶鸣的气氛,可以想象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杀场;那铁骑欲出的气势,可以想象到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悲壮场面。历史告诉我们,这位将军,为创立大唐江山而立下汗马功劳。他与农民军交战,与隋将周旋,驰骋秦川,挥戈中原,鏖战黄河南北,战果累累,官居左武卫大将军。所以墓道两壁着重渲染了他生前的军戎之威和显赫一世的征战场面。这是李寿墓壁画中最突出的内容。 娄睿和李寿都是当代将军,朝廷重臣,死后也都享受殊勋。墓的建造,墓内壁画的绘制均为上乘,尤为突出者,皆有庞大的军阵出行图。这是墓主生前军戎生涯的真实写照。这两座墓的出行图十分相似,从章法到人物造型;从鞍马神态到画中道具;从色彩到线条,都酷似出于一人之手。这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所出现的壁画中是罕见的。这两幅规模庞大的出行图,内容和画法极为相似。比较其图中的细节,可以发现不少类同之处。鞍马的造型膘壮矫健,鞍鞯齐备,款式相同,散披的鬃毛,飘动的马尾,如出一辙。马的前胸后臀,饱满丰盈,完全相仿。细部画得也很认真而且很清晰。马的鼻孔、牙齿、舌头都很逼真,骒马、儿马的分辨也显而易见。人物的面部造型均为长圆脸孔,五官相像。骑士的服装,均为圆领紧袖长袍,蹬黑靴。唯不同者,娄睿墓出行图的骑士头戴弁帽,手执弓背。而李寿墓中的骑士戴幞头,手执四旒锦旗。这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对戎装的款式和器械、标识的使用而应变的。马的神气和勾勒技法,两者也尽相似。中锋用笔,圆润刚劲、自然飘逸,起笔落笔、铿锵有力,所表现出的质感和造型并臻完美。着色皆以黑、红、白、黄、赭施之。诸色参差使用,互相衬托,统一而和谐。
两座墓的出行图的另一共同点也很显著,前排的鞍马跃然壁上,而后排只出现骑士,没有鞍马出现,仅以前排的马代之。这种表现方法是以少胜多,而且并无欠缺之感,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这两幅出行图,如果合并组合,也很难分辨它是娄睿墓出行图还是李寿墓出行图。这种共同之点,并非偶合,它至少有三种因素可以推测。一、出于一人之手;二、作者弟子的忠实继承;三、由于北齐绘画对后人的深刻影响,而使初唐画家刻意模习其技法和章法。否则,很难达到如此统一。
这两座墓的出行图如果是一人所作,按照年代的推移,绘制两图者的年龄必然有差别。北齐政权仅维持28年。娄睿结束戎马生涯是在北齐末年,即公元570年,而李寿终年为公元630年。所以由北齐末年到唐朝初年,仅60年,因为初唐时期的李寿墓,并非李寿死后才着手建造。如果按照作者20多岁绘制娄睿墓壁画,那么绘制李寿墓壁画的年龄应不足70岁。20多岁是发挥天资的盛期,也是精力充沛之时。所以娄睿墓里的出行图显得更活泼,动势也比较大,细节描写得更加充分。而60多岁正是艺术上的成熟时期。所以李寿墓出行图相对显得比较沉稳和凝重,这也是很自然的。
综上所述,可以推测,这两座墓的出行图,有可能出于一人之手。但并不排除师承关系和后世人继承其技法和刻意模仿的可能性。无论哪一种因素,出行图,都直观地告诉我们,北齐的绘画风格和艺术造诣,都直接传入隋唐,并在此基础上向前发展。北齐国祚虽短,但绘画却颇有建树。著名画家就有杨子华、曹仲达、展子虔等10人之多,在北朝画家中也据优势。其中善画鞍马者,也当首推杨子华。《历代名画记》记载,北齐画家10人,而北周仅1人。北齐画家杨子华“天下号为画圣”。初唐画家阎立德、阎立本也曾师承北齐画家杨子华?展子虔等。阎立本曾赞誉:“自象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由此可见北齐绘画,尤其杨子华的技法,对隋唐影响之大。
娄睿和李寿都是皇家重臣,墓中壁画的作者也绝非等闲之辈,它必然是宫廷画师所为。所以图中鞍马和人物的绘制非比一般。马的神态和动势描写得惟妙惟肖。它完全可与传世的名作《洛神赋》图中的马和《照夜白》图中的马相媲美。北齐时代虽短,但绘画,尤其壁画,在艺术史上举足轻重。北齐画家杨子华犹以“鞍马人物为胜”。从北齐到初唐,以至后代数载,赞誉不绝,世称“画圣”。而娄睿地位显要,其墓室壁画绝非当时一般画工所为。似乎可以推测,其作者很有可能就是杨子华。由此可以推知,李寿墓壁画中的出行图,也有可能是杨子华或者是弟子的承袭,或者是后人的继承。“杨子华,世祖(高湛)时任直阖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尝画马于壁,夜听啼啮长鸣,如索水草;图龙子素,舒卷辄云气萦集。世祖重之,使居禁中,天下号为画圣,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所以,对娄睿这样的当朝重臣显贵,也必然是授诏后才得以绘制的。 唐《贞观公私画史》记载,邺都北宣寺、长安永福寺,皆有杨子华所绘壁画。可见唐代仍有杨子华的笔迹。所以,杨子华60岁以后还有作品是有依据的。这就不难理解李寿墓中的出行图与娄睿墓中的出行图与杨子华的渊源关系。再者,杨子华入隋与唐初,已是暮年,而阎立本兄弟生于隋,又曾师从杨子华,也极为推崇杨子华的画,据此也可推知李寿墓的出行图也有可能是阎氏所为。由于北齐绘画的影响延及后世,唐时期墓葬中的很多鞍马形象,均可追寻北齐的画迹,尤其娄睿墓中的鞍马人物形象。 中国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该墓是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室墓。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之子,武平元年(570)入葬。
壁画共71幅,无榜题,总面积200.55平方米。内容分为:①墓道、天井、甬道及墓室四壁下层,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②甬道、墓门及墓室中、 上栏,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壁画分若干小段,每段均前有导骑2人,后有群像1组,各段又相互呼应,以长卷式构图组成一幅人间生活、古代神话传说与儒道释合流一体的宏伟壮丽的画面,其手法写实,洋溢着生活气息(见彩图[娄睿墓壁画《出行图》(北齐)山西太原])。壁画继承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沿袭汉魏壁画单纯、粗犷的风格,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仪卫人物的神采和动态;晕染法运用得相当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此外壁画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突出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同时延续了汉代墓室壁画、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人间、地下的表现程式,布局和内容又受当时盛行的寺观壁画的影响,包含着南北朝晚期佛教思想因素。
娄睿壁画技艺的精湛和涉猎事物的浩繁,是衡量北齐绘画发展水准,研究北齐音乐、服饰、内廷、丧葬等礼仪制度的重要例证;亦是北朝中原地区壁画艺术的卓越代表。据史籍记载,北齐绘画成就颇高,名家辈出,曾影响隋及初唐。而从娄睿家族的显贵地位估计,壁画当出自熟悉北方戎马生活的宫廷画师之手。故有的研究者推测它可能是当时宫廷画家杨子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