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总兵(总兵和提督哪个大)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总兵,以及总兵和提督哪个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一个总兵能带多少人?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1、总兵是明清时期的军衔官职,相当于现今的军长或军区司令员,其级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师级,权力十分庞大。总兵所辖兵力不固定,在和平时期,一般统率兵力在一万到三万之间,而在战时,根据实际情况,兵力可以得到扩充。

2、总兵是明清时候的官职军衔,相当于现在的军长,军区司令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师级,权利非常大。总兵辖兵员没有定数,守时统辖人数约在一万到三万之间,战时人数可以扩充,视具体情况而定。

3、总兵相当于现在军区司令。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4、古时候的总兵,相当于现代的军区司令员。 总兵是明朝时期的官名,最初是差遣名称,无固定品级。 14世纪至17世纪初,总兵逐渐成为常驻边区的武官,位阶不固定,通常由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 清朝时期,总兵的军权归文官领导,官阶定为正二品,根据驻地不同,统辖的兵力也有所差异。

清朝总兵官职有多大

清朝总兵官职是正二品,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总兵之上有提督,大概相当于军区司令,而总兵就是军分区司令员。军衔嘛,有说相当于军长的,有说相当于师长的。当然,生搬硬套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实际上,总兵在清朝的确是很大的官,正二品。

清朝总兵是正二品大员,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或者是师长的级别。清朝总兵的品级:在乾隆年间,总兵被定为正二品官员,与总督同级,而巡抚为从二品,可见总兵在清朝的官阶体系中属于较高的级别。

清初总兵无定品,乾隆年间始定品轶,为正二品,编制内的总兵只有83人,提督与总兵是汉人武官在清代能出任的最高职位。

首先,元帅是新中国用以表示最高军衔的术语。其次,清代的总兵是绿营兵的正职,官阶为正二品,受提督统辖,负责本镇的军务,亦称“总镇”。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为“镇标”。清初,总兵的官阶未定,至乾隆年间才定为现秩。

总兵辖地大致是一省中的一个地区,所以清朝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或者是师长的级别。清末练新军,定军衔时,新军一镇的统制(师长)的品秩就是比照总兵的。清朝总兵简单介绍 清朝的总兵全称一般是镇守某某地方总兵官。绿营的建制从督抚,到提督,下辖各镇总兵。

新中国的元帅一词用以表示最高军衔。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清初,总兵无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秩。

请问明朝的总兵,游击将军,参将,把总,总旗等等军官是具体神马东西?_百度...

参将是军事指挥官的一种,职位高于游击,相当于现代的师长或旅长。 游击将军是明朝设立的一种军事职务,主要负责边境防守和侦察任务,相当于现代的旅长或师长。 都司是明朝军队中的中级军官,职位高于千总,相当于现代的团级指挥官。

游击将军:负责游击作战的高级军官,通常负责策应主力部队作战,或在战略要地驻防。 都指挥:掌管一省或一州的军事指挥权,负责地方的军事组织建设和民兵管理。其下分为不同等级的指挥职务,如副都指挥等。

千总:管理约200兵士,负责1000军户(在明朝京师三大营的千总、把总,以及巡抚、总督、督师亲兵的千总、把总则是实打实的2000兵)。 游击:管理500兵,担任独立营级别的独立防区指挥官,可临时指挥2000兵。 参将:管理1000兵,担任独立团级别的独立防区指挥官,可临时指挥5000兵。

哨官:类似于连长,下辖战兵二百的指挥官,或马兵一百人,归属把总之下。明代军制:五哨为一队,五队为一营兵,五营为一镇。哨官之下为队长(五十人)、什长(十人)、伍长(五人)。事务官无品阶无定员,可临时委任,也可指定任命。一般来说武经略、提督会任命左右都督级别武官担任。

关于总兵和总兵和提督哪个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