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长孙稚

长孙稚

长孙稚(?—535年),字承业,原名冀归,魏孝文帝以他年幼就继承家业,赐名为稚,《北史》为避唐高宗李治讳称之为长孙幼。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将领、官员。司空、上党靖王长孙道生曾孙,征南大将军、上党定王长孙观之子。

长孙稚历任前将军、抚军大将军等职,封公爵。孝昌二年(526年),征伐反叛的五原人鲜于修礼时,因兵败被免职,不久因功复职,并进封上党王,又改封冯翊王,后降为郡公。北魏分裂后随孝武帝元修出关,投奔西魏掌权的宇文泰,受封太师,录尚书事,复封上党王。大统元年(535年),长孙稚去世。追赠假黄钺、大丞相、都督三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谥号文宣。

长孙稚人物生平

长孙稚袭封要职

长孙稚出身于将门世家,其曾祖父长孙道生、父亲长孙观都是北魏著名将领,长孙道生官至司空,封上党王;长孙观官至征南大将军、袭封上党王。

长孙稚六岁时,继承上党王爵位,依例降封为上党公。北魏孝文帝元宏见他年幼继承家业,故赐名为长孙稚(《北史》记载为避唐高宗李治名讳称长孙幼),长孙稚少年时期聪明敏锐并且有才华技艺,虚心敬爱士人,初任前将军。太和十七年(493年),跟随孝文帝南征,授任七兵尚书、太常卿、右将军。

宣武帝元恪即位,当时侯刚的儿子侯渊,是长孙稚的女婿。侯刚受到元叉的厚待,所以长孙稚得以骤然擢升。出任抚军大将军,兼任扬州刺史,代理镇南大将军、都督淮南诸军事。

长孙稚守卫寿阳

正光二年(521年)七月,南朝梁豫州刺史裴邃打算袭击寿阳,便暗中结交寿阳人李瓜花等人作为内应。裴邃部署好军队并约定好攻城的时间,但怕被魏军发觉,便先给北魏扬州方面送去一封书信,信中说:“北魏原来在马头设置防卫,现在听说要修筑过去的白捺城,如果这样的话,就表示你们要发起进攻,我们这边也需要修筑欧阳城,增加边境的守备,现在筑城的兵士已集中,只等你们的回信。”长孙稚和他的幕僚们商议此事,大家都说:“我们这里没有修筑白捺城的意图,应当把实情告诉他们。”录事参军杨侃说:“白捺是个小城,本来不是什么险要之地;裴邃这人很狡诈,一贯老谋深算,现在大量集结、调动军队,恐怕有别的企图。”长孙稚顿时醒悟过来说:“录事应当马上写一篇檄文送给裴邃。”于是,杨侃在檄文中对裴邃说:“你们调集兵力,想是有其他用意,为什么反而诬陷我们修筑白捺城呢?不要以为我们这里没有能人。”裴邃收到檄文后,认为北魏已经发觉他的企图,就遣散了他的军队。李瓜花等人因为错过约定时间,就互相告发检举,导致有十多家被处死。

正光五年(524年)九月,裴邃与虞鸿袭占寿春,长孙稚率兵抗击裴邃,一天之内与之交战九次,梁军后军将军蔡秀成因为迷路而没有及时赶到,裴邃作战不利只好领兵撤退。宣武帝元恪派遣行台郦道元、都督河间王元琛率军支援长孙稚。

孝昌元年(525年)正月,元琛抵达寿春,想要出兵与梁军决战。长孙稚认为当时久雨不晴不可以轻易出兵,元琛拒不听从,擅自率领五万兵士出城攻打裴邃。裴邃列出四个圆形军阵等待元琛军队前来,并指派直阁将军李祖怜前去魏军前面挑战,然后伪装败退;长孙稚和元琛出动全军追击李祖怜,裴邃的四个圆形军阵争相行动,结果魏军中伏,魏军大败,被斩杀一万多人。元琛逃进城内,长孙稚领兵在后面拦击梁军。入城后便关门固守,再也不敢出来迎战。起初,长孙稚总领强大的魏军,却长久不与梁军决战,当时下面议论纷纷,怀疑他别有用心。朝廷再派遣河间王元琛和临淮王元彧、尚书李宪等三位都督,对外声称援助长孙稚,其实是为了防范他。

长孙稚讨伐叛乱

孝昌二年(526年)正月,五原郡降户鲜于修礼等人率领北镇流民在定州的左城举事,朝廷任命长孙稚为大都督负责讨伐叛乱,令他与河间王元琛共同讨伐鲜于修礼。四月,长孙稚率领大军行至邺城,朝廷诏令解除他的行台、大都督职,以河间王元琛担任大都督,郦道元担任行台。长孙稚派遣其子长孙子裕向朝廷上奏说:“前次我与元琛同在淮南,元琛因不听正确意见而导致失败,独因我而得以保全,于是我们之间便产生了嫌隙,如今我实在难以接受他的调遣,希望朝廷给予调节。”但朝廷没有准许。长孙稚和元琛前进到呼沱(一作呼沲)时,长孙稚不想出战,但元琛不许,强迫他即刻出战。长孙稚行进到五鹿的时候,遭到了鲜于修礼的截击,元琛没有前去援救。叛军全部到达后,长孙稚的军队一败涂地,长孙稚和元琛一并获罪而被去职。

同年六月,迁居蜀地的正平郡绛县人陈双炽聚众反叛,自称始建王。朝廷复任长孙稚为代理镇西将军、讨蜀都督,前往讨伐叛军。长孙稚因接连作战有功,被授为平东将军,并且恢复了原来的爵位。后来被授任为尚书右仆射。

长孙稚入据河东

孝昌三年(527年)十月,雍州刺史萧宝夤占据长安反叛,朝廷任命长孙稚为行台前往讨伐萧宝夤。当时,长孙稚背发毒疮还没有痊愈,胡太后慰劳他说:“你的病如此严重,我本想让你静心修养,但朝廷却无人可派怎么办?”长孙稚回答说:“我应当为朝廷死而后已,哪敢不尽自己的力量呢?”当时长孙稚的儿子长孙子彦也患脚病,扶着拐杖入宫拜谢。尚书仆射元顺回头对众人说:“我们身处于庙堂高位,各任要职,朝廷危难的时候,唯独让患病的将领为我们出征,这恐怕不合适吧?”当时朝堂之上没有敢回答的人。

当时,薛凤贤在正平反叛,薛修义的军队聚集在河东,分别占据盐池,围攻蒲坂,准备东西联合,来响应萧宝夤的叛乱。孝昌四年(528年)正月,萧宝夤大军包围冯翊,但没有攻下。长孙稚的军队行进到恒农,行台左丞杨侃对长孙稚说:“昔日魏武曹操与韩遂、马超在潼关交战数日,双方相持不下,依韩遂、马超的才能,远不能与曹操相比,但是战事却很长时间没有结果,原因就在于韩遂、马超扼守住险要关口。现在叛军的守备已经很稳固了。这种局面即使是魏武曹操再生,也难以施展他的才能。您不如向北夺取蒲阪,再渡过黄河向西,进入敌人的腹地,必置叛军于死地。这样华州之围便会不战而解,潼关守敌必定顾虑后方而逃走。周围的城池也必然会随之解围,长安城便可坐而取之。如果我的计策可行的话,我愿意为您做前锋。”长孙稚说:“你的计策倒是很好,但是现在薛修义包围河东、薛凤贤据守安邑,宗正珍孙把守虞坂,无法通过,怎么能到达呢?”杨侃说:“珍孙只不过是一介武夫,因偶然的机缘得以成为将领,他只能被人驱使,哪能指挥得了别人!河东郡的治所在蒲阪,蒲阪西边靠近黄河,所辖区域大部分在郡治所的东部。薛修义率军队、百姓向西包围郡治蒲阪,他们的父母、妻儿却还都留在原来的地方,一旦听说官军到来,他们都会有内顾之忧,一定会望风披靡不战自溃。”长孙稚于是便派自己的儿子长孙子彦与杨侃一起率领骑兵从恒农北渡黄河,占据石锥壁。杨侃声言:“现在暂时停在这里等待步兵,并且看一看民心所向。”于是命令那些送来投降者的名单的人各自回到村子,并且告诉他们:“等到官军燃起三堆烽火时,你们也要燃举烽火相呼应。那些不举烽火相呼应的人,便是贼军的同党,要杀掉他们,将没收的财产犒赏军队。”于是村民们相互转告,即使内心不想投降的人也假装举起烽火,一夜之间,火光遍布数百里。围攻蒲阪的叛军不知其中原委,各自溃散逃归。薛修义也逃回老家,与薛凤贤一起请降。正月十八日,长孙稚率军攻克潼关,进入河东。

长孙稚上书进谏

当时,恰逢孝明帝元诩下诏要废除盐池税,于是长孙稚上疏说:“盐池是上天赋予的物产,况且靠近京城,正应该把它当作宝物好好守护,依据常理均衡地补给百姓。当今之时,四方多难,国家府库空虚,冀州、定州叛乱纷起,国家正常的户调绢帛无法收上来,一切全靠府库的储备,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大致估算一下盐税收入,一年之中,按绢的价值计算的话,不少于三十万匹绢的收入,这就犹同将冀州、定州这两个州置于京郊一样。现在如果再废除盐池税的话,那可就是两次失计。臣上次之所以敢违抗您的圣旨,没有先讨伐关内的贼兵,而是先径直解除河东之围,这并不是以长安为缓而以蒲坂为急,而是蒲坂一但沦陷,就会失去盐池,三军势必会缺乏粮食。上天助我大魏,这一计策果然是正确的。过去孝文帝太平之年,什么都不缺少,尚且创置盐官对盐池加以管理、保护,那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跟老百姓争利,而是担心由于利益冲突而导致社会动乱。何况当今国家财政不足,租税已经提前征收六年,户调已经折合到明年,这些都是掠取百姓私财的措施,事情出于不得已。我这就让那些管理、保护盐池的将、尉们,回去率领他们的部下,仍按往常一样征收盐税,是否废除,再听陛下以后的诏令。”不久,长孙稚打败萧宝夤的部将侯终德,萧宝夤出逃,雍州平定。

长孙稚升官封王

孝昌四年(528年)二月,朝廷授任长孙稚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尚书仆射、西道行台。

永安元年(528年)四月,孝庄帝元子攸继位,封长孙稚为上党王。不久,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冯翊王,后降为冯翊郡公。永安二年(52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升任司徒,加任侍中,兼任尚书令、大行台,仍旧镇守长安。

建明元年(530年),前废帝元恭即位后,长孙稚升任太尉,录尚书事。等到韩陵失败,斛斯椿先占据河桥,谋划诛杀尔朱氏。长孙稚进入洛阳,向前废帝报告诛杀尔朱世隆兄弟的意图。

长孙稚随迁去世

北魏孝武帝元修初年,长孙稚改任太傅,录尚书事。以拥立皇帝的功劳,另封开国子。长孙稚上奏请求改授给姨表哥哥廷尉卿元洪超的次子元恽。当初,长孙稚出生后母亲亡故,被元洪超的母亲所抚养,所以请求让爵位,北魏孝武帝准许他的请求。孝武帝西迁关中,长孙稚当时镇守虎牢,也跟随赶赴长安,授任太师、录尚书事,封上党王。

大统元年(535年),长孙稚去世,追赠假黄钺、大丞相、都督三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谥号文宣。

长孙稚主要成就

长孙稚智取潼关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十月,车骑大将军萧宝寅起兵反魏,尚书仆射行台长孙稚领兵讨伐。叛军踞潼关,围攻冯翊(今大荔)。长孙稚军到弘农(今华阴)。左丞杨侃对稚说:潼关险要,重兵驻守,不如北取蒲坂,渡河而西,入其腹地,则华山之围不战自解,潼关守兵必自顾而遁。枝节既解,长安唾手兵北渡据锥壁。长孙稚命令凡释降者各回其村。并告知:官军举三烽为号,降者需举烽相应,不降者必进击屠杀。村民闻讯暗中奔走相告。一夜之间,火光遍数百里,围城叛军不测虚实,各自逃散。薛修义、薛凤贤率部投降,长孙稚军击溃叛军,冯翊之围不战自解,长孙稚占据潼关,获全胜。

长孙稚历史评价

魏收《魏书》:①“稚聪敏有才艺,虚心爱士。”;②“炽乃早称英俊。”

李延寿《北史》:“承业少轻侠,斗鸡走马,力争杀人。”

长孙稚轶事典故

长孙稚年少时斗鸡走马,与人争斗将其杀死,躲藏在龙门将陈兴德家。后来,长孙稚了为报恩,将继室罗氏前夫之女吕氏,嫁给陈兴德之兄陈兴恩。

长孙稚家庭成员

长孙稚父祖

曾祖:长孙道生,柱国大将军、北平王长孙嵩的侄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多次率军征讨,屡立战功,官至司空、侍中等,封爵上党王,妻子孟氏。

祖父:长孙抗(《长孙儁墓志》记为长孙乌者),特进上党康王。

父亲:长孙观(《长孙儁墓志》记为长孙拔六观),征南大将军、上党定王。

长孙稚妻子

前妻:张氏,生二子长孙子彦、长孙子裕。

继室:罗氏,生三子:长孙绍远、长孙士亮、长孙季亮,罗氏大长孙稚十余岁,性格好妒,不许长孙稚有姬妾。有四个童仆因她怀疑与丈夫有染,被迫害致死。

长孙稚子女

儿子

长孙子彦(名长孙儁),以字行,官至后军大都督,谥号威襄。

长孙子裕,一说名裕,隋太常卿,平原侯。

长孙绍远,谥号献,长孙绍远精通礼乐,才华横溢,号称乐祖,死后配飨庙庭(入太庙共享祭祀)。

长孙士亮(字澄),北周刺史,义文郡公。

长孙季亮(字总),隋刺史,金紫光禄大夫,清都郡公。

女儿

长孙氏,嫁侯刚之子侯渊。

长孙稚史籍记载

《魏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北史·卷二十二·列传第十》

《资治通鉴 卷一百五十 梁纪六》

上一篇
萧暠

下一篇
贾思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