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李定国

李定国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 

当下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李定国,字鸿远(或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1621年(天启元年)六月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延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张献忠看到李定国相貌不凡,收做养子 。张献忠有四个养子,老大是孙可望,然后就是李定国,老三老四是刘文秀和艾能奇 。从此,李定国追随张献忠。
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十七岁的李定国即率部下二万人,跟随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 。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二月,他又乔装成明军差官,同二十匹轻骑连夜飞奔到襄阳城下,后攻占襄阳 ,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襄阳大捷是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 。这时李定国才二十四岁,而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 ,作战时则一马当先,英勇无比,被人称为“小尉迟” 或“万人敌” ,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

自从清军入关以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八月,张献忠率大西军五十万北上抗清,不幸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不久就死了,张献忠死后军中大乱 ,顿时惊溃,伤亡惨重。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在危难中收集残部数千、家口万余人,由顺庆(今南充市)急速南下,一昼夜驰数百里,才保存下部分有生力量。十二月,大西军至重庆江北,南明总兵曾英率兵阻击。农民军在断粮十余日的情况下,抢渡长江,杀曾英,使十几万残明军顷刻瓦解 。在重庆,四将军处死了唆使张献忠妄杀兵民,久为军中积恨的左丞相汪兆麟 ,乘胜进抵綦江。四将军传谕各营:“各宜同心协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提高了士气,“传谕之后,欢声满营……各营帖然” 。大西军又开始从逆境中发展起来。 

平定黔滇

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正月,大西军向贵州进军。三月,连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  

在贵阳,四将军对大西军今后的出路和策略进行了商讨。孙可望主张到广东南岭一代,若有危机可以出海 ,李定国则主帮助南明,恢复大明江山。由于清军入关,张献忠对明朝的态度已有所改变。他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对部将说:“三百年的大明是中华正统,他没有灭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 大西军的失利,也使李定国感到自己反明的失误,此时李定国想要归顺南明,恢复明朝政权, 孙、李两人争执不下,李定国气愤地说:”你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去,不要拉上我垫背“,于是拔出战刀自刺。众将夺下战刀,立即撕破一面战旗为其裹伤,也一致表示愿意听从李定国的命令 。孙可望见状只得收回己见,四将军设坛盟誓各自恢复了各自的本来姓氏,尊崇孙可望为首 ,联明抗清之势开始形成。

此时云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之乱,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由于副将龙在田早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便派人向孙可望求援说:“如果你们兴义师来讨伐,那么云南全省可以拿下。” 四将军认为这是扩大农民军辖地的好机会,便以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出兵云南。沙定洲闻讯,惊恐万状,弃昆明南逃。

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四月,大西军开进昆明,城中百姓万人空巷的出来迎接 。四将军马不停蹄进行分路平定,说服沐天波与农民军联合,宣布:“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 。

八月,四将军在昆明共同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仍然保持着农民军的传统,每次遇到大事开会,四个人并列坐一起,各营将士的赏罚都有孙可望说了算。 

孙可望随着地位提高,个人野心逐渐膨胀。明御史任僎,投其所好,对孙可望说:“孙将军不如自己做一国之主,设置百官,发印钱币,颁布新年号”,孙可望听到后十分高兴 ,然而李定国十分鄙视这种做法,每次说到这个就十分抵触。 孙可望便与亲信王尚礼策划,欲压服李定国,树立个人权威。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明永历二年)四月初一,各部队同赴演武场集合,李定国部先入武场,军中按惯例放礼炮,升帅旗。孙可望指责李定国说:“你平日不把我放在眼里。“ 然后发令杖责李定国一百军棍。李定国大怒说:”我和你是兄弟,只是大军暂时没有统帅,尊你为主罢了,我何必指望你。“ 为防止分裂,前军府都督白文选从身后抱住李定国说:”请李将军暂时忍让,如果你离开了,那么大军就会分裂,我们会被人乘虚而入。“ 李定国勉强受责,诸将求情才被杖责五十军棍。打完以后,孙可望假惺惺地抱住李定国痛哭说:”我是为了大义,希望贤弟不要记恨,以后我们同心同德。“ 李定国为了维护大西军的团结,忍受了这场侮辱,然后请令去平定沙定洲。“ 

五月,定北王艾能奇在征讨东川的战斗中,中毒箭牺牲,所部为孙可望收编。八月,李定国、刘文秀破沙寨,生擒沙定洲,滇东全平。大军回师时,沐天波“顿首谢”,当地人因为受沙定洲平时残害恨透了他,听说他被杀无一不拍手称快 。

由于四将军在云南实行了恢复生产有利于民的政策,彝、白、壮、傣等族人民纷纷参军,大西军扩大到二十余万人, 还增加了新武装——象队。仅李定国部就有五万多人 。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当年就出现了大丰收,军民和平相处的景象 。 

联明抗清

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十一月,明广西巡抚瞿式耜拥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建立南明最后一个政权。孙可望不顾”联明抗清”的大义,妄图割据云南,独霸一方。李定国义正辞严地对他说:“肇庆已经有了永历皇帝,你也不看看你有什么德行,竟敢妄自尊大,难道是想自取灭亡吗?” 碍于李定国、刘文秀实力雄厚,孙可望暂时打消了这个想法,但内心却耿耿于怀。明云南副使、孙可望的同乡杨畏知窥透孙可望的心思,怂恿说:”孙将军和其他三位将军地位并列,并不是靠的什么虚名而服众,今天永历帝只是在肇庆,你真的不像成为一方雄主么?“ 孙可望说:”既然有了皇上,我那就‘挟天子以令诸侯’,想必他们不会反抗我的。“ 遂于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四月派杨畏知为正使,与永历帝谈判“联合恢剿”,并要求封为秦王。李定国虽然知道孙可望是怎么想的,但为实现“联明抗清”的愿望,只好默不作声 。但是孙可望的要求却被永历帝及其臣属拒绝,孙可望在任僎的撺掇下,于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明永历四年)八月自称“秦王”,把云南称呼改作云兴省,并且私自铸造钱币 。李定国对此很不满。

九月,孙可望率军入贵州,并分兵规取川南,扩充根据地。李定国被派进攻安顺,明威清道黄应运乘机游说:”如果依靠大明天子的名号,再加上将军的神武,扫清奸逆,天下有谁敢与将军为敌。” 于是李定国和他歃血为盟,共同辅助明室,表示绝无二心 。孙可望得知此事,将黄应运处死,李定国心里十分厌恶孙可望 ,二人矛盾愈益加深。

很快贵州被平定,孙可望自往贵州,留李定国固守云南。李定国加紧练兵,准备东进,刘文秀平定了川南,大西军又建立起以云贵为中心的新基地。 

然而永历政权的处境却江河日下。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清军攻占湖南,第二又攻占桂林,瞿式耜被杀,朱由榔逃到梧州又逃南宁,只得依靠大西军这唯一的一支力量了。

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明永历五年)初,朱由榔派使臣前往贵州,封孙可望为冀王,但孙“犹不受”。李定国等劝孙可望仍派杨畏知与明谈判,孙虽然表面答应,暗地却派出精兵赴南宁,杀死五大臣,逼迫朱由榔改封他为秦王。年底南宁又陷落,朱由榔逃到濑湍。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正月,孙可望派人将永历帝接到贵州安龙所,改名安龙府,答应每年向永历帝送钱粮,以供皇室开销 ,而永历帝允许孙可望今后的大小战事,可以先斩后奏 。这样,大西军与永历政权的联合抗清阵线才正式建立。

留在云南的李定国,为了“联明抗清”,继续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减轻百姓的负担,使滇南出现一定的安定局面 。他终日操练兵马,制造盔甲,训练象队,一年内练就精兵三万。还举行了生童考试,对考中秀才者,发给赏钱三百串,鼓励大家好好读书,若以后恢复江山,就让他们去做官。 

两蹶名王

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四川乐山)出叙州(四川宜昌)进攻川南。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抗清基地的包围。面对紧迫局势,李定国给孙可望写信,要求出兵湖广,粉碎清兵围剿。孙可望表示同意,决定大西军兵分两路出击,北路军以刘文秀为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进攻四川;东路军以李定国为主将,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进攻湖南。孙可望则统率”驾前军”留守滇黔,大西军从此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  

三月,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临行前订约法五条:不杀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 有力地保证了军纪和部队战斗力。五月,北路军连克沅(湖南芷江)、靖(湖南靖县)、武岗诸州。镇守宝庆(湖南邵阳)的清将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从桂林分兵救援。李定国抢在援敌之前,从枫木岭渡江直取宝庆,消灭清军五千。 

六月,李定国出兵祁阳,准备夺取广西的门户全州,消灭桂林孔有德。他兵分三路,由冯双礼率左路取全州,张胜率右路攻严关(广西兴安县严关乡),自己亲率一路攻桂林外围据点,然后三路合攻桂林。在桂林之役中,大西军作战勇猛顽强,速战速决。左路出奇制胜,很快攻克全州,李定国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勿入全州,与自己合兵推进,直趋严关。这个决策为取得桂林大捷打下了基础。 

严关位于桂林以北,抢占它便扼住了桂林的通道。六月三十日,清军来夺严关,大西军奋勇抵抗,死者不计其数 。七月初一,孔有德又率精锐来攻,只见两军还没有交战,大西军的战象就扑来,清军马匹都受惊了,孔有德大败而跑,大西军趁势掩杀过去 ,只有孔有德一人逃回桂林城。大西军乘胜追至桂林,将城包围。七月初四,大西军登云梯攻城,孔有德额头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无路,于是把所有的家产放在一个屋子里,然后又亲自把自己的爱妻们杀掉,最后自焚而死 。仅有一女孔四贞逃脱。

桂林大捷后,广西全境很快被收复,有些地区的百姓,不等大西军到,便自动将清军驱逐,李定国下令不要乱杀无辜,先安置百姓 ,明将胡一青、赵印选、马宝等相继归顺李定国。为此,李定国在桂林七星岩摆下酒宴,庆祝胜利。他对明兵部尚书刘远生说:“文、张诸公(指文天祥、张世杰)其精忠浩气,固足以光昭青史,为天地生色,然吾侪之对于国家,窃不愿有此结果也。” 表达了他决心收复被清军占领的土地,恢复明朝的志向。

八月,李定国以明巡抚徐天佑守桂林,又率军北上直捣湖南,连取全州、永州(湖南零陵)。九月,李定国进攻衡州(湖南衡阳),守将沈永忠再次弃城逃跑,长沙巡抚金廷献沿长沙逃至郫州,监司以下官员都逃遁一空,清军还没有到来,整个湖南的清军却都跑光了 。李定国在衡州安设官员,休整部队,准备继续北进。

同时,李定国又命令马宝率广西明军东取阳山、连州,占领广东西北部,派马进忠、冯双礼北取长沙,攻占常德、岳州,命高文贵东进江西,连下永新、安福、永宁、龙泉,围攻赣西重镇吉安。李定国自七月出兵以来收复两个州,十六个郡,大致有三千里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政权手里 。取得了史称“湘桂大捷”的胜利。

李定国的部队不仅战斗力强,而且纪律严明。明遗老李寄描述说:“定国兵律极严,驻师半载(指在长沙),居民不知有兵,入市输买。定国所将半为罗倮傜佬,虽其士官极难钤束,何定国御之有法也。”  

清军在湖广接连失利,使清政府大为震惊,急忙命洪承畴经略湖广、云贵、两广,趋长沙。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领三贝勒、八固山共十五万精兵朝长沙扑来。面对强敌,李定国进行了周密的布署:大西军暂退出长沙,引诱清兵渡湘江,将冯双礼、马进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过衡山,李定国从蒸水(衡山西南)正面攻击,冯、马二将背后出击,两军相夹,合歼尼堪。但这一计划却被冯双礼透露给孙可望,孙可望不想让李定国立功,却暗自想着怎么陷害他 。密令冯双礼退出伏击,马进忠见状也撤离了战场。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进抵衡州,李定国在蒸水率军出击,接着转战到城北香草庵、草街,不分胜负,为此李定国准备采用伏击战术。二十四日,双方再战,李定国佯装败退,尼堪紧追不舍,追至演武亭,一声炮响,大西军伏兵四起,团团围住尼堪,李定国手举大刀,将尼堪一劈两半。清军失去主帅,大败而逃。李定国缴获了尼堪的铠甲、绣旗,正准备乘胜追击,才发现冯双礼、马进忠未到,派人侦察说已走湘乡。李定国才知自己是孤军作战,无法扩大战果,只得收兵向武岗转移。衡州战役后,李定国叫人绘制孔有德、尼堪画像,刊布粤楚,“露布告捷” 。

桂林、衡州两次大捷,使得满清政权朝野震动,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就颤栗不已,甚至还有放弃西南各省与李定国平分天下讲和的打算 。李定国出征不足一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掀起了继1647年第一次抗清高潮后的第二次抗清高潮。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孙李内讧

然而,北路军由于主将刘文秀由于轻敌,于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十月,在保宁(四川阆中)被吴三桂击败,副将王复臣牺牲。孙可望不仅削去刘文秀的爵号,又拆散其部队,引起大西军将领的不满,大西军人心涣散 。孙可望看到李定国立下赫赫战功之后,更引起他的嫉恨。对李定国他不仅扣发犒银和制止永历帝封其为西宁王,而且千方百计想加以谋害。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正月,孙可望怕李定国日后拥兵自重,对自己不利 ,便率“驾前军”东进沅州。此时李定国屯宝庆,侦知清兵放牧湘江东岸,在道路中设伏夺其马匹 ,孙可望三天中来信七封,催李定国前来议事。李定国只好放弃奇袭前往。行至紫阳渡口,刘文秀之子秘密派人来告:”孙可望让你回去就是想杀了你“ 。李定国听罢流着泪说:”孙可望仍有盗贼的心态,不可和他共事,但是我还是要真诚对他。“ 并致书孙可望:”今天好不容易取得这么好的局面,成败就在眼前,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恢复大明江山,请你不要听信谗言,使我们自相残害,希望你能够三思呀。” 孙可望接信后恼羞成怒,领兵前去攻打。李定国为顾全大局,避免自相残杀,迫不得已决定离开湖南赴广西全州。他对部下说:“今天我们取得这么大的胜利,然后却遭到别人的猜忌,况且我和刘文秀同时起兵于云南,战功俱在,一旦有误,就前功尽弃了,但是为了大局,我们这么能半途而废呢?” 诸营中跟随其南下的部队约有五万,未跟随者都说失去这次战机太可惜了。 

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二月,清军已得知孙、李内哄,派贝勒屯齐再入湖南,与追赶李定国的“驾前军”在宝庆相遇。由于“驾前军”骄傲轻敌,被清兵杀得大败,孙可望急忙逃往峒江,衡州、武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州郡均陷于清军之手,民死者将百万,定国精锐亦挫者殆半。清平南王尚可喜也派舟师夺取了梧州和桂林。李定国和大西军将士取得的大好局面,被孙可望破坏殆尽。 

转战两广

清军对李定国也紧追不舍,二月底,永州被攻陷,李定国移驻龙虎关(湖南桃川西)。三月,广东义师罗锦鼐迎接大西军入粤,广东再次掀起抗清运动。李定国连破开建(广东封开)、德庆,直抵肇庆城下,又分兵攻克四会、广宁、三水,完成对肇庆城的包围。三月二十六日,大西军三面围攻肇庆 ,但由于清军拚死抵抗,围攻一月未破,清将耿继茂发铁骑兵来救,农民军被迫撤围退军柳州。洪承畴闻其败,曾派人招降,李定国置之不理。 

李定国深感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平定广东,便于六月主动致书郑成功,邀他会攻广州,但由于联络不便,郑成功误期,郑、李第一次联合行动未能实现 。

李定国不仅在广东失利,在广西的进展也不顺利。七月十三日,他率兵两万进攻桂林,围攻七昼夜未克,只得退回柳州,然而孙可望仍要置他于死地。八月,派冯双礼偷袭柳州。李定国早有准备,暗地伏兵于江口芦荻中。当冯双礼来攻,便以精锐抵挡。冯连忙退兵,伏兵四起,冯只得自投水中。李定国传令勿杀,晓以大义,从此冯双礼投顺李定国。 

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明永历八年)初,南明鲁王政权定西侯张名振率海舰攻入长江,直抵镇江。郑成功也遣兵攻崇明,清廷沿海一带告急。形势的好转,使李定国再度东征。三月,他率领数万农民军和十三匹战象,连破廉州(广东合浦)、雷州(广东海康),并占领罗定、新兴、石成、电白、阳红、阳春等县。五月,进攻高州,清守将张月举兵来归。六月,再攻梧州,虽因清兵有备,不克,但广东、广西各地义师群起响应。李定国控制了廉、雷、高一带,各地的百姓纷纷响应 ,抗清形势再度出现高潮。李定国准备约郑成功合攻广州,平定全广,再扩大到全国。于是他题字“一匡天下”,自比管仲复出 ,产生了骄傲情绪。

李定国明白,要想攻克广州,首先要打开广州的门户新会。这一计划必须要有郑成功的配合才能完成。七月,李定国再次致书郑成功,邀他合攻新会。信中指出:“会城两酋(尚可喜、耿继茂)恃海撄城,尚稽戎索。兹不谷已驻兴邑,刻日直捣五羊;然逆虏以新会为锁钥枢牖,储粮悠资,是用悉所精神,援饷不绝。不谷之意,欲就其地以芟除,庶省城可不劳而下。” 信中注明援兵不得迟于十月以后。同时,李定国又联络了粤东水陆义师王兴、陈奇策等部,号称二十万大军,将新会包围得水泄不通。

十月十四日,攻城开始,农民军采用炮击,掘地道、伐木填壕等战术均被击退,连攻两月,未能奏效。这时李定国轻信了间谍城中粮尽的谎言,命令罢攻,采用围困战术,并且建造行宫,设置官仓,向诸县征收盐米, 使清军有了喘息之机,大西军中也遭受了瘟疫,士气不振, 处于不利的境地。

十二月,尚可喜、耿继茂及清廷靖南将军朱玛喇率十万满汉兵赶来,清军以铁骑兵冲垮李定国左军,李定国依恃的战象也被惊散,致使大西军全线崩溃。 清军乘胜追杀二十里,尸横遍野。李定国只得渡横江焚浮桥解新会之围。

李定国撤出新会后,沿途六、七十万百姓跟随撤退,李定国安抚百姓跟随大军撤退 ,连夜退走南宁。从此,广东高、雷、廉三府,肇庆、罗定所属三州十八县及广西横州、郁林一带全部沦入清军之手,广东义师也随之失败。新会惨败,从主观上讲,与李定国的骄傲轻敌不无关系;从客观上讲,郑成功此时正与清廷议和,拖延了援粤之师,等十二月议和失败,郑成功才派林察率舟师赴粤,李定国早已败退,贻误了战机。同时,孙可望又切断了滇黔的物资援助,这一切终于导致了新会之战的失败。当李定国退抵南宁时,身边仅剩下六千人,从此他企图恢复两粤的事业终于化成了泡影。 

粉碎孙逆

参见:十八先生之狱、孙可望投清

自从永历帝被孙可望接到安龙后,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孙可望自居贵州省城,大造宫殿,设立文武百官 ,开始的时候还遵守永历帝的名号,后来的行为和皇帝无异 。朱由榔为了保住帝位,与大学士吴贞毓密谋,派使臣往广西召李定国护驾。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十一月,李定国接密敕后,表示:“只要我李定国活一天,就不会让陛下受到屈辱,希望陛下暂时忍受,我这就去救驾,我宁可背负孙可望,也不会背负陛下。” 并告知俟恢复粤东,即来迎驾 。不料文安侯马吉翔为讨好孙可望,将此事具告。孙可望便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的罪名,处死吴贞毓等十八名大臣。从此,孙可望更加跋扈,为防备李定国返滇,派刘镇国、关有才屯兵田州(广西田阳),加以阻止。

新会之战的失败,也使李定国无法在两广发展。中书金公趾(即金维新)便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翦除奸雄的故事,劝他回师滇黔。公元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明永历九年)永历帝又一次派使臣赴南宁告孙可望“僭逼”之事。李定国接血字诏书,伏地痛哭不能起,表示誓死为永历帝铲除奸逆,恢复江山 。此时洪承畴正用“两粤合剿”之策 ,全力压缩南宁,李定国备受威胁,于是他决计回黔。第二年正月,李定国火速赴田州,守军听说大西军来了,要不逃跑,要不归降 ,关有才、刘镇国逃跑。孙可望为长期控制永历帝,又立即派出白文选迁永历帝于贵阳。白文选不满此举,便以“舆徒不集”为理由,拖延移跸时间。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国至安龙,于永历帝相见,君臣相抱持痛哭 ,李定国密誓效命,背出所刺“尽忠报国”四字给南明朝廷大臣,大臣们都说道李定国是大忠臣。经商议,决定迁朝廷入滇。

当时,刘文秀和孙可望亲信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仪等均驻云南,兵力合共五万。二月十一日,李定国抵曲靖,云南守将议论要以兵拒。刘文秀私下会李定国说:“我们认为孙可望是董卓那样的人,但是就算诛杀了孙可望,也难免会出现像曹操那样的。” 李定国指天为誓,决不学孙可望。于是两人合计,迎驾本来是孙可望的意思,现在要单独去做了 ,瞒住孙可望亲信,平安入滇。永历帝改昆明为”滇都”,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所有大事都归李定国处理 。

李定国虽掌兵马大权,但是十分尊重永历帝,而且给永历帝的钱粮也颇为丰富 ,但是用人不当,金维新被授予吏部侍郎兼都察院,导致内讧四起 ,马吉翔则大力拍李定国的马屁 。永历朝的腐败之气已在腐蚀着李定国。

但对待孙可望,李定国仍从抗清大局出发,希望和解。他曾请刘文秀拿着敕书请孙可望回来 ,遭拒绝,又送孙可望妻子归黔,仍未达和解。他还不甘心,公元1657年(顺治十四年、明永历十一年)五月,派白文选入黔议和,孙可望竟扣押了白文选,而且把他的部队也给扣住了 。又派孙可望旧部张虎去说情,临行永历帝赐虎金簪给张虎,令张虎从中开导孙可望。张虎两面三刀,见孙可望谎称道:”永历帝赐给我金簪,让我杀你。“ 孙可望大怒,联络王自奇、王尚礼、关有才为内应,内战终于由孙可望挑起。

大西军绝大多数将士反对内战,孙可望部将马进忠、马宝、马惟兴密谋帮李定国,一致要求还白文选兵权。孙可望不知是计,便任命白文选为征逆招讨大将军,马宝为先锋,自己另率一军随其后,合兵十四万,以“清君侧”之名出师。

九月,孙可望部队抵交水(云南沾益),李定国、刘文秀领五万人抵挡,因兵力悬殊,人心浮动。这时白文选来告诉李定国:“赶快去出兵迎战,他们已经都准备好了,迟了我们会吃亏的。“ 李定国才下了交战决心。孙可望估计昆明空虚,又派马宝、张胜前往偷袭,与王尚礼里应外合,马宝又告李定国。九月十九日,双方在交水河畔会战,白文选率铁骑直冲马惟兴营,马军却掉头冲向孙可望营。孙可望大惊失色喊道:“怎么诸将都叛变了” ,然后落荒而逃。李定国挥师前进,孙可望的各营将士都大喊“迎晋王”,孙可望大败 。刘文秀、白文选追孙可望溃卒,李定国还师昆明,结果马宝反正,张胜被擒,王尚礼自尽,内战平息。

孙可望倒行逆施,众叛亲离,从者仅数十骑,所过镇将皆闭门不纳 。时冯双礼守贵州,佯装追兵到,孙可望携妻子财宝投降洪承畴。清廷封他“义王”,但又戒备他,于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借围猎之机,将他射死 。

血战磨盘山

交水大捷后,李定国犒赏将士,厉兵秣马 。但是论功行赏的时候,把原来孙可望的部队称为“秦兵”,而他跟随他的部下称为“晋兵”,招致不少原来孙可望部下的不满 。同时对刘文秀收编孙可望溃卒三万练以备边之事,也不高兴,于是后来召回,使的刘文秀郁郁不自得志而死 ,严重削弱了战斗力。

孙可望投降后,向洪承畴献出了西南地区的地图,并且告诉了大西军的具体情况 ,使清军摸清了底细。公元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明永历十三年)二月,清廷决定分三路大军攻贵州:平西将军吴三桂同都统李国翰领北路军从四川进攻,征南将军卓布太领南路从广西进攻,靖寇将军罗托同大学士洪承畴领中路,从湖南进攻。本来大西军应针锋相对,可此时李定国正在永昌镇压王自奇、关有才叛乱,无暇反击,致使吴三桂陷遵义,罗托克贵阳,卓布太占独山,构成对云南的严重威胁。 

七月,永历帝任命李定国为招讨大元帅,他才开始部署反击。首先他致书李来亨,让夔东十三家围攻重庆,牵制湘楚,然后派冯双礼、祁三升据贵阳附近鸡公背,拒敌中路,派李承爵壁垒普安黄草坝(贵州兴义),拒敌南路,派白文选据遵义孙家坝,拒敌北路。这一部署纯属消极防御性质。当时形势是,清军初入贵州,力量分散,如果李定国能集中兵力,攻破一路,战局可以扭转。在指挥上,李定国也中了洪承畴的计。当冯双礼要求增兵入黔,出击贵阳时,李定国曾接到洪承畴的来信,称:“某本待罪先朝,志切同舟,惟俟吴王(指三桂)之至,合兵以听指挥,无烦王师远出也。” 李定国不知道真假,延缓增兵,贻误了战机。八月,李定国才率师东进,又赶上雨季,日行止一二十里,士气低落。相反清兵得到喘息之机,实力增强,开始攻滇。  

九月,清廷增派信郡王多尼为三路统帅,进趋云南。至十一月,中路多尼部败冯双礼于鸡公背,陷安庆、曲靖。北路吴三桂都败白文选于七星关。南部卓布太部逼凉水井,陷安隆,李承爵战死。定国闻讯,亲率主力三万人与卓布太决战。双方在炎遮河双河口摆开战场,激烈的盘江大战开始了。农民军英勇阻击,初战告捷。第二天,清军倾巢出动,大西军疏于防备,又刮起北风,金枪失火,燃起山茅野草,清军乘火势猛射,致使农民军全线崩溃。清军攻破了李定国的罗炎、凉水井大营,然后大肆屠杀大西军和当地百姓,军民被杀的不下三、四十万人 ,李定国的妻子家属均被卓布太抓获处死,大西军精锐部队受到致命损失。但是,这并未使李定国气馁,他说:“事已至此,还有什么说的呢,我就这一颗忠心献给大明,死而后已。” 

十二月十三日,李定国退回昆明,永历帝召开御前会议,研究今后出路。讲官刘范主张按刘文秀遗表行事,入巴蜀,依靠夔东十三家,经营陕洛地区 ;李定国提出撤入湖南地区,如果获胜六诏可以攻下,如果不胜可以进入越南,召集东南亚诸国反清义士,航海到厦门和郑成功汇合,共同进行抗清 。刘范、李定国均主张先转移,再图恢复。但永历帝的臣僚多为滇人,不愿离开家乡,勋臣沐天波、权臣马吉翔便力主退守滇西,一旦事急则逃入缅甸,永历帝表示同意。李定国军行进止,一以诏敕从事 ,并不敢坚持己见,只是对沐天波说:“公其努力,愿无生后悔而终忆余言也。” 

十五日,永历政权西逃。事先李定国发布文告:“本藩在滇多年,与尔人民,情均父子,今国事颠危,朝廷移跸……尔等宜乘本藩未行之时,各速远遁,毋致自误”,劝百姓疏散。并命令各营”不得毁其仓廪,恐清至此无粮,徒害我百姓 ”。一路上他还收抚难民。

公元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明永历十三年)正月初三,清兵会师昆明,又立即紧追不舍。为了保护永历帝脱离险境,李定国命总兵靳统武领兵四千护永历帝奔腾越(云南腾冲),自己则率精兵六千留永昌(云南保山)阻击。二月,吴三桂又在大理败白文选,气势汹汹追来。李定国决心打掉敌人的锐气,全歼追兵,策划了他生前最后一次激烈的战斗——磨盘山战役。  

永昌境内的磨盘山“内箐深屈曲,仅容单马”,“定国筑栅数道,左右设伏,大营屯山后四十里橄榄坡,炊食饷伏,令毋见烟火” 。他估计吴三桂必无戒备,便以窦民望为初伏,高文贵为二伏,王国玺为三伏,清军进入三伏,“首尾横击之,片甲不令其逃也” 。果不出料,二月二十一日,吴军追来,其先锋已进入二伏,却节外生枝,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潜出告密。吴大惊,急令后撤,并炮击左右伏兵。农民军出伏作战,“短兵相接,自卯至午,僵尸堵叠” 。

磨盘山战役有三分之二的战士战死,清军也死伤大半,后退三十里 ,包括固山额真沙里布在内的十八名将官都统被击毙。南明遗民刘彬诗曰:“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由于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军作战勇猛,使清军再不敢骄横穷追。

宁死荒外

可是永历帝在马吉翔挟持下,从腾越逃入缅甸,从此与李定国、白文选失去联系。三月,李定国、白文选相会于木邦(缅甸新维),商议今后去向。李定国认为:“缅甸地区贫苦,大军进入缅甸日后必回发生祸乱,况且缅甸只是但是你我二人,但是皇帝单独去那里说不定到安全了,” 白文选则说:”现在内地都已经被清寇占领,继续在内地会危险,不如,我随皇帝去缅甸,你主持外部军务大事。“ 两人意见不和,便各自行动。

磨盘战役后,李定国余众不过数千,势力窘迫。不久,贺九仪从广南率万人来会合,祁三升、魏勇等均率部投归,军势稍振。李定国将大营移孟琏(云南澜沧),多造印敕,遍结土司 ,号召共同抗清。沅江土司那嵩起兵响应。李定国部坚持数月,被清军攻破,又移营孟艮,招安头人,耕种纳粮如郡县例 。

吴三桂见无法扑灭大西军,又采取招降措施,一时农民军中不坚定分子纷纷投降。公元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明永历十四年)三月,吴三桂用贺九仪妻子劝降,贺九仪刚要去投降竟被李定国杀了 ,从此无人敢言降字。

李定国曾连续上疏三十余封给永历帝都石沉大海。直到七月,白文选强攻缅都阿瓦失利回来,白、李才了解真相,原来缅甸扣住了永历帝,二人决定攻缅抢出永历帝。九月,两人分别入缅。至十一月,定国大败缅军,提出送还永历帝,在退兵的的条件。 缅则回答:”你们要攻城,我也不怕,你们大军来这里,水土不服,将士会的病而死。“ 第二年二月,白、李又合兵入缅,缅集众十五万,巨象千余头来战。二人奋力苦战,大败缅军,渡锡箔江临金沙江窥缅城,缅甸仍不交出永历帝。李定国只得派兵造船渡江,五月又被缅兵捣毁船厂。李定国大怒,围困缅城,不料军中老幼累累,军饥疫作,死亡相继 ,不得已移军亦渺赖山下。八月,两人又分兵攻缅,但出师不利,十六舟有五舟被击沉。在缅甸他们亦得知吴三桂已大举攻缅,缅杀害永历从官四十余人,白文选部情绪低落。是月中旬,张国有、赵得胜劫持白文选欲降清,离开李定国。李定国子嗣兴准备堵截,李定国不忍双方自相残杀,命放还,率本部独进洞乌。

十二月,李定国又准备再度攻缅,忽闻缅王已献永历帝于吴三桂愤懑欲绝说道:‘势既不敌,追无能为’” 。移营景线。但到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明永历十六年)四月,他又抵勐腊,遣官入车礼(西双版纳)借兵,企图东山再起。五月,礼部侍郎江国泰说服暹罗(泰国)与定国联姻,帮助象马,恢复云南 。蜀人马九功也从古剌返回,云南已集四千人,愿为掎角之势 。正当李定国欲图大举,不幸军中瘟疫流行,人马病死甚多。李定国修表告天,祈求说道:“如果大势已去,希望老天让我李定国一人去死,不要再连累军民。” 

六月十一日,李定国正逢四十二岁生日,突然发病,接着又传来永历帝于四月初八被吴三桂绞杀的消息。李定国恸哭并命人为永历帝发丧,全军将士穿白衣 ,李定国披发徒跣,号诵抢地,两目皆血泪,大哭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 六月二十七日夜,李定国死于勐腊(一说景线),临终前还嘱咐儿子及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李定国死后,部下有数千人不降,聚于阿瓦河东百里,称为“桂家” 。勐腊各族人民亦奉李定国为神,过晋王墓均膜拜。并于后山复建“汉王庙”,每年春节进行隆重祭祀 。

人物评价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 

明清之际各方面人物当中,李定国是明末是反抗压迫的民族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 

李定国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而且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时人记载”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或传定国兵当以夜至,比晓则已过尽矣。故所至有功”。连清朝也不得不承认李定国有五伯之大仁大义、谦恭下士。 

其人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当下云南人仍然视定国为滇中的脊梁!(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国--郭影秋语)定国的忠义节烈知道近现代依然被人们称赞不绝,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 

轶事典故

雨神李定国

在一个干旱的年头里,五月间还栽不下秧,人们万分焦急,

成群结队到龙王庙求雨,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还是求不下雨来。李定国知道后,到龙王庙上了一道义正辞严的表文,斥责龙王:“你身为龙王,掌管降雨,现在久旱无雨,黎民受难,你却拒不下雨,有亏职责!我是人间的将军,担负着保国安民大任,不忍看到农人受难,因此特令你大降甘霖,否则我将捣毁龙王庙,代天惩罚你!”龙王又害怕,又惭愧,但没有玉皇大帝和雷部的“云符雨牌”,实在无能为力,于是托梦给李定国说:“老将军要水,可我没有玉帝雷部的敕令.不敢私降大雨,只能教你一个法子:快叫你的兵丁和农人,把花甸水潭和十八溪水道挖出来,我保你溪溪出水,让三百六十村寨都有水用。”李定国醒来,发动军民台力,挖开水潭,疏通沟道,终于出水了,苍洱坝子解除了旱象。 

后来,玉皇太帝知道了这件事,他本来是用干旱来惩罚黎民百姓的,却被龙王用变相降雨的办法搭救了,一气之下,就把龙王囚到东海,另派一条母猪龙来掌管降雨。

这条母猪龙到任后,滴雨不下,反而在苍山里面拱来拱去,拱断了十八溪的水脉,还让房子大的石头和沙子泥巴像条龙似的从山里直冲出来,冲毁田地房屋,在湾桥村上面,冲出了方圆十五六里的大沙坝,五台峰北面弥勒山等不少地方也冲出一个个小沙坝,大理坝子又遭到了大旱!

这时,李定国已经死了,他死后也成了神。他听说母猪龙作乱,大理又遭干旱,便提着神剑来驱赶母猪龙。追来追去,母猪龙掉头逃进车邑村,终于被李将军追上,一剑斩了他除了大患代行龙王职权,不时行云布雨,搭救苍生。人们为了感谢他的恩德,奉他为雨神和车邑村本主。 

史书记载

张廷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李定国传》 

王夫之,《永历实录.李定国列传》 

墓地

李定国死后原葬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因李定国子嗣兴自李思茅率众来降后,清廷为了防备南明余部借李定国墓聚众反清,因此特将李墓迁到北京,乃改葬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顺天即今北京,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

后世纪念

汉王庙

傣族人民为纪念李定国,捐资建李定国祠,称汉王庙,每年春节,杀猪宰鸡去祭祀。原祠1960年被毁,但当地群众依然前往祭拜。1988年,勐腊县政府拨款15万元重建,被云南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县民族博物馆保存有李定国使用过的铁炮5件(座炮3,手炮2)。 

大理市下鸡邑村的白族也奉李定国为“本主”,建有本主庙。 

诗词

屈大均为其作词: 

《李六处女》

六处女者,皆李氏,番禺茭塘都宏福乡人。癸巳,晋王帅师至新会,茭塘诸乡治战船应之。晋王败绩,敌攻宏福,六女登楼皆缢。

双燕归何处?楼台久不春。云疑飞髻女,月是弄珠人。玉佩捐湘浦,罗衣绝塞尘,琵琶弹马上,嗟彼去和亲。

小姑弹宝瑟,大姊织流黄,独立朝霞里,双流日月光,何曾窥宋玉,不肯做王嫱。一代红颜尽,当楼恨未央。

《许二烈女》

二处女皆许氏,番禺潭山乡人,父明宗,某县知县。癸巳,晋王帅师至,”兵”以潭山乡与晋王交通,攻之,二处女从母某氏及庶母某氏,投井死。

双雏随阿母,游戏在芝田,正鼓湘灵瑟,俄惊老土弦,银瓶齐坠井,玉镜不当天。百尺寒浆里,连枝产白莲。

雉子斑斑好,同楼春陇旁,一朝矜意气,双翼碎文章。蔡琰何能侠?明妃实不祥,可怜龙塞去,眉黛拂秋霜!

艺术形象

1955年”新美术“出版了《李定国抗清兵》连环画。 

2005年《长河东流》李明饰演李定国

上一篇
昭仁公主

下一篇
聂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