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仁浦(911—969年),字道济,卫州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北宋初年宰相。
出身贫寒,机敏聪慧,博闻强记。后晋时期,担任枢密院小吏,抵御契丹进攻。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选为托孤大臣。交好郭威,成为后周开国元勋,历任枢密都承旨、检校太保、枢密使,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周世宗的宰相。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殚精竭虑。“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居高位而不念私怨,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周恭帝继位后,出任刑部尚书。陈桥兵变时,组织朝臣反抗,染病在身,守右仆射。
开宝二年(969年),跟随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病逝于梁侯驿,享年59岁,追赠侍中,谥号“宣懿”。
后梁开平五年(911年),魏仁浦生在一个穷苦的贫民家庭,祖籍为大名府。年幼的魏仁浦机敏聪慧,早年时父亲得病去世了。自此,生活的重担落到了母亲的肩上。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也变得格外地懂事。
魏仁浦有感于母亲的辛劳,发奋读书。一次,他的母亲四处奔走,借到了一块粗布,给他赶制衣服。魏仁浦放学回家,看到不辞辛劳、整日为他奔忙的母亲又在为他制衣,感叹道:“慈母求贷以衣我,我怎能心安啊!”说着说着,眼泪竞流了下来。从此,他读书更加用功。
魏仁浦完成学业后,挥泪告别了母亲,独自踏上了奔赴洛阳的道路。他一边行路。一边打听局势,常常一大早就启程,晚上再找一家便宜的小旅店住下。走了几天,他来到了济河边,济河的风浪很大,他还是上了船,船驶到河中央时,魏仁浦脱下上衣,并把它掷到了江中,说:“今生若不能显达,从此不再过此江。”
后晋末年,出帝石重贵骄纵奢侈,认为天下太平相安无事了。各地进贡献上的奇珍异宝,全部归入了内府;他又命人大量制造器具玩物,扩建宫室,装饰后宫。他专门建造织锦楼来编织地毯,征用了数百名织工,一年才完成。他还毫无节制地赏赐为他歌舞戏谑的艺人。虽然有大臣不断劝告后晋出帝,但他根本听不进去。后晋在他统治下,一日日衰亡下去。这一时期,魏仁浦任枢密院小吏,虽然官位不大,但他为人处事很有一套方法,他做事谨慎,很受枢密院承旨的赏识。他当时的办事效率和才能,也不是同辈人可以比的。尤为重要的是,他内心始终保持着一股奋发向上的浩然正气,时人都很钦佩他。
不久,后晋朝廷的统治不断出现危机:边境上和契丹又有冲突,契丹人常到后晋边境抢掠,获得了不少兵器、铠甲、牛马等军用物资,还抢走了不少人口。后晋大将孙方简、孙行友等率领当地百姓中豪强勇健的人修兵寨来保护自己。但有时孙方简向朝廷邀功请赏,若朝廷不如他们的意,他们就全寨投降契丹,并作契丹人的向导,深入内地抢掠。那时河北又发生了大饥荒,百姓饿死的数以万计,兖州、郓、沧、贝四州,盗贼群起,内外动乱不已。
为了夺回失去的瀛州、莫州,出帝时的宰相冯玉、李崧决定派兵进攻契丹。杜重威是后晋出帝的亲戚,一向很受重用,天平节度使李守贞经过晋地时,杜重威常赠送他金银、兵器、铠甲,二人关系很好。后来,李守贞入朝时,后晋出帝很看重他,李守贞就势进言道:“如果陛下您用兵,我愿和杜重威通力合作肃清沙漠之敌。”后晋出帝因此更感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将军,于是就把这次出征的任务交给了二人。杜重威虽然以皇帝亲戚身份担任了上将,但他生性懦弱胆小。他不懂战术,只知蛮打,损兵折将严重。在自己的部将王清与契丹军奋力作战时,他竟然不派一兵一卒去支援。公元946年,契丹派兵从远处包围了后晋军营,军中粮食快要用尽了,杜重威、李守贞等谋划投降了契丹,众士兵敢怒而不敢言。不久,契丹军渡过了黄河,后晋的统治危在旦夕。
不久,契丹军队掠走了后晋出帝和太后。公元947年,后晋大臣刘知远乘势登皇帝位,是为后汉。在契丹兵入中原的时候,魏仁浦随着大军北上抵抗契丹军队。他曾在真定(今河南巩县)叩见了后汉高祖。后汉的大将郭威向魏仁浦问起契丹的兵力和战事,魏仁浦都能详尽地说出来,魏仁浦的精细敏捷深得郭威的好感,从此开始受到郭威的重用。
乾佑元年(948年)后汉高祖病重,临终前他召见了苏逢吉、杨邠、郭威、魏仁浦等人,对他们说:“我气息微弱,不能多说。刘承祐年幼弱小,一切后事拜托各位爱卿了,你们还要严加防范杜重威。”当天,后汉高祖就在万岁殿去世了。不久。后汉大臣们铲除了杜重威父子,后汉隐帝刘承祐登基。新帝刚即位,就面临着契丹在边境的骚扰。后汉隐帝为此忧患不已,于是派郭威为西面军前招尉安抚使,各军归郭威调度。郭威在率领士兵出征之前,向魏仁浦请教良策。魏仁浦说:“李守贞自认为是老将,士兵之心都归附于他;望您不要吝惜官家的财物,要多多赏赐士兵,这样就夺去李守贞所倚仗的优势了。”郭威听从了魏仁浦的劝告,从此众人之心都开始归附郭威。郭威在与契丹对抗、平息叛乱方面立了大功,这里面多有魏仁浦的功劳。
后汉隐帝在为高祖服丧三年后,就开始听音乐、赏赐优伶锦袍、玉带。还常常做一些礼法助们的劝诫不仅无法止住他的恶行,反而招来了他的厌恶。不仅如此,隐帝还是个多疑的人,他曾经在夜里听到手工作坊打铁的声音,就怀疑是有人在赶制兵器,一夜都无法入睡。他怀疑杨邠会犯上作乱,不仅找借口杀了杨邠,而且派遣使者把他的亲属、党羽、随从也全部杀死了。他害怕郭威的声名会危及自己的皇位,想趁此机会灭掉郭威。当他派的使臣到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县南)时,因为李仁义畏缩胆怯,害怕王殷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所以迟迟没有动手。王殷与郭威很要好,就让郭威亲眼看了绝密诏书。郭威看到诏书上写着逮捕自己时,他一下六神无主了。在关键时候,他又想到了机敏谨慎的魏仁浦,魏仁浦看了诏书,凝神定思,说:“您是国家的大臣,功名一向清白且为世人称颂,现在又握有重兵.据守着重镇。一旦被小人诬陷,灾祸来临是很难排解的。事态已发展到这一步,您可不能坐着等死呀!”郭威说:“想当年,我和杨邠等人披荆斩棘,跟随先帝夺取天下,接受先帝托孤的重托,竭尽全力保卫国家,如今他们已经死了,我还有什么心思独自活着!不如死了算了。”魏仁浦说:“您白白送死有什么好处?不如顺应众人之心,领兵南行,这是天赐的良机呀!”郭威于是留下了他的养子郭荣(郭威之妻柴氏之侄,即柴荣)镇守邺都(今河南安阳),自己亲自率领大部队向南进发。
冬日寒风萧萧,平地积雪四尺。郭威率领的军队散布着各种传言,说,“后汉隐帝已负将军,将军如今却准备负荆请罪,将军何罪之有?”还有的说,“将军深明大义,现今天子昏庸无能,应取而代之。”郭威渡过了黄河之后,住在澶州驿馆。一天早晨,将要出发时,突然有将士数千人大声喧哗,他们翻越墙头登上了房顶说:“天子必须由将军来做,我们已与刘氏结下仇,不可再立刘氏为君了。”还有的人撕裂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他们扶抱住郭威,欢呼万岁,震动天地,并趁势簇拥着郭威向南行进。这期间,魏仁浦一直在郭威左右。
在关键时刻,魏仁浦出了重要主意使郭威称帝有了可能,他能言善辩、博闻强记,使郭威最终能在皇位上坐得安稳。年纪轻轻的魏仁浦无疑是后周王朝的开国功臣。
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初五,后汉太后颁下诏令,授予监国郭威传国玉玺,郭威正式即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是为后周太祖。建国之初,便下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百姓们喜盼丰收,也期盼着后周能给他们带来和平而富庶的生活。后周太祖郭威却也不负重望,显示出一代名君的气魄。他重用良臣,升迁魏仁浦为枢密院副承旨,不久,又升他为右羽林将军,担任承旨职务。后周太祖身边有魏仁浦、范质、王溥等重臣,使他如虎添翼。在黄袍加身之前,后周太祖郭威就是一员大将,他的军队名振天下,连契丹人都惧怕三分,后蜀、南唐对他也很畏惧。郭威称帝后,较少亲自出征了。他的养子郭荣、大将王浚的名声也渐渐远播。郭威一直把视察军队、关注军事作为自己的一件大事。有一次,他正在闭目养神,突然天气骤变,刮起了狂风,他担忧出征的将士们,就把魏仁浦召来,询问将士们的情况。魏仁浦一一说出各州屯兵情况和将领的名字,这竟和名簿上丝毫无差,又令郭威大吃一惊。
广顺末年(953年),魏仁浦的母亲病逝,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他悲痛万分,后周太祖年已近衰,不久病也日日加重,他对养子柴荣说:“从前我西征时,看到唐朝十八座皇陵没有不被人发掘的,这是因多喊有金银宝玉的缘故。我死后,要穿纸衣。要用土棺。墓穴用砖建,工匠也要使钱雇佣,安葬完后,不要设守陵人,不要造石羊、石人、石马,只刻一碑立于陵前,写上‘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他又说:“你可重用魏仁浦和李洪义,不要让魏仁浦离开枢密院,军权可交一部分给李洪义。”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五日,后周太祖死于滋德殿。二十一日。柴荣继帝位。魏仁浦一直是郭威的重臣,郭威死后,魏仁浦一如既往地忠于后周朝廷,为柴荣稳定统治、统一北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汉主听说后周太祖去世,非常高兴,准备大举入侵后周,他派遣使者到契丹请求出兵。二月,契丹派遣武定节度使杨衮率领1万多骑兵赶往晋阳。北汉主亲自率领骑兵、步兵3万,任命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会合契丹军队从团柏(今山西境内)南下赶往泽、潞二州。刚即位的后周世宗闻讯大怒,亲率军队抵抗。北汉主不知后周世宗已率军到达潞州,所以他只是从潞州经过后继续向南行。当天晚上,北汉军队驻扎在了泽州(今晋城)的高平城南。三月十九日,两军相遇,展开战斗,最初北汉军队后退。因为世宗的前锋部队和后继部队相距有一段距离,后继部队还未到达,前锋军作战心中不免害怕。在这个时候,世宗的意志情绪更加坚定了,他披着战甲、骑着战马亲自到阵前督战。但交战没多久,世宗方面的右路军队开始溃败,樊爱能、何徽带着骑兵首先逃跑,接着一千多步兵脱下盔甲口呼万岁,向北汉投降。北周此时士气锐减,魏仁浦分析了一下形势,劝世宗出动左路军队。世宗带着贴身的亲兵冒着流矢飞石带领左路军队猛攻,魏仁浦催马上前,大声呼喊:“皇上如此危险,我们怎能不拼出性命呢?”又说:“贼寇只不过气焰嚣张,全力作战一定可以打败!国家的安危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说着,他冲向敌军。平时。魏仁浦在军中就很有威信,这次皇上亲自督战也激发了士兵们的力量,加上赵匡胤等大将的英勇冲杀,最后后周终于击败了后汉和契丹的联军,取得了胜利。
周世宗在继位之初采取守势,随着国力的增强,渐渐有了统一全国的愿望。世宗器貌雄伟、通文史、善骑射、有智谋,统一之志也日益明显。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他还革新了政治。他善于纳谏,要求群臣极言其先,他“留心农事,刻木为耕夫、蚕妇。置之殿庭,”目的在于提醒自己,时刻想到为农民减轻痛苦。魏仁浦的大气、足智多谋总在关键时刻助世宗一臂之力。在击败北汉、契丹联军的过程中,他的正气与威信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他也更受重用,被提升为检校太保、枢密使。原来只有宰相才能享用的赐器,世宗也赐给他。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打算任命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参预商议的人都认为魏仁浦不是科举出身,不可以担任宰相。世宗说:“古人为宰相者,岂尽由科第耶?”这年四月十五日,世宗任命魏仁浦为中书侍郎(中书省长官)、同平章事,同时兼任枢密使之职。世宗还让王溥、范质都参预主持枢密院事务。魏仁浦虽然身处权力要位,但仍谦虚谨慎。世宗性格急躁,周围官吏有违反旨意的,魏仁浦大多将罪过归于自己来拯救他们,因他而得保全的人很多。“在其位,谋其职”,当上了宰相的魏仁浦更把民间的疾苦记在心间,他不断进言世宗,并亲自督修水利,经过艰辛的努力,恢复了以首都开封为中心的水利交通,还疏浚了河道数百里,既有利于交通,也解决了沿河道农田的灌溉问题。
也是在这一年,周世宗在征辽战争节节胜利时,不幸患病,他自知病重难愈,赶忙封六岁的儿子柴宗训为梁王。这年六月,世宗病逝。当天以宰相魏仁浦、范质、王溥为首的后周众大臣奉柴宗训为帝,即为恭帝。恭帝继位后,又加魏仁浦为刑部尚书。
柴宗训继位后,“时人咸谓天下无主”的传言沸沸扬扬。建隆元年(960年)初一,后周朝廷群臣正在庆贺新年元旦,镇(今河北镇定县)、定(今河北定州)二州使者飞驰前来奏报,契丹军队南下进犯,与北汉军队会合。范质、王溥训命令赵匡胤率领众将抵御来敌。赵匡胤执掌军队六年,深得士卒之心,经常随从后周世宗柴荣征战攻伐,屡次建立战功,此时已众望所归。恰逢君主年少,国家动荡,将士们密谋推举拥戴赵匡胤为帝。以后,事态的发展,果如百姓所预料。赵匡胤率领的大军,于正月初二出城,当天下午便驻扎在离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赵普到处散布“天上有两个太阳,正在搏斗”的谣言。这样,“一日克一日”的说法传遍了军营。第二天一早,众将身穿铠甲手执兵器,直接敲击赵匡胤的门说:“众将无主,愿立您为天子。”赵匡胤惊醒起床,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已被披上了黄袍,众将围着下拜,口呼万岁。赵匡胤统帅大军回师,突人京师开封,进入宫廷,后周众大臣们束手无策,范质、王溥等下拜听命。魏仁浦不甘心后周就这样被颠覆,他组织一部分朝臣反抗,终因势单力薄,被镇压了下去。从此,魏仁浦染病在身。他临死前还一直念着后周世宗柴荣的名字,自责没能保住后周的江山。
乾德二年(964年)正月,魏仁浦与首相范质、次相王溥同日罢相,拜守尚书右仆射。
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亲征北汉,魏仁浦从行。途中因病返回,在梁侯驿(今山西沁县界)去世。享年59岁。
开宝五年(972年),其子魏咸信娶宋太祖之女永庆公主。
景德四年(1007年),经魏咸信请求,宋真宗为魏仁浦赐谥“宣懿”。
魏仁浦少年时以孝顺谨慎闻名,后晋时开始出仕,从此步入宦途,尤受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的重用,官至宰相。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他博闻强记,殚精竭虑,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郭威:①(得魏仁浦)天下事不足忧也。②李洪义长兴节镇,魏仁浦无遣违禁密。
魏仁涤:我兄素宽仁有度,虽公事不欲伤于人,岂念私隙乎?
脱脱:五季至周之世宗,天下将定之时也。范质、王溥、魏仁浦,世宗之所拔擢,而皆有宰相之器焉。宋祖受命,遂为佐命元臣,天之所置,果非人之所能测欤。质以儒者晓畅军事,及其为相,廉慎守法。溥刀笔家子,而好学终始不倦。仁浦尝为小史,而与溥皆以宽厚长者著称,岂非绝人之资乎。
王夫之:自杨邠等以羽翼刘氏之宿将,威振朝廷,权行疆内,而一旦伏尸阙下,如圈豚之就烹;于是而所谓功臣者,始知人主自有其魁柄,不待战争,而可刈权奸若当门之草。故郭氏之兴,王峻、侯益之流,不敢复萌跋扈之心;而李谷、范质、魏仁浦乃得以文臣衔天宪制阃帅之荣辱生死。
魏仁浦深明大义,在处理官员关系方面也令人钦佩。《宋史》这样评价他:“仁浦性宽厚,接士大夫有礼,务以德报怨。”山西一向是历代池盐的重要产地,这里的榷盐使是众人争夺的肥差。后汉时有个叫郑元昭的开封浚义人,是安邑(今山西运城市东北)、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西城解州镇)两池的榷盐使。多年以来,郑元昭一直独专丰厚的盐利,后来他又被提升为解州刺史。公元950年,皇上下诏令让魏仁浦的岳父李温玉担任安邑、解县两池的榷盐使。郑元昭本来就心胸狭小,这次又有人分享了他的榷盐专利,心中气恼却又苦于没有办法。在以后处理事务的过程中,郑元昭和李温玉的裂隙不断地显露出来。那个时候,魏仁浦在枢密院任职,郑元昭总是疑神疑鬼,认为魏仁浦一定有意庇护着李温玉。郑元昭于是注意一切和李温玉有关的事情以求抓到把柄弹劾他。事情也巧,曾经是一代骁勇健将的李守贞在河中造反,而李温玉正好有个儿子在河中。郑元昭在听到这个消息的同时,马上派人拘捕关押了李温玉,上奏说他叛变了。这件事就牵连到了魏仁浦。枢密院主事知道郑元昭和李温玉本来就有私隙,想必是郑元昭借此诬陷李温玉以泄私愤,便把这件事放到一边不问了。后来,魏仁浦升迁为枢密院承旨,郑元昭被调回京。他心里很担忧,在路过洛阳的时候,他对魏仁浦的弟弟魏仁涤说出了事情的原委,魏仁涤听罢大笑,对郑元昭说:“你放心吧,我哥哥一向宽厚有度,他平时从不和人结怨记仇,又怎么肯因私人的恩怨来加害你呢?”事实果然如此,在郑元昭到达京城后,不仅没受到牵制,反而获职提升。原来,魏仁浦认为郑元昭有实干精神,于是向郭威举荐了他。魏仁浦“以德报怨”、“宽仁有度”的崇高精神正是受郭威重用的原因之一。
妻子
李氏,榷盐使李温玉之女。
儿子
魏咸美,官至左司御率府率。
魏咸熙,官至太仆少卿。
魏咸信,字国宝,娶宋太祖之女永庆公主。官至保平军节度使,卒赠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