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平卢节度使(平卢节度使辖区)

今天给各位分享平卢节度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平卢节度使辖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平卢节度使地位重要吗

唐朝平卢节度使地位重要。以下是关于唐朝平卢节度使地位重要性的具体说明:军事要地:平卢节度使治营州,管理大唐东北地区,治下有契丹、奚等许多重要部族。这些部族对于唐朝的边疆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平卢节度使在军事上举足轻重。

平卢唐开元七年(719年)置镇,平卢节度使治营州,管理大唐东北,治下有契丹、奚等许多重要部族,所以在军事上举足轻重,安禄山即是平卢节度使。 安史之乱期间,平卢反正。上元二年(761年),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朝义部所迫,南迁淄青(青州),从此淄青有平卢之号。

唐朝时期:唐朝设平卢节度使,最初治所在营州(今辽宁朝阳) ,后迁至青州(今山东青州)。其管辖范围涵盖今辽宁西南部、河北东北部及山东半岛部分地区,势力范围较大,在军事和地方治理上有重要地位,是当时重要的藩镇之一。 其他时期:随着历史变迁,平卢的地理概念和范围也不断变化。

开元以后,节度使不仅统辖一镇军兵,渐有兼及民政、财政和监察的趋势。如幽州(后称范阳)节度使于开元十五年兼河北支度营田使,二十年兼河北采访处置使,二十七年又增领河北海运使。

安史之乱中的十大节度使

1、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康国和突厥),治所营州(辽宁朝阳),镇抚室韦、靺鞨,防御契丹,统兵约75万,战马5500。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治所幽州(北京西南),控制奚、契丹,统兵14万,战马6500。前任裴宽。 河东节度使(安禄山),治所太原府,与朔方节度使共同防御漠北的突厥等族,统兵5万,战马4万。

2、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战役中,邺城之战尤为突出。据《新唐书》记载,当时郭子仪联合李光弼李嗣业、王思礼、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军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郑蔡节度使季广琛等九位节度使共同抗敌。

3、安禄山,是发动“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其身份在叛乱前是唐朝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接替裴宽,担任范阳节度使。在这个职位上,他控制了河北道的军政大权以及近十三万的精锐军队。

4、朔方镇共有三任节度使,分别是王忠嗣、张齐丘、安思顺。安史之乱爆发时,安思顺是当时的朔方节度使。但由于他是安禄山的堂兄,受其造反牵连,被免去节度使职务,改为郭子仪担任节度使。(安思顺后来被哥舒翰诬陷,含冤而死)陇右镇有三任节度使,分别是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

5、郭子仪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

6、史之乱的邺城之战唐朝九节度使,新旧唐书和古今的书籍中,有明显的不同。《新唐书》庚寅,郭子仪率李光弼、李嗣业、王思礼、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军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郑蔡节度使季广琛以讨安庆绪

唐朝安史之乱之前,九大战区的节度使各是何人?请一一例出.

在唐朝安史之乱爆发之前,九大战区的节度使分别是:安禄山担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思顺担任朔方节度使;王思礼担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河西节度使;封常清任安西、北庭两镇节度使;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使,节度副使为崔圆;何履光担任岭南节度使。

安禄山:其先祖是西域粟特贵族,因功受唐王朝赏封赐姓“安”。

平卢节度使是如何一步步威胁到唐王朝的?

1、安禄山在平卢长达14年的统治中,多次挑起与契丹和奚族的战争,这不仅暴露了其野心,也对唐王朝的稳定构成了威胁。安禄山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发动叛乱,率领15万兵马反于范阳(幽州)。

2、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唐军抵抗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

3、随着这种募兵制的实行,边疆开始出现尾大不掉的态势,节度使们往往拥有强大的军权,开始对中央造成威胁。当时唐玄宗设置了九位节度使,一位经略使,史称天宝十大节度使。十大节度使,下辖的兵力或有不同,少则两万左右,多则近十万。

4、长此以往,安禄山便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最后居然成为了平卢、范阳、河东三地的节度使,手握十几万大军,几乎占据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兵力。“山高皇帝远”的安禄山处理好了朝中的隐患之后,便在自己的管辖地,积极的囤积力量。

5、当时,各路节度使的军队总数接近50万,唐朝中央的军队则只有10多万人。如果仅仅拥有军队指挥权,节度使还无法威胁朝廷。但为了方便节度使指挥,唐朝中央逐步把人事任免权、财政度职权等权力,也交给了节度使。节度使逐步成为了集军政民财大权为一身的超级封疆大吏,而且没有人能够约束。

唐朝天宝年间设置了哪十大节度使?对唐朝的统治有何影响?

天宝时节度使为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剑南节度使 西抗吐蕃,南抚蛮僚,治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统辖团结营、天宝军、平戎军、昆明军、宁远军、澄川守捉、南江军及翼州、茂州、维州、柘州、松州、当州、雅州、黎州、姚州、悉州等州郡兵,管兵三万九百人。

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设置了十大节度使,可以更便于保卫大唐边疆地区。十大节度使分别是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岭南五府节度使。节度使有兵权而无财权与地方管理权,但后来朝廷逐渐失去了对节度使的控制。

节度使制度的开端,是从唐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立的缘边节度使。而天宝十节度使则是唐天宝年间设置在边陲的十个军区长官。这十大节度使分别是:范阳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临制奚、契丹,治幽州,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天宝时节度使为裴宽、安禄山。

范阳节度使,负责统治奚族和契丹地区,治所位于幽州。该节度使下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和北平军,共指挥九万一千四百名士兵。 平卢节度使,主要负责镇抚室韦族和靺鞨族,治所设在营州(柳城郡,今辽宁朝阳)。

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镇守边疆的节度使多达10个,即天宝十节度使,总兵力已经达到了50万。不过每个节度使统领的兵力数量却有很大的差别,从2万到9万多不等(岭南经略使统兵一万五),这是因为每个节度使防御的对象不一样,防御任务重的节度使统领的兵力相对就多一些。

平卢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分范阳节度使设置平卢节度使,治所在营州,统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北平军,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首任平卢节度使是裴宽,后平卢军南迁至淄青,改为淄青节度使。

平卢节度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平卢节度使辖区、平卢节度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