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厚(914年12月17日―934年5月24日),小名菩萨奴,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一作第五子),母为昭懿皇后夏氏,五代时期后唐第三位皇帝。
天成元年(926年),授任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天成二年(927年),改任河南尹。长兴元年(930年),受封宋王,兼任成德节度使。长兴二年(931年),加任检校太尉兼侍中,改任邺都节度使。长兴四年(933年),后唐明帝驾崩,李从厚即位于洛阳。
应顺元年(934年),潞王李从珂篡位登基,李从厚被废为鄂王,不久遇害。在位一年,时年21岁。后晋天福元年(936年),追谥曰愍皇帝。
李从厚于李嗣源在位时,原被封为宋王。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病重,本为继承人的秦王李从荣误以为李嗣源已死,为确保能够继位,遂带兵入宫,事败被杀。李嗣源不得已,召时任天雄节度使的李从厚回京。不久,李嗣源去世,李从厚继位。次年(934年),改年号应顺。
李从厚即帝位后,信任朱弘昭、冯赟等人,二人于应顺元年(934年),调动各重要节度使,准备削弱这些藩镇的实力,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恐惧,遂反,攻入京师洛阳,李从厚出逃魏州,途经卫州,遇到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石敬瑭无意救之。李从厚的亲随不满石敬瑭,抽刀要杀石敬瑭,结果反被石敬瑭的侍卫杀死。石敬瑭尽杀闵帝亲随,把闵帝安置在卫州后,不久离去。皇太后下令降闵帝为鄂王。不久闵帝为潞王李从珂派人所杀。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后,将他谥为闵皇帝。
李从厚个性仁慈,对兄弟很和睦,虽遭李从荣忌恨,却能坦诚相待,所以当时才能逃过一劫。等到即帝位后,本来与李从珂也没有过节,只是因轻易地听信周遭人的谗言,才会招来大祸。
李从厚帝讳从厚,明宗第三子,唐天祐十一年生。长兴元年封宋王,四年十王月即位,应顺元年四月被废为鄂王,旋遇害。在位一年,年二十一,晋天福元年追谥曰闵皇帝。
李从厚是明宗李嗣源的儿子,被封为宋王。在皇位继承人原本是没有什么希望的,由于李从荣叛乱,失败以后,明宗李嗣源不得不废除李从荣储君位子,而立仁慈的宋王李从厚。在李嗣源重病的时候便派人去请李从厚来继承皇位,这样一来李从厚就由一个原本跟皇位不挨边的王坐上了皇帝宝座。当然这整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李从厚都是被动的,被别人安排的。
李从厚个性仁慈,对兄弟很和睦,也就是不够狠毒,不适合在政治上过活。即位以后很想干一番如唐太宗一样的大业,但是终归是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结果权利全部落入朱弘昭、冯赟(读音 yun)手里。这两个人平时没什么本事,靠着拥立李从厚而得宠,经常在皇帝身边耍耍嘴皮取宠。朝廷的一些重臣都非常看不惯他们,于是他们心生一计,刚好这个计谋也是皇帝忧虑的东西。
他们提出了削弱藩镇势力的方法,李从厚大喜,任用他们的计谋把一些节度使互换地方,削弱他们的实力,从而让大权再次落入皇帝手中。然而,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了,就再也无法挽回。原来,此时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因为手握重权,害怕李从厚对他不放心,会遭至杀身之祸,于是索性就开始反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始讨伐中央。因为藩镇势力都被削弱,自然很有多被派遣出去的王子公子们不满意,于是讨伐一呼百应,李从厚排除镇压的军队很快大败而归。急的李从厚大哭骂大臣:“我本来就没有心思做皇帝的,是你们把我拉上来,结果说害怕兄弟权利大了会造反,又要削弱他们的实力。后来大家都造反了,你们又说有能力铲除叛乱党羽。现在好了,你们一个个站在这里没有任何办法对付,我看我们就等死好了。实在不行我自己禅位,亲自迎立李从珂为帝,这皇帝我也不想当了。”大臣们一听皇帝说的话大多面面相觑,许久反应过来才想到了大势已去。此时不逃,更待何时?于是逃的逃、内讧的内讧、投降的投降,洛阳城内乱成一片。
李从珂的军队势如破竹,一路攻到了洛阳。李从厚仓皇而逃,奔到了达卫州,遇见了大将石敬瑭。李从厚就像碰见救命草一样欣喜若狂,微笑着命令石敬瑭前去平反。谁知这石敬瑭原本就是李从珂的部下,这会儿撞枪口上了。石敬瑭拿李从厚像哄小孩一样骗,也微笑着对着李从厚说叫他安心,说自己这就去平反。于是把李从厚安置在驿馆之中,自己跟李从珂汇合去了。此时李从厚心里还是十分宽慰,总盼着突然消息传来:“石敬瑭大败李从珂而迎回自己”。但是等啊等,却等来了李从珂攻进洛阳以后自称为帝的消息,(是为后唐最后一位皇帝)等来了被毒死的命运。
即位以后的李从珂立马派王弘贽的儿子王峦用药酒去杀李从厚,李从厚由于心理有准备,于是不肯喝毒酒,王峦就用绳子将李从厚活活地勒死了。
李从厚 李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