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艾陵之战,以及艾陵之战吴国惨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于是,爆发了一场恶战——艾陵之战。《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吴国为“中军从王,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展如将右军。”齐国为“齐将国书将中军,高无丕将上军,宗楼将下军。”双方各用车千乘,各号称十万人马。又载:“五月克博,壬申至于嬴。”“甲戎,战于艾陵。
2、公元前484年春,鲁国与吴国因郊战失利,决定联合伐齐,以雪前耻。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这场战役被称为艾陵之战。鲁国希望通过联吴之力,对抗齐国。此时的齐军为了挽回颜面,也欲再次挑战鲁国。吴国欲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霸主地位,因此决定参战。
3、艾陵之战背景:周敬王三十五年,吴国为了称霸中原,于是联合鲁国、邾国、郯国三国的军队一起攻打齐国,并且还派了船队军师从海上对齐国进攻,却被齐国的军队所击败。第二年的春天,齐国为了报复之前各诸侯国的进攻,派兵攻打鲁国,但是被鲁国的军队所击败。
4、关于艾陵之战的准确时间有不同说法: 《史记·吴太伯世家》:(吴王夫差)七年,吴王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此人不死,必为吴患。
1、他是阖闾的儿子,在公元前495年至473年期间统治着吴国。在位期间,夫差展现出强大的军事才能,最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夫椒,即今天的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的一个地点,他在公元前494年的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国军队,随后乘胜追击,迫使越王勾践退守至会稽山。
2、吴王夫差春秋战国时吴国末代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夫差二年(前494),即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又乘胜攻入越都,迫使越王勾践退保会稽山。他不听伍子胥的劝告,与越国讲和。夫差遂率吴军北上,征伐鲁、齐等国。
3、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周敬王三十六年,吴、鲁联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南)全歼十万齐军。艾陵之战的领导人是谁?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艾陵之战的相关内容。艾陵之战的领导人是谁?吴王夫差,春秋战国时吴国末代国君。吴王阖闾之子。
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庞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也是在战争的历史上使用预备队较早的战役之一。此次战役鲁吴联军重创了齐军,削弱了齐军军队的实力,打击了齐军的士气。鲁吴联军的实力终究是大于齐国的孤军奋战,这场战役打得惊心动魄,因此艾陵之战经过更让人回味无穷。
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较大、较彻底的围歼战,同时也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早使用预备队的战例之一,此后预备队的作用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最彻底底的围歼战,同时也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早使用预备队的战例之一,此后预备队的作用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1、春秋末年,吴国与齐国争夺东方霸权的大决战终于爆发。吴王夫差征调全吴九郡共十万大军,加上越国三千越甲,总计十余万大军,沿汶水自西而东进攻,直逼齐都临淄。齐军统帅国书与田书在汶上会合,沿淄水而上。5月27日,吴齐两军在艾陵相遇,爆发了“艾陵之战”。
2、公元前484年春末,吴国与齐国争夺东方霸权的大决战终于爆发。这场战争,被称为“艾陵之战”,是春秋末年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对齐国和吴国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在艾陵之战中,吴国大军俘获齐国主帅国书及大夫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等,并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较大、较彻底的围歼战,因为在这场战役中,齐国一下子就损失了10万大军。由此,对于损失10万大军的齐国,可谓遭到了重创。不过,在艾陵之战后,吴国没有继续攻打齐国。
4、公元前484年春,鲁国与吴国因郊战失利,决定联合伐齐,以雪前耻。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这场战役被称为艾陵之战。鲁国希望通过联吴之力,对抗齐国。此时的齐军为了挽回颜面,也欲再次挑战鲁国。吴国欲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霸主地位,因此决定参战。
5、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国联合鲁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场重要的战役。艾陵之战同时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庞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也是在战争的历史上使用预备队较早的战役之一,之后这种预备队的作用也被历朝历代的兵家所重视起来。
6、因为艾陵之战是吴国举全国兵力,协同鲁国一起攻打的齐国,这一战,齐国虽败,但尚还有再战的余力,且齐国的主要兵力并不在艾陵,而是在山东一带。所以,吴国如果再继续贸然前进的话,很有可能会遭到齐国驻扎在山东一带的后续部队的强力打压。到时候,就不是吴灭齐,而是齐灭吴了。
艾陵之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艾陵之战吴国惨胜、艾陵之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