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赵肃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赵肃侯是明君还是昏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赵肃侯,嬴姓,赵氏,名语,谥号曰肃,前349年—前326年在位,赵成侯之子,史称赵肃侯。 赵肃侯即位之时,华夏大地整酝酿着沧桑巨变。自前453年三家灭智以来,韩赵魏秉承“晋阳之战”之团结,三晋相安无事。赵襄子执政期间,三晋休养生息。
赵肃侯,姓嬴,赵氏,名语,其在历史上的尊称是肃侯。他的生年为前349年,逝于前326年,是赵成侯之子,史上以其谥号赵肃侯而知名。在赵肃侯即位的时期,中原大地正经历着历史的深刻变革。自前453年智氏被韩赵魏三国联合灭亡,晋阳之战后,三晋之间的关系趋于稳定,彼此保持着和平共处。
赵肃侯,嬴姓,赵氏,名语,谥号曰肃,前349年—前326年在位,赵成侯之子,史称赵肃侯。 赵肃侯即位不久就任命其弟赵成为相邦,封安平君,兄弟二人共主国政。 赵肃侯元年,便夺取晋君所在的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将晋迁往屯留(今山西屯留南)。
1、然而,齐国在齐威王的领导下,政治清明,国力日益强盛,与魏国展开了争霸的角逐。齐国的存在,对魏、秦等国构成了重要牵制,成为赵国寻求外部支持和平衡的重要伙伴。在这种复杂而严峻的国际形势下,赵肃侯登上了赵国的王位,面临着如何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以及如何与强邻抗衡的严峻挑战。
2、赵成侯年代,《六国表》将赵武灵王元年误提了一年,因此赵肃侯在位二十四年的年数被认定为准确。继位当年(前349年),公子緤与太子肃侯争夺王位,緤失败逃亡至韩。元年(前348年),赵国夺取晋君端氏,并迁至屯留。杨宽将此事与“韩姬弑其君悼公”事件联系起来,推测此年晋国发生动乱,赵国介入。
3、公元前346年,中国历史的篇章中记录了一系列重要事件。这一年,赵国的君主赵肃侯履行了他的朝见义务,前往周天子的都城进行朝贡,以示对中央权威的尊重。这一举动发生在赵肃侯的第四年,同时也是周显王的第二十三年,展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礼数往来。在南方,魏国与韩国联手对楚国发起了攻势。
4、然而,英勇一生的赵肃侯终因年老体衰而逝世。他的葬礼成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据史书记载,当时六国共同为赵肃侯举行葬礼,这一历史性的场面彰显了赵肃侯的伟大和影响力。不仅如此,还有十万士兵一同为他送行,这无疑是对他一生贡献的最高赞誉。对于赵肃侯的历史地位,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在赵肃侯的葬礼上,六国共同为他举行葬礼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他个人品德和政治才能的极高认可。这表明了赵肃侯不仅在赵国国内,而且在其他国家也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的葬礼不仅代表了赵国一个国家的荣誉,更是象征了当时六国间的和平与团结。
赵肃侯二十四年(前326),赵武灵王赵雍的父亲赵肃侯赵语去世,魏、楚、秦、燕、齐等五个诸侯国各派锐师万人来参加会葬。实际上是各派精兵,趁赵国新君年幼之际,俟机图赵。而只有十五岁的少年赵雍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他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搞不好赵国就会在这次父亲的葬礼上被五国联军灭掉。
苏秦下山后一直希望遇到明君,但当时的那些统治者对他都是瞧不起,先是被秦惠王厌烦后被赵肃侯讨厌。后来苏秦到了燕国,终于遇到了伯乐那就是燕文侯,燕文侯对其非常重视,苏秦认为燕国应该与赵国交好。燕文侯派他出使赵国,燕赵交好。
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陵园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
关于赵肃侯和赵肃侯是明君还是昏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