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毛遂

毛遂

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战国时期(有争议,一说山东滕州、一说河北鸡泽)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毛遂猝后葬于距鸡泽县城西北15公里的永年区境内,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为“平干八景”之一,称之为“毛遂高峰”。 由政府拨款重新修砌了墓冢,竖起“毛遂之墓”的新墓碑。

据滕州《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后卒葬于薛。”古代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毛遂墓地就位于官桥镇西南部、京沪铁路西侧约50米处。原址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位于薛国故城北城墙约350米处,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1月建设津浦铁路时将毛遂墓迁往道西50米。

2008年,中国毛氏研究会给邯郸市鸡泽县政府颁发证书,认定毛遂为毛姓的始祖,毛亨、毛苌为毛遂后人,确认邯郸鸡泽是毛遂故里,韶山毛氏是鸡泽毛遂的直系后裔。而邯郸鸡泽以“毛”命名的仅此一村,这表明毛官营即毛遂故里得到确认。中国毛氏研究会最终认定,毛遂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世祖。中国毛氏研究会会长毛炳汉诗曰:“鸡泽毛遂一荐名,毛亨毛苌传诗经;后人数迁到韶山,孕育伟人毛泽东”。

人物生平

脱颖而出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毛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

至楚国后,平原君赞颂毛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将毛遂视为上客。

楚廷约纵

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商议合纵之事。毛遂等二十人于朝下等候,眼见日 上中天,约纵仍未成功。十九人便对毛遂道,“先生上。”毛遂亦不答话,按剑拾阶而上,昂首走上朝来。对平原君说:“合纵之事,只要言明利害,三言五语便可解决,却为何自日出谈至日中,仍未商定?”

毛遂毫无惧色,按剑直前,说道:“合纵之事,对楚实是有百益而无一害。想那秦国久存虎狼之心,并吞天下之意早已昭然若揭,赵亡,楚亦不会长久。想当年,苏秦首倡合纵,六国结为兄弟,致秦十五年不敢东进一步。今秦虽围邯郸年余,二十万精兵日夜进攻,却未能损邯郸毫厘。且魏素交好与赵,必遣救兵,若楚赵合纵成功,联合魏、韩,灭秦精锐于邯郸城下,乘势西进,则楚可报先仇,收复失地,重振楚威,如此百利而无一害之事却犹犹豫豫不能定夺,到底为了何故?”言罢,楚王立刻连连称是,道:“就依先生,就依先生。”于是于朝堂之上歃血定盟,合纵事成。

真人难识

平原君回至邯郸,感叹道:“我一向自以为能够识得天下贤士豪杰,不会看错怠慢一人。可毛先生居门下三年,竟未能识得其才。毛先生于楚朝堂之上,唇枪舌剑,豪气冲天,不独促成约纵,且不失赵之尊严,大长赵之威风,使赵重于九鼎之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而强于百万之师。胜再不敢以能相天下之士自居了。”遂待毛遂为上客。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原文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毛遂自荐译文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今天,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 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舍人。”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实在象先生说的,谨以我们的社稷来订立‘合纵’盟约。”毛遂问:“合纵’盟约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取鸡、狗和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来签订‘合纵’的盟约,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于是毛遂在宫殿上签定了‘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和血,而用右手招唤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在堂下相继歃血。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归来,回到赵国,说:“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赵胜(我)鉴选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却在毛先生这里失去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译文点评

这些文字重在表现毛遂,对平原君的描写主要起了衬托的作用,表现了平原君喜士养客,但闭塞视听,对人才不能亲自考察。

故里之争

巨鹿封地说

《广韵》:“毛,姓。本自周武王母弟毛公,后以为氏。本居钜鹿,避仇荥阳也。”

钜鹿,现为巨鹿。“巨鹿”原本为“大麓”,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尚书》。它记载:“尧试舜百揆纳于大麓”,说五千年前唐尧禅位给虞舜,就是在这地方。古时候,大巨二字相通,麓鹿二字意近。战国末年,吕不韦编写《吕氏春秋》,把“大麓”写作“巨鹿”。

五世毛班因跟随穆王东征有功在享有原封地歧山的基础上又加封地巨鹿,从始封巨鹿至现在毛班的后代一直在古巨鹿地(今鸡泽县毛官营一带)附近繁衍生息。

古巨鹿城就在今天的鸡泽县毛官营一带,毛官营村现有毛姓800多人。

西汉之前,巨鹿一直在今河北邯郸鸡泽县境内。

从岐山逃离的毛氏后裔定居封地巨鹿后,生活相当艰辛。他们在西岐的大部分财产,包括世袭权力象征的敦、簋、鼎、毁及其它贵重物品,有的被洪水冲走,有的被泥石流淹没,部分被埋在秘密地方,但他们永远也没有机会再回去挖掘属于自己的财富。因为从公元前771年起,歧山已西的领土归秦襄公所有。

在鸡泽生活的毛氏后裔有关资料虽少,但尚能从以下史料中窥见一斑。在鸡泽人,毛遂自荐家喻户晓。鸡泽人对毛遂的敬重,推崇,不仅因为毛遂有才,自信,有自荐精神,还有着割舍不尽的情。

公元前660年,赤狄东下太行伐邢灭卫,毛国贵族一部分随卫戴公迁徙楚丘(今滑县),一部分仍居住在巨鹿附近,繁衍生息。

公元前594年晋国将占据原卫国、毛国(巨鹿)等地的赤狄甲氏(住鸡泽境内)打败,使这部分土地又送回到华夏人手中,但这片土地已归晋国管辖。一部分离乡背井的毛氏后裔又回到了故里巨鹿,其中包括毛伯卫这一支。

公元前570年晋国在鸡泽会盟,鸡泽名扬四海。

据江苏毛氏家谱记载,毛伯卫的后裔二十世毛元吉于灵王十四年(前557年)受晋国委派联吴抗楚,而后定居于吴,也就是说吴国的毛姓也是从鸡泽迁徙过去的。

公元前524年毛氏家族内部发生变乱,周卿士毛得杀毛伯过而代为毛伯,称毛伯得。

公元前516年10月,晋顷公出兵支持王子丐复位,11月,王子朝遂携毛伯得、尹氏固等大臣及周朝典籍(应当包括九鼎在内的大量周王室青铜礼器)投奔楚国。由于毛伯得介入周王位之争,袒佐王子朝,最后逃楚。

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向楚国追索周室典籍及玉玺,而王子朝拒绝交出典籍,在楚国被杀。毛得、尹氏固等随从不得而知,其后裔在此时有逃居南方的,也有定居于原地周围的,但这都是从巨鹿,即鸡泽迁徙过去的毛氏后裔。

大梁说

此处的大梁不是指河南开封,而是指现在的河北邯郸鸡泽县。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武安君含冤死杜邮吕不韦巧计归异人》载:有下坐客一人,出言曰:“如臣者,不识可以备数乎?”平原君问其姓名,对曰:“臣姓毛名遂,大梁人,客君门下三年矣

根据是:

· 《尔雅》云:“大梁,昴也。

· 《新唐书.志第二十一天文一》载:“胃、昴、毕,大梁也。

· 《明一统志》载:“广平府天文昴分野。

· 《鸡泽县志.卷一.星野》载:“按列宿分野,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赵。…….今鸡邑属昂,殆犹龙门百尺之桐分荫一枝耳。

· 从以上文字叙述可以看出鸡泽按照天文星宿划分属昂,也就是《尔雅》所说的大梁。

· 《鸡泽县志》(顺治四年)序载:“然鸡邑人物首平原客毛先生,按剑数语,气吞云梦,使碌碌十九人首服。”

· 《鸡泽县志.卷之二十.艺文》载有《毛遂传》。

毛遂大约在公元前285年出生在鸡泽。自幼天资聪慧,文武双全。公元前260年左右,26岁的毛遂从鸡泽到赵国都城邯郸,后经虞卿介绍到平原君赵胜家做了一名食客。3000多名食客分工各不同,有文武策士、守门人、屠夫、卖酒汉等。虞卿为文策士,毛遂是武策士,练就一套十步穿吼剑法,人送外号“剑侠”,又有“南虞北毛”之美称。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赵胜联楚成功,被升为上客,获“亮剑英雄”称号,后被赵王授予谏议大夫之职。

毛遂后来辞官先回到巨鹿老家,后又迁居“漳滨”。漳滨是个村庄名,据调查毛遂居住的漳滨就是现在的靠近名河边的东柳村。

理由之一:东柳村唐代以前叫平原礼,位于老名河边上。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赵胜卒,由于受他人排挤,毛遂多次劝谏均不被赵王采纳,一气之下,辞官不坐,回老家巨鹿(今鸡泽毛官营一带),后又迁居于漳滨。20年来,他该村百姓关系处得十分融洽。赵王迁六年(公元前230年),鸡泽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其它村民的百姓们只好背井离乡,靠乞讨为生。此时的毛遂慷慨解囊,散尽家财,救济全村百姓,乡亲们才度过这灾荒之年,无一外迁。为纪念毛遂的恩德,随将村名改为平原礼,意思是象平原君赵胜那样礼待恩公毛遂。

理由之二:象征文学泰斗的标志性建筑魁星楼建在平原礼(今鸡泽东柳村)。在鸡泽历史上既没有文状元也没有武状元,而将魁星楼建在平原礼村,据考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对毛遂后裔毛苌诠释《诗经》有功给予的封赏。

理由之三: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毛遂曾孙毛释之封地张(县),据调查此地正是毛遂居住地----平原礼村。目前该村村南八里许尚有张侯井(庄户井)、节地(芥的地)、张地(现在在东柳村南与柏枝寺之间)遗名,地约千亩。

理由之四:毛遂后裔“毛藻以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二月二十七日终于私第(长安私宅),以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岁次乙亥二月乙卯朔十日甲申,迁窀于城西八里之平原礼也”。这说明毛氏祖坟在平原礼村。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国,在向北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在滏阳河北岸设防的赵军及鸡泽民众联军的奋勇抵抗,秦军伤亡惨重,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毛遂“血洒滏阳河北岸”。据《永年县志》记载:“毛遂墓在城(指永年县城关)西南三里大堤内。此处正是滏阳河北岸。1993年,永年县重建毛遂墓,墓碑高约2米,正中书“毛遂之墓”,左上角书“平原君上客谏议大夫”。实际上这里只是个空墓,也是永年人民为纪念毛遂使楚和治理滏阳河有功给予的崇敬,真正的墓地在现在的东柳村。

墓地

山东滕州

毛遂名扬四方,但毛遂的墓地却鲜为人知。据《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后卒葬于薛。”古代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毛遂墓地就位于官桥镇西南部、京沪铁路西侧约50米处。原址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位于薛国故城北城墙约350米处。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1月建设津浦铁路时迁往道西50米。1957年首次文物普查见有明代和民国初年碑碣各一通,“文革”中被毁。1991年春,官桥镇人民政府重修此墓,同年秋完成,墓为穹窿顶式,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王学仲所题“毛遂之墓”碑,两侧各有两通侧碑。1992年完成青砖小瓦的围墙和大门建设,1998年夏又在墓前建设一座冒尖碑,高5米。锥形,四面书有大字“毛遂自荐”,台阶高—米。其墓地约0.3公顷,建筑面积30平方米。1977年被滕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山东省旅游局和滕州市旅游局公布为“名胜古迹”对外开放旅游景点。

河北永年

《鸡泽文史资料》指出在“郡城西南”。《永年县志》中记载:“在城西南五里的大堤内有毛遂墓”。相传,当年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为“平干八景”之一,称之为“毛遂高峰”。身为赵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商议合纵之事。

1993年,永年县重建毛遂墓,墓碑高约2米,正中书“毛遂之墓”,毛冢高耸”是永年历史上著名的“平干八景”之五。相传,当年毛遂墓墓冢高左上角书“平原君上客谏议大夫”。

据《永年县志》载:“在(府)城西南五里的大堤内有毛遂墓”。“大,占地面积几十亩。毛遂墓前曾有墓志,在清末战乱年代被驻守永年城内的盐警盗去,下落不明。解放后,墓旁尚存一通石碑,上书“毛遂先生之墓”。可惜“文革”中坟丘被 削为平地,并分给一户农民当了自留地。后来这位农民仰慕毛遂先生的贤名,偷偷在原墓址上垒起了坟丘。由政府拨款重新修砌了墓冢,竖起“毛遂之墓 ”的新墓碑,使之成为供后人观瞻、凭吊的一处著名景点。

亲属关系

先辈

毛叔郑,周文王之子

后人

毛宝,东晋将领

上一篇
嬴悝

下一篇
麃公