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昭,字仲常,初名志高。四川荣县人(永川双石人,其子孙后代皆居住在重庆永川),孝孺为汉中教授时往从学,蜀献王荐为县训导。建文初,与修《太祖实录》,授检讨。累迁至刑部侍郎。(《列传第二十九 明史卷一百四十一·胡子昭传》)
明太祖朱元璋赐名子昭。永川双石人。祖籍江西庐陵,祖父胡通海,元末进士,被选任四川昌州知州。时昌州辖大足、荣昌、永川等地。忽一日,通海过永川夹山里,见九龙滩山势雄伟,水流清秀,山花竞放。喜其家境,遂选址造房,将家定居九龙滩旁,不复再回江西。其父胡复初,元末庠生,不仕后充任蜀之荣县东川书院教授,胡子昭幼年即就读于东川书院。东川书院位于荣县西北四十里之东川沟。其沟东曰大石门,西曰箐林,“皆青入霄汉”。胡复初又喜其地,便又在次建房住了下来。故《荣县志》说:“东川沟实明胡节愍公子昭故里”古《嘉州志》《荣县志》便记胡子昭为荣县人。于弱冠之年举明经,深谙诸子百家,被选为荣县训导。时明代经学大师方孝孺教授汉中,子昭慕其名,欲往从学,询之朱元璋十一子蜀献王,得其嘉许,乃专程赴汉中,随方孝孺讲学。 蜀献王荐为县训导。建文初,与修《太祖实录》,授检讨。累迁至刑部侍郎。因坐方党,受戮 ,临刑诗曰:两间正气归泉壤,一点丹心在帝乡
胡子昭,年四十一岁,嘉定州荣县荣州乡人。由儒士任山东按察司佥事。 (先是,庚辰年与同御史官。) 本年八月十九日送镇抚司,九月十一日处决。妻王氏,年四十,带幼女住儿配千户喜孙为奴。父复初,年八十三,充军。母郭氏,年八十一,随住。男缜,年七岁,习匠,六年五月故;继,年十四,习匠,永乐三年充军,九年三月,问合收监听决,见在。
胡子昭,字仲常,永川人。或曰子韶,字伯尚。方介富经术学于方孝孺,蜀献王重之荐为训导,累官刑部侍郎。壬午被诛,妻子发配为奴,父母八十余充军,男继绍缜皆论死。子昭有弟子义亦以荐辟起家,历山东佥事闻见死弃官避居丹棱。民家蜀献王知而怜之,命剪发隐于僧。子义曰:父母遗体不敢毁伤生,二子各年数岁,曰:嗟乎!吾兄无后天不绝胡氏。二子当免于难。遂弃去不知所终 。
《骑竹马的故事》 话说邮亭棠山下九龙塘边的胡氏故宅出了一位高官叫胡子昭,虽在京城做官,家眷却没有同行,仍住在老宅中。其妻王氏为人至孝,好生侍奉婆婆,晨昏定省未曾失礼。不料有一日,婆母郭氏却发现她腰围大起来,像怀孕模样,不禁有疑。心想:儿子不在家,儿各自独居,家中除工役使女外也从未有外人来过,儿媳怎会有此变化?但又不好说出来。
那天正是朔望之日,心怀疑虑的郭氏睡不着,便到庭园散步。来到东厢王氏处,却听见室内有切切私语声,郭氏不好发作,便回大堂坐等到天明。待王氏前来,婆母便劈头问话。那王氏不好隐瞒,只好实言相告:“是仲常回来了。”郭氏不信,令其叫儿子出来,王氏却告知胡子昭已在天亮前回南京去了。
棠山距南京千里之遥,胡子昭怎么可能随时来往?王氏见婆母不信,只好以实相告:原来胡子昭在京为官清正,且孤身一人,难免孤单,有异人赠骑竹马,供他每月朔望之日与妻相会。果然第二个月的朔望之日,胡子昭又出现在棠山老宅王氏的房内。
郭氏多时不见儿子,见儿子出现,自然是喜出望外。对于儿子骑竹马来去如飞的事实,不禁童心大起,也要骑骑试试。胡子昭十分为难:受赠竹马时已被告知切不可另换它人骑行,否则就要失灵。但胡子昭是个至孝之人,只好让母亲一试。谁知这一试,竹马果然失灵了。胡子昭只好找来一匹良马,往南京赶去。
棠山至南京千里迢迢,自然不是一天两天能走到的,第二天早朝便要误了点卯。眼见胡子昭就要招罢官丢爵之责,当值日官点到胡子昭大名之时,却有时辰之神仿子昭之声答到。如此天天如是,直到胡子昭回京临朝。
相比之下,荣县的传说更多一些,大概是因为正史把荣县当作胡子昭的籍贯,而当地又再无一胡姓后人,所有关于胡子昭的事情都以传说的形式在当地民众中流传。
《双狮伴读》的故事。故事是母亲在四川荣县拜访荣县县志办主任时听他介绍的。
传说胡子昭自小在东川书院长大,喜爱读书,每天早上鸡鸣即起,便在院子里读书。读到太阳初升时,才有家仆起来,为他打来洗脸水。小胡子昭便在院子里洗脸。这时就着反射在水盆里的阳光,水中竟出现了两头金光闪闪的小狮子,在水中跳跃翻滚。小胡子昭觉得好玩,伸手去捉,两只小狮子就在他的手边跳来跳去,与他一起玩耍起来。小胡子昭与狮子玩了好一会,直到水凉了,母亲来叫他才罢手。洗过脸,小胡子昭只觉得神清气爽,读什么书都过目不忘,而且全然能够理解。小胡子昭于是和小狮子玩着了迷,每天都要在院子里洗脸玩耍。父亲胡复初觉得奇怪,小子昭每天早上洗脸洗半天,洗了以后就会聪明起来。一问之下才知道原因。原来是上界为保文曲星,特派两只狮子显灵。小胡子昭就在两只狮子的伴读下,刻苦攻读,很快四书五经就无一不通,天下大势无一不晓,年纪轻轻便高中状元,成为朝庭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